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象理论”探析款冬花治疗咳嗽功效

2018-03-22 11:38杜庆湛黄东晖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辛温款冬花性味

杜庆湛,黄东晖

(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000;2.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法象理论是古人秉持阴阳、五行学说,由物象到意象,贯彻天人相应的理念,从药物形、色、气、味、体、质、所生之地、所成之时等自然特征认识药物功效的本草理论[1]。气味厚薄、升降浮沉、生长习性等均是法象理论的核心内容。中药“药象”理论,从法象理论出发,为研究中药药性理论方面提供了有益的补充[2]。古代医家效法自然,通过观察药物特征来推衍其奏效的机理,如《圣济经·药理篇》云:“形色自然,皆有法象……腊雪凝至阴之气,可以治温;忍冬凛不凋之燥,可以益寿。” 《医学启源》提出临床用药当以“四时之度,五行化生,各顺其道,违则病生”为原则。因此,从法象理论角度,整体、宏观的认识中草药,将“药象”与病机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3]。

款冬花是古今治疗咳嗽之要药,功效显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代版《中药学》[4]教材对款冬花的功效精简地描述为“润肺下气,止咳化痰”,即款冬花的药性主“降”,也就是其治咳的机理概括为“下气止咳”。历代对于款冬花治咳内涵有不同的见解,而至今将其简单的定性为“降”,恐有失偏颇,其中矛盾之处有待辨明。笔者从法象思维的角度,参考历代本草著作的相关论述,通过探讨款冬花的性味、归经、阴阳等属性,辨析其治咳的机理,以求有益于临床。

1 款冬花之性味

款冬花的功效,是古人通过观察它的生长习性、采收年月、入药部位等自然特征,并结合实践经验而推论出来的。因此,回归自然了解款冬花,推演其性味特点,是探讨款冬花治咳机理的基础。现代《中药学》教材对款冬花记载如下:款冬花,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主产于河南、甘肃、山西、陕西等地,地冻前当花尚未出土时采挖所得。历代本草书籍对款冬花生长习性、采收年月、入药部位等特性均有记载,其中《本草崇原》及《本草衍义》的描述最为详尽,如 《本草崇原》[5]云:“款冬花出关中、雍州、华州山谷溪涧间,花开红白,放紫萼于冰雪中。又名款冻。款,至也,谓至冻而花也。又名钻冻,谓钻冰取款冬也。十二月采蕊阴干,其色红白相兼,至灯节后,则毛萼大开,不堪入药。”《本草衍义》[6]曰:“款冬花,百草中,唯此罔顾冰雪最先春也。世又谓之钻冻。虽在冰雪之下,至时亦生芽。春时,人或采以代蔬,入药须微见花者良。如已芬芳,则都无力也。今人又多使如箸头者,恐未有花尔”。

从法象思维而论,款冬花以花蕾入药,处于含苞待放的状态,蓄势待发,观其意境,当主“升散”。历代中医界认为,花蕾位置居上,其性轻扬,提出“诸花皆升”的观点,如《本草问答》云:“故凡花多散头目之邪,头目居上而花居茎梢之上,气更轻扬,故多归头目而散其邪也。”因此,从法象药理来看,款冬花以花蕾入药,具有升散的特点。古籍对款冬花入药的时机也颇为重视,认为花蕾期入药是其有效的关键。如《本草衍义》强调“入药须微见花者良,如已芬芳,则都无力也。” 《本草崇原》提出“十二月采蕊阴干,其色红白相兼,至灯节后,则毛萼大开,不堪入药。”款冬花以花蕾入药,而非已开之花瓣,当取其“蓄势待发”之性能。从入药部位、采收时节分析,款冬花当以“升散”为能事,是其治疗咳嗽的基础。

款冬花,生于我国北方地区,长在冰雪之下,而且在寒冰之中开花。在我国,一般的花都是春夏之季节开放,而唯独款冬花能在天寒地冻之时破冰而出,可见其与众不同[7]。药物生长的喜恶,往往与其性味息息相关。款冬花喜欢生长于我国北部气候寒冷地区,故知其喜寒而恶热,就其生长的喜恶而言,款冬花禀赋阳气醇厚,当归属温性药物。

历代本草著作对于款冬花性味的认识均有论述,如《本草新编》云:“款冬花,辛、甘而温,阳也。”《本草便读》曰:“性暖平和不燥。润金疏肺。味辛略带微甘。”有的医家认为,款冬花辛温之中带有甘味,也有学者认为,其辛温之中含有微苦。虽然各家对款冬花性味的论述有些偏颇,但是都一致认为,其“辛温”的特性。从文献记载而言,其走散之性并不弱,相反,有些医家清楚地认识其散气损正之弊,如 《本草便读》[8]中记载:“毕竟疏散之品。无补养之功耳。用者审之。”《本经逢原》[9]云:“阴虚劳嗽禁用,以其性温也。”如此走散之药物,辛温之品,气味具升,将其治咳的功效归结为“下气止咳”,如此论述有不甚严谨之处。

