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中师徒关系的“现代性”分析

2018-03-22 10:40王禛
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现代性现代学徒制

王禛

摘要:学徒制在经历前学徒制、近代学徒制演变后,在新时期由于被赋予了“现代性”特征而获得新生。但要想使其在中国教育发展黄金期中取得长足进步,探索学徒制中最重要的师徒关系的有效发展是必由之路。为此,以师徒关系的现代性为依照,分析师徒关系在现代学徒制具体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影响,并对其消极影响的解决之道进行探讨,最终提出为更好实施现代学徒制而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师徒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3-0005-05

职业教育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其最初形态被认为是学徒制[1]。作为古代职业教育的遗产,学徒制沿用至今。现代学徒制是在嬗变的过程中吸收不同历史时期发展要求,在扬弃中发展更迭,体现出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同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将“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7年,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申报通知发布[2]。以师徒关系为中心的现代学徒制研究的逐步深入,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师徒关系的“现代性”

在西方现代学徒制中,学习者具有双重身份,在职业学校内,他们的身份是学生;在企业,他们的身份是学徒[3]。专业技能教授方面,较为深刻地凸显现代职业教育师生关系的特殊性。现代学徒制确立专职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导师”制度,师傅既要承担学徒技能技艺的传授,还要肩负起对学徒人文素养的培育,教育义务成为现代学徒制中联结师徒关系的纽带[4]。

(一)教学内容的“现代性”——专门指导

在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过程中,职业院校的各类专业设置都以具体的就业岗位为导向,其课程框架都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例如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由专门机构组织利益相关者(政府、行会、学校、企业等)共同商议编订。相比于传统的师徒制技能传授的笼统性,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企业师傅的指导对于提升学徒专业技能的实效性更高。古代学徒制具有全程性的特点,即学徒要掌握一项工作的全部流程,学习时间往往较长,这样虽然能够促进行业技能的传授,但是也导致教育效率不高的后果[5]。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内容与行业企业发展紧密相关,一项工作被分割为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企业师傅在不同的操作环节将专业技能传授给学徒。

(二)培养模式的“现代性”——合作性质

现代学徒制既是一种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种以教育为首要功能目的的社会制度[6]。为使现代学徒制对于职业教育育人功能最大化,搭建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成为这一制度得以顺利推行的重要保障。现代学徒制中,教育者由院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组成,师徒关系是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因素,师徒关系是技能培训传统的延续,并不是传统学徒制形式的回归,而是对传统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重新组合[7]。企业师傅与专职教师的合作体现在育人模式上,同一模块的知识,专职教师着重讲授理论知识,企业师傅重点传授操作技能。现代学徒制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注重教育素质的培养,师徒关系不能够流于形式,而要发挥实质性的作用[8]。学徒在师傅的指导下能够完成职业院校无法实现的教育目标,如来自行业一线的最新发展动态、处理突发事故的经验、熟练技能的技巧性操作等。

(三)情感维系的“现代性”——契约精神

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应用内含是教育者(学校、企业)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自觉约定[9]。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学校内的实训课程、企业内的实习培训等。相较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就业性导向更明确,专业人才的流向预设有固定的职业定位,深度校企合作的目标便是实现“毕业即就业”。师徒关系确立的前提是教育者(学校、企业)与受教育者之间达成一种默契,即受教育者在毕业后成为企业员工的可能性较大,企业的培训成本主要用于未来员工的投资,对于准员工的教育是师徒关系确立的隐性契约。从这种师徒情感维系的契约精神出发,现代学徒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保障[10]。

二、“现代性”师徒关系对于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影响

师徒制极具传统的东方文化色彩,师徒关系是中国文化制度中重要的社会关系类型,与欧美学徒制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本质区别[11]。传统师徒制的治理体系更多体现出宗法家长制的特点[12],而作为劳动力雇佣制度,师徒制的市场性也成为其内在属性。现代学徒制是师傅传授技术技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也是学徒成为高技能技术人才的學习方式,教育属性更为突出,师徒关系的变迁受到时代背景的形塑,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为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思路

师徒制的历史演进,给师生关系的发展以启示。如果说保障师傅的劳动安全与学徒的权益能够构建和谐的师徒关系,那双方的诉求点成为政策法规制定依据的必要性就更为突出。现行政策法规关于职业教育中推行现代学徒制的相关表述较少,且大多将立足点放在“为什么推行现代学徒制”,集中于应然结果的描述,关于“怎样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实效性规定较少,原因来自于发展进程较慢,制度规范程度不高。

目前,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学徒与企业已经建立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但由于学徒的特殊身份,相关的法律保障有很大的缺失,企业方面也会因为劳动赔偿等问题,影响其参与学徒制培养的积极性,而学校与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由于并没有和企业签署具有针对性的劳动合同,在与企业发生劳动纠纷时也将处于不利的地位。现代师徒关系的发展,为顶层设计提供了更多思考,诸如学徒身份的法律保护,师傅劳动安全的法律保障,师徒关系和企业雇佣关系之间的权益分配,现代学徒制培养中的校企双方权责划分等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既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法规的缺位,也成为影响众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二)规范企业主体的教育专业化

