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栾
分时租赁,或者说共享汽车,已经在中国落地3年。
3年的时间不长,但3年里,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出行方式已经发生了两次革命:
2016年,滴滴和Uber合并,网约车新政出台并施行;2017年,资本助推的摩拜和ofo掀起波澜,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似乎解决在望。
原本期望成为主角的分时租赁,最终只能在公共交通、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之间挤出一块生存空间,小心翼翼地在成本、用户、规模和模式之间做出权衡。
今年1月2日,途歌完成2 600万美元B+轮融资。加上去年10月的2 200万美元B轮融资,途歌在90天内完成4 800万美元融资,在众多初创企业中,大有一马当先的意思。
燃油车的爱与痛
途歌,从诞生起就被视为中国版car2go。
最初运营的车型都是smart;和car2go一样使用燃油车,还车方式也支持随停随取。
在中国市场,使用燃油车无疑是个“接地气”的选择。
首先,燃油车可以提供随停随取的服务,这是定点充电的电动车很难做到的。以北京为例,途歌允许用户在六环以内的全部区域随停随取。
其次,燃油车的续航能力要优于电动车,汽车没油时,只需要找到车里的加油卡,就可以为这台车加油。
一位业内人士向我们透露,目前分时租赁市场的电动车,续航里程都在100多公里,用车效率比燃油车差得多。行业单笔订单的平均里程为40公里左右,使用电动车,相当于一天只能跑2单。剩余的几十公里,很多用户焦虑于里程,不敢下单。
最后,燃油车的限制更少,理论上,成为途歌的用户,你就能做到想开奥迪开奥迪,想开宝马开宝马。
目前途歌所提供品牌包括奥迪、smart、宝马、雪铁龙、Jeep等8个品牌。这也符合途歌宣传的中高端定位。
然而,在实际使用时,这些用户体验上的提升,却给用户带来了一些麻烦。
途歌允许用户在指定租还点周边20公里范围内随停随取,但需要缴纳最高25元的还车附加费。途歌和一些停车场有合作关系,停一定数量的车免费,一旦超过这个数量,停车场就会在车辆离开时收取停车费。
这笔可能高达数百元的停车费需要取车的消费者垫付,并将停车费发票上传App,途歌会在三个工作日内给予报销。
这对用户体验有着毁灭性的打击—试想,你租了一辆车,要开往10公里以外的地方,却要支付远超租金的停车费,下一次你还有心情租吗?
加油也是一件麻烦事。如果你租的车没油了,需要找到这台车对应的加油卡,开到加油站去加油。如果加油卡没钱,还需要找加油站工作人员进行圈存操作。这对用户体验也是无形的伤害。
最后是成本。定位中高端+使用燃油车,再加上前述的随停随取产生的停车费,导致途歌成本高企。途歌的押金高达1 500元,租车费用也要高于平均水平。
相比一些靠芝麻信用就可以免押金的平臺,途歌的收费标准显得缺乏竞争力。
途歌的博弈
在途歌看来,这些用户体验上的不足,可以靠随停随取的便利性来弥补。
要让用户体验更好,就得布更多的点,投放更多的车辆。
分时租赁是一门重资产的生意。这门生意涉及了很多资源,车辆、充电桩、牌照等,每个城市的情况各不相同。
神州优车董事长陆正耀给分时租赁算过一笔账:
一台车一天跑3单,创造200元的收入可以把成本收回;其余的时间,这台车如果停在停车场,会产生停车成本;如果调度到出行数据活跃的位置以提高用车效率,会产生运营成本。无论使用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自己运营还是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固定网点取换车还是随意停,分时租赁都“算不过账”。
途歌是一个初创企业,背后没有整车厂的支持,如何铺开规模,赢得资本的青睐?
成本和规模的博弈成为决胜之钥。
在成本上,途歌几乎所有的车辆,都是从合作的租赁公司手上租赁而来。途歌为smart每月支付的租金,不到3 000元。一些初创企业租赁的电动车,月租金都在4 000元以上。
原因在于燃油车可以按折旧卖残值,但电动车却不行。因为目前电动车二手市场没有形成,而且电动车受制于最大的成本—电池价格波动,没有固定的价格评定体系。
在规模上,途歌于2016年底加快了增加车辆的步伐—利用和厂家的关系,向租赁公司兜售一份固定年化收益率的投资方案:租赁公司以某个远低于市场指导价的价格购买奔驰smart,途歌再从租赁公司手上返租2~3年。
对于有指标的租赁公司来说,这样的方案基本无法拒绝:在途歌履约一年后,即便发生极端情况,途歌违约不再续租,不付违约金,租赁公司靠第一年的租金和卖掉车辆的残值也能收回成本。
途歌这份方案抛出的时机,正好赶上滴滴优步合并,新政悬而未决的时刻,大量租赁公司开始出现车辆供大于求,指标闲置的状态。
2017年,完成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布局后,途歌把共享单车的套路玩到了极致。途歌开始向用户收取1 500元的押金,只要用户量上来了,押金就足以抵消掉大部分成本。
借着融资和这套短平快的打法,途歌把触角伸向了二线城市,目前已经在西安和成都落地运营。
途歌抓住了分时租赁市场最关键的两点:随停随取的用户体验和快速扩张的商业模式。
分时租赁会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还是下一个共享充电宝?我们不得而知,行业里的企业也仍在摸索。我们也无法断言途歌是在抢占市场,还是在蒙眼狂奔,但至少现在,它跑在了其他初创公司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