孟维伟
摘要:新形势下,市场与国际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经济风险管理的作用日益突出。经济风险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加快内部控制新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过去,我国对经济风险管理不够重视,管理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速度。本文对经济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原则、构建经济风险管理的内控机制有效手段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关键词:经济风险管理;控制构建;市场经济
经济风险管理是广义的概念,大到全球、全国,小到一个企业、一个经济体。而内部控制机制的概念则要小得多。经济与风险是一对孪生体。传统的内部审计,多是以查账和纠错为主的查错纠弊,但是这种形式已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取替这种工作方式的则是以服务为主的防错、防弊职责。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工作不能仅仅以监督身份出现,而更侧重于提供服务,加强对经营目标的认识,更好履行审计的监督职能。既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又要为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而努力。服务型审计工作主要体现为:一方面,是工作的范畴。即以财务审计等领域为导向,首先创造一些全新的程序,以企业所需的会计内部控制转变,成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者与监督者。另一方面,是工作的方式,抛弃原有的等待方式,积极制定年度计划,并逐月、季度进行分解,形成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建议书等,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好助手及好参谋。
一、内部控制和经济风险管理的含义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以经济政策结合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为大前提,以规范化管理为小前提,以动态监控风险为目的,以有效识别风险为手段的一个系统化的预防、监督、控制和纠正风险的过程。
(二)经济风险管理。
经济风险管理是指把握经济风险状况并及时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工作。它涉及公司的财务战略、购买战略和营销战略,并要求这些战略协调一致。划分为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企业的目标,包括战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以及经营目标;第二维度是经济风险管理要素,包括目标设定、内部环境、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第三维度是企业的各个层级,包括企业整体、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
二、经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原则
(一)全面风险管理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全部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等,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经济风险管理过程中,实现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和控制。
(二)风险适度原则。
经济风险是企业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经济风险日益突出。现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抵制经济风险已是企业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抵制风险应坚持风险适度原则,即了解经济风险产生的原因,掌握经济风险的控制手段,明确企业所能够承担风险的最大限度,从而有效实施经济风险控制措施。
(三)收益与风险相平衡原则。
收益与风险相平衡原则是经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出现经济风险,主要源自企业过分追求实现自身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忽视了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从而制约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应立足于收益和风险相平衡原则基础之上,生产经营活动要兼顾风险和收益相平衡原则,确保企业得以实现收益与安全发展“双赢”。
三、构建经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探索
经济风险的存在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且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结合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发展经验,联系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构建经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可以从五个方面重点考虑。
(一)建立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防范体系。
构建完善的经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主要针对于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方面。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管理部门积极性,共同防范,按照统一标准制度实施。另一方面,要不定期检查,保障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并予以纠正,推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经济风险预警和识别功能。
及时发现风险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经济风险的发展,将其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及时监测到可能出现的各种经济风险。采取财务报表分析和现场观察法,全面挖掘出所存在的经济风险,把握其潜在的各种经济风险。
(三)构建全新的内部控制机制。
首先,设立经济风险管理部门和经济风险管理委员会,吸纳更多的企业部门参与管理。其次是构建审计委员会,赋予其全面经济风险管理监督权、内部控制评价权和管理权,确保全面挖掘出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保障内部控制的合理性、遵循性以及健全性。最后是明确各委员会的权限和职责。由风险管理委员会承担拟定、制定控制程序职责,由审计委员会承担监督、评价控制状况的职责。通过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力求构建起全新的内部控制治理机制。
(四)强化权力使用制约机制。
第一,完善内部等级管理。分别授权的制度,如成立 6 个月以内的支行行长仅有在分行已审批业务项下文件的签字权,无任何信用业务审批权。第二,完善集体议事制度。企业成立内控管理委员会、信用审批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集体议事制度,防止个人随意性和非理性行为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影响。第三,完善离任审计和年度考核评价制度,高管人员在任职期满后,由上级组织对任期内合规合法经营情况、权力行使情况进行全面稽核。第四,提高业务主管部门对规章制度垂直管理的权威性,明确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得随意变通,不得越权行使。
(五)充分调动内部审计职能。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内部审计逐渐趋向于服务管理者和决策者。充分调动内部审计职能,一方面要明确内部审计工作范畴。即以财务审计为依据,以围绕会计内部控制为中心实施,使其成为会计内部控制的核心因素;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即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状况,不断变更審计工作计划,为企业科学合理决策提供理论导向,最后是内部审计应做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使企业生产经营得以顺利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毛国青.浅谈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全面融合[J].2011
[2]于景慧,杨志军.风险管理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5)
[3]徐凯. 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J].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