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机制与对策

2018-03-22 06:40夏雁军
决策探索 2018年4期
关键词:动力机制创业教育

夏雁军

【摘要】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引起了政府、高校和社会方面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探索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并针对目前创业教育遇到的問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对策,以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创业教育;动力机制;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高新技术产业所替代。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就业矛盾越来越大,如何做好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从20世纪末才开始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但无论是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还是资源共享等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一、创业教育的基本概念

创业教育的内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开拓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强自立的品质,不断加强自我发展。开拓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捕捉有利机会,促进事业与个人的发展。团队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协同精神,具有较强的整合能力,实现集体力量最优化,形成互相取长补短、协同发展的素养。创新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不断突破自我,以摆脱惯有思维,推陈出新,超越自己,这样才能让自己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获得不竭动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理应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开拓意识、创新意识,使之成为未来企事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创新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必然出现的产物,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因此,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健全理论体系。虽然我国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局限,需要继续不断地深化探索。

(二)高校管理者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偏差

许多高校管理层对于创业教育工作缺乏深层次的认识,虽然已把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但是也都是以课程形式存在,或者举办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没有把工作落实到理论教学、创业实践和创业资助等多个环节上。事实上,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一生的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对创业教育有深刻的认知,管理者就会忽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之局限于狭隘的就业主义观念之中。

(三)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偏差

学生置身于高校这一象牙塔中,没有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动力,因此,他们对创业有很大的认知偏差。很多学生天真地认为,进入了大学,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就有了保障。此外,他们认为创业是在找不到工作的前提下才考虑的。因此他们很少花精力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只是为一纸文凭而虚度大学生活。还有很多学生认为只有一些综合素质高、能力突出的学生才能创业成功,自己不属于那类人,因此也没有创业的动力。事实上,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为了培养艰苦耐劳、创新奋进、百折不挠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四)社会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偏差

虽然国家鼓励全民创业,但是很多人仍对创业持有否定态度,认为创业不如就业稳定,特别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创业,更会引起社会另眼看待,认为是不务正业。特别是很多家庭仍抱着传统思想,都希望孩子大学毕业后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自给自足,过着安逸的生活,这些都是典型的认知偏差。

三、高校创新教育动力机制与问题解决对策

(一)高校创新教育动力机制

创新教育要得以持续有效开展需要充分挖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找到各方共同的需求点,即需求导向,实现内外因素有机协同,推动创新教育深入开展。

提升人才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可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作为学校重要成员的教师与学生也有内在的需求。教师参与创业教育与研究不仅是其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理想的追求,同样学生参与创业教育不仅是其未来职业规划的需要,也是自身追求全面发展的需要。

政府作为高校外部动力的重要因素,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从政策、资金上给予创业教育大力支持,同时加强创业政策、创业制度的建立,创业研究与创业导师的培养,以提升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

企业是创业活动的主体,它与社会组织也是高校外部动力的重要因素,需要大量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促进其自身发展,因此也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训练平台。通过和大学科研项目对接,可以扶持和培育一批企业需求的优秀项目。同时通过和师生的合作,有利于找到自己需求的人才,减少了因重新招聘、重新培养而造成智力与财力的浪费。

(二)解决目前高校创新教育问题的对策

目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社会对创业教育存在认知偏差。因此要解决创业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就要转变对创业教育的认知。

首先,政府要提倡全面创业的思想。通过文件、政策与新闻媒体加大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宣传,引导社会、教育界及学生对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要倡导竞争,因为竞争是社会前进的不懈动力,同时要营造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创业氛围,才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外部环境。

其次,高校从决策层到普通老师都要对创业有正确的认知,并且要能积极投身创业教育活动中来。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氛围,使得创业教育在师生中形成共识,并逐渐被认同。学校决策层要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激励老师创业或者从事创业教育,提高他们对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热情,进而反哺创业教育工作。学生作为创业教育的受益者同样需要对创业教育有着正确的认识,以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最后,社会特别是家庭要对创业教育有正确的认知。在“互联网+”时代,创业机会很多,全社会要形成共识,学生未来的发展,除了可以就业之外,还可以进行创业。只有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逐渐形成了全面创业的意识与认同,才更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投身创新创业活动中。

总之,只有我们对高校创业教育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知,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共同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才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协同联动的创业教育新模式和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晓雪.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硕士论文,吉林农业大学,2012.

[2]刘洋.论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 重庆商大学学报,2010,(8):34-35.

[3]杨文.高校制度创业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延伸的新视角[D]. 博士论文,东南大学,2016.

【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项目“高校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研究”(YB201707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动力机制创业教育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宿迁市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