2 款冬花之归经

药物的归经往往决定其功效,因此,款冬花归经的精确定位是认识其功效的基石。款冬花归属于手太阴肺经是历代医家的共识,但也有一些医家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如《本草经解》[10]云:“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本草从新》[11]:“隆冬独秀,先春开敷,得肾之体,先肾之用,故为温肺理嗽之最。”由古籍记载可知,款冬花至少不单纯归于肺经,除此之外,也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相关。在脏象理论之中,肝脏禀木气,主生发,其气主“升”;肾脏禀水气,为阴中之阳,亦含生发之象。款冬花与肝、肾二经相关,自然禀赋其特性,故推而论之,款冬花之特点,由肾出发,得肝木之生发,上达于肺,肺气宣发,然后得以下降。所以,从法象思维观之,款冬花是以“左升”为象,使一气周流,推动肺气下降。由此看来,款冬花治疗咳嗽的机理可见一斑。

3 款冬花之阴阳

古人不仅通过了解款冬花的自然特性来理解其功效,还结合了阴阳理论来认识款冬花的特点。对于款冬花下气止咳功效的论述,根源于《神农本草经》[12],其原文描述如下: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历代不少医家本于此,认为其主气“下降”,如《本草纲目》[13]:“以其辛温散而能降,于肺无忤,无分寒热虚实,皆可酌而施用。” 《本草新编》[14]亦云:“下气定喘。”然而,从法象思维分析,其药性主“升散”,两者似乎有矛盾之处,应当如何理解,笔者试从其阴阳属性入手,结合古籍文献加以分析。

运用中医象思维认识款冬花阴阳特性的本草论著也颇多,例如《本草崇原》云:“款冬生于水中,花开红白,气味辛温,从阴出阳,盖禀水中之生阳,而上通肺金之药也。”《本草问答》[15]云:“款冬花生于冬月冰雪之中,而花又在根下,乃坎中含阳之象,故能引肺中阳气下行。”从古文记载可知,款冬花生长于冰霜之下,在冰冷的环境中凌霜开放,从物象到意象,称之为“生于阴”。款冬花外抗寒邪,性味辛温,在中医阴阳理论中,当属于“阳”,称之为“出于阳”。从法象思维而论,款冬花的花蕾是生长在根的下面,观其意境,故称之有“坎中含阳”之象,即肾之象。合而论之,款冬花这味药,生于阴而出于阳,从阴出阳,坎中含阳,其气由肾上达于肺。从五脏的生理特点可知,肾为阴中之阳,其气主上,肺为阳中之阴,其气主下。肾气得升,肺气才能敛降,肾不升则肺不降,故见咳逆。基于以上论述,当外邪犯肺,肺气壅滞,运转不畅,肾水不能上升,肺气不能敛降,款冬花可以利用“坎中含阳”的特点,从下焦到上焦,由阴出阳,使气机流转,上下通和,肺气自然下降,故咳逆便可平息。正如《本草从新》所云:“大抵咳必因寒,寒为冬气,入肺为逆,款冬非肺家专药,乃使肺邪从肾顺流而出也。”因此,款冬花是以升为手段,推动肺气的下降,达到止咳的功效。

4 款冬花之临床

款冬花在《伤寒杂病论》中唯独用于《肺痿上气咳嗽篇》射干麻黄汤[16]之中,而在其他止咳平喘的方剂里并未提及。射干麻黄汤,即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甘草加射干、紫菀、款冬花、大枣而成。其主症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其病机可简述为痰饮壅盛,阻碍于上焦,上焦气机不得调畅,发为咳逆[17]。款冬花虽然不为本方之要药,然而仲景唯独此方用之,应有其不可或缺之功效。从“药象”观之,款冬花以“左升”之象为主,从下焦至上焦,通和上下,宣畅气机,加之性味辛温,能升能散,痰饮之邪消散,肺气自然下降。正如《本经疏证》[18]云:“其能在阳吸阴,以归于下而从阴生阳。”由此可知,射干麻黄汤证的病机与款冬花的“药象”是相对应的,也是临床用药的关键。正是款冬花的自然特性及其性能特点决定治疗咳嗽的独特功效,深契咳嗽“肺气不宣,未能肃降”的病机。然而后世的著作当中,将其“药象”应用于临床的记载甚少。《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在止咳平喘之剂中常使用款冬花,但是仅用于久咳之病,或者用之于温剂、补剂之中居多,而未将其“药象”与临床相结合。因此,从法象理论角度理解款冬花,对其主“升”的“药象”思维有深刻的认识,不失为提高临床辨证用药的重要思路。史业骞等[19]指出法象理论是临床用药的新方向,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为临床提供多元化的用药思维。

5 小结

笔者认为,款冬花之药性并不主“下降”,而是主“升散”。所谓“升散”者,乃由肾出发,使肝木生发,宣达上焦之肺气;其所“下降”者,乃升宣气机,通达上焦,上焦通达则浊阴自下,以成升清降浊之象。对于款冬花归经的问题,将其单纯归属于手太阴肺经并不全面,至少与肝、肾二经相关。笔者仅此抛砖引玉,结合古籍文献,提出款冬花药性“升散”的观点,认为其治疗咳嗽奏效的机理是“以升为降”,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新的思路。董振飞等[20]指出通过法象理论对药物性能进行推理,通过理解药物的阴阳五行、升降浮沉等性质,从而更形象、更精准的把握中药影响人体气血运行的机理,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疗效。

猜你喜欢
辛温款冬花性味
奇特款冬花润肺化痰奇
止咳良药款冬花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浅述“从寒论治”白癜风
化痰止咳款冬花 等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款冬花的传统功效和临床应用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辛温走皮法治疗痤疮
辛温药在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