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巩固学生专业技能知识、提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企业的积极性低,实习的规范程度不高,知识技能转移的随意性强,学生很难接触到操作技能核心等一系列因素制约着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特别是师徒关系的重建,能够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解读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有学者将其作为破解当前校企合作困境的对策,从问题着手分析借鉴现代学徒制的作用[13]。师徒关系的确立能够体现出传统师徒关系中情感因素的回归,责任感加深与权益保护制度的构建,使得现代性学徒制中的师徒关系理性色彩更强,多元化的利益相关者也为师徒关系的发展带来多方面的监督。现代学徒制中师徒关系发展,不但能够促进学徒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对接,也能够缩短青年就业时完成由学校学生向企业员工转换的过渡期,提升校企合作的实效性,规范企业主体的教育专业化。

三、发展“现代性”师徒关系的障碍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现代学徒制的先进性显而易见,但是也并非完美无缺。从师傅和学徒的两方面看,存在着一些制约师徒关系发展的因素。

(一)个人利益影响师傅教学投入度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双方的行为主体员工和学生建立牢固的师徒关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教育的作用,是现代学徒制得以建立的前提。目前,“做中学”仍然是高职院校传授操作技能的主要教学形式,师傅受企业委派,对学徒进行实际教学指导。人力资源回报是企业方最为看重的投资价值,从长远发展来看,参与现代学徒制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节约人力投资成本,但对于师傅而言,个人利益的回报对于其职业发展影响较小,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参与度。诸多的实际操作经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属于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是师傅长期在一线的工作岗位中积累起来的。隐性知识的传递相较于基本操作这种显性知识更依赖于师傅与徒弟之间的交往互动。另外,师傅将个人所掌握的技能传授给徒弟的阶段与其自身在企业的个人发展并行,学徒的求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占用师傅在企业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这就导致了师傅的工作效率受限,职业能力提升的时间缩短。由于师傅也是受雇于企业的技能操作人员,学徒作为“准同事”与师傅产生了潜在的竞争关系。由于技能形成的周期较长,学徒在企业内创造的价值有限,在工业生产领域,对于企业而言,学徒培养呈现出成本高、收益慢的特点[14],就师傅个人而言,教学的个人利益回报就更不明显。参与到教学中的师傅多是由企业指定,出于个人利益考虑,企业师傅带徒弟的意愿不高,大规模的企业师傅积极参与教学较难实现。

(二)学习方式影响学徒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学徒制在学校和企业两个教育场域展开,甚至将企业作为主要教育培训提供方[15],不同阶段、不同场所的学习中学徒的身份随之变化。现代学徒制的管理责任主要由两个教育主体承担,在企业学习期间,师徒关系成为学徒和企业最直接的纽带,学徒在企业参与培训期间学习专业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归企业方所有,学徒收获与个人付出相应的经济所得。学徒的学习成果更具体地表现为操作技能的实操化,即具体的生产操作,乃至产品的最终呈现,在这种情况下,学徒容易成为廉价劳动力。企业学习内容的巩固大多在工作过程中实现,阶段内的技能掌握易产生倦怠情绪,影响学徒的学习积极性。在学校期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固定的学习模式容易让部分学徒形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固化学习方式的倦怠心理不利于学徒建立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以至于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感交往问题影响师徒关系

在传统的师徒关系中,师傅往往处于权威的地位,徒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更多的只是被动的“服从”。但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师徒之间有可能是工作岗位的直接竞争对手,师傅与徒弟很少能进行感情投入。并且由于师徒双方存在年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师徒之间产生矛盾。这种矛盾往往会影响师傅对于技能传授的意愿。而众所周知,师傅在对徒弟进行技能教学时,较高的情感投入和关怀会使得教学效果成倍提高,反之则会影响现代学徒制中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构建和谐师徒关系的支撑

和谐的师徒关系有助于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构建和谐师徒关系既需要“内部努力”,还需要“外部关怀”。

(一)完善考评,保障师傅劳动安全

德国的“双元制”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典范。就现代学徒制的施行而言,更体现相关者利益均衡的特点。从师徒关系的角度出发,保障师徒权限与利益水平是提升师徒双方积极性的关键。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建立的师徒关系,缺少技能方面的竞争,师傅往往能在企业中凭借其工作年龄与对企业贡献度的积累获得较高的报酬与职位升迁的机会,师徒之间很少会出现竞争关系,更多时候表现为师徒间“技能衣钵”的代际传递。但伴随着具有市场经济特征的一系列企业改革,传统师徒间的经济利益交换已不足以描述现代职业教育的变革,整个企业在改革中无论是岗位用人还是薪水评定都变得更加开放,更加注重企业利益,这就使得企业在用人时更加注重经济效率。因此,激烈的岗位竞争也体现在现代学徒制的师徒关系之中,成为了影响师傅教学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保障师傅的劳动安全与技术权威[16],是构建和谐师徒关系的前提。在企业内部建立现代学徒制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师傅遴选机制,完善考评与奖励机制,让师傅带学徒成为能够促进师傅职业发展的路径,将一位师傅所带学徒的数量、考核成绩、师徒互评结果等作为衡量师傅发展的重要指标。学徒在企业期间的學习成效,乃至学徒日后入职成为企业人的工作绩效均与师傅的待遇挂钩,师傅对于学徒的培养能够收获具有发展性的回报。企业的市场化改革让师徒处在同一竞争平台,出于师傅自身利益的考量,保障师傅的职业稳定和劳动安全是提升学徒培养质量、保障师徒间平稳有序地进行技能传承的应有之义[17]。

(二)建立多元监督体系,维护学徒权益

在学徒制较为成熟的国家,学徒制与行业职业资格的获取挂钩。认证资质通行的前提是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质量较高,因此,建立多元的监督体系,签订合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是促进现代学徒制落地并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使维护学徒的权益成为企业内部的现代学徒制管理部门、学校的管理教师、行业发展委员会、行政部门等共同承担的责任。校方委派专门的管理教师,担任学徒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带队教师,定期检查学徒的学习情况,并与企业师傅交流,了解学徒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并提供帮助;企业方的专门管理部门对师傅的教学考核也同期开展,通过师徒互评、阶段性考核等措施,提升教育质量。当学徒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权益受到损害,出现企业方违反合同的行为时,为学徒提供到行业发展委员会或行政部门申诉,保障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18]。由此,完善学校、企业、学徒三方面的责权鉴定,完善保护学徒正当受教育权益、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是保护现代学徒制有序开展的必由之路。

(三)培育工匠精神,树立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风气

魏源有云“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以“技”“艺”“道”为核心的工匠精神不单指工匠对于作品精益求精地孜孜追求,更是技艺自我要求不断提高的精神理念。依托师徒制传承的,不仅仅是劳动技能,更是在师徒关系中潜移默化、不断注入活力的工匠精神。“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把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教育与产业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都取得了发展。技能型劳动者的突出贡献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正在成为“中国智造”。在社会层面,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环境,树立“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观念,真正尊重有技之长者,为现代学徒制中师生关系的稳固并向积极方向发展奠定基础。

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造就了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的自我更新,为教育对象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大职业教育时代,职业教育所具有的包容性鼓励更多的人在拥有核心职业竞争力、掌握技能专长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逐步推广,使得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逐渐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这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代学徒制在一些国家的发展已日趋成熟,例如内生发展、需求较高以德国为代表的北欧系统(Northern European Systems);以英国为代表呈现出“借鉴生长”,适应性逐渐增强的盎格鲁—撒克逊系统(Anglo-Saxon Systems)[19]。现代学徒制的本土化发展,是结合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实际情况的又一次创生,传统学徒制将师徒缔结为发展共同体,主导情如父传子承技能过渡的更多体现为情感因素、责任意识。“现代性”师徒关系在肯定师徒双方权益的前提下,依托院校和企业的跨界合作,内化为职业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师徒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企业本位技能教学的规范化程度逐渐提高。分析当前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师徒关系发展的障碍,为法律法规等外部制度构建提供思考,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给予技能型人才以职业自信和提升其职业生存需求的人文关怀,从过程到结果,致力于和谐师徒关系的构建,以促进现代学徒制全面长久地发展。

参考文献:

[1]John Scott.Overview of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M].American Techinal Publisher Inc.,2008:1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DB/OL].[2017-08-02].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s7055/20170

4/t20170421_303031.html/2017-8-2.

[3][6][10][14][15]关晶.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比较与借鉴[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吴呤颗,秦炳旺.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中的师徒关系[J].职教论坛,2016(29):5-9.

[5]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9]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93-96.

[8]徐国庆.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的策略:基于现代性的分析[J].江苏高教,2017(1):79-84.

[11][16]王星.技能形成的社会结构——中国工厂师徒制变迁历程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2]彭南生.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3]孙佳鹏,石伟平.现代学徒制: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难题的良药[J].中国职技术教育,2014(27):14-18.

[17]汤霓,王亚南,石伟平,等.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或然症结与路径选择[J].教育科学,2015(5):85-90.

[18]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97-102.

[19]Sharpe Andrew,James Gibson.The Apprenticeship System in Canada:Trends and Issues[R].Ottawa:Centre for the Study of Living Standard,2005.

(責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现代性现代学徒制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重构现代性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艺术追问多样的世界
关于现代性
现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