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理工学院 基础教学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发布与获取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以语言为中心的传统识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由更多符号系统组成的多元识读方式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教学改革也朝着多元识读方向发展,教育领域的多模态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Kress & Van Leeuwen[1]以Halliday的纯理功能理论为基础,从多层面讨论图像的意义表达方式,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多模态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Stein[2]提出多模态教学法,认为教学应围绕学习环境的模态特征展开,课堂上所有的交际活动都是多模态的。Royce[3]深入到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系统地研究了多模态的协同性等,提出了“多模态教学方法论”。而国内最早将多模态引入教学的是胡壮麟和顾曰国两位学者。胡壮麟[4]引入了国外多模态教学尤其是多元识读研究成果。顾曰国[5]区分了多媒体与多模态两个概念,并将认知引入多模态学习研究。张德禄[6-8]撰文多篇,对多模态外语教学宏观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随着多模态教学研究的不断推进,如何结合高校自身教学实际,设计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多模态教学模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为了解南通理工学院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现状,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包括10道选择题和1道开放性问题。选择题主要涉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模态资源使用情况,学生对多模态资源使用的态度,以及多模态资源使用效果的反馈等。开放性问题旨在收集学生对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的建议。本调查邀请了该校大一和大二共200名学生(基本涉及该校所有专业)参加这次关于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活动,一共收回187份有效问卷。
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有以下几点。第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多模态资源较丰富,包括语言文字、图像、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资源使用频率较高,课堂教学一般均使用PPT课件。但是,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身体语言使用频率较低。第二,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模态资源的使用,学生基本持正面态度。学生认为PPT课件等多模态资源通过声音、图片、动画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更引人入胜。但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PPT课件授课速度过快,教学内容来不及充分理解、吸收。第三,学生普遍认为,多模态资源的使用能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但对于能否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能力,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不确定,甚至个别学生持否定观点。此外,对于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通过归纳、整理,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将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身体语言融入多模态课堂教学中,积极与学生进行多模态交流;第二,PPT课件教学速度过快,可结合板书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吸收;第三,多模态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第四,不同的多模态资源要合理搭配,既要吸引学生的关注,又要突出教学内容;第五,在多模态教学环境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多模态意义识读,提高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使用多模态资源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多模态交际能力。
通过对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相关情况的调查可以得知,多模态教学是受学生欢迎的,但是其教学效果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此,亟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提高多模态教学效果,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多元识读能力。
在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中,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在于单一的语言符号意义的构建和解读,而在于它与其他符号系统共同意义的构建与解读,是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胡壮麟[4]认为,多模态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能识读语篇信息,也有能力解释符号和图像,利用多媒体和其他技术工具如互联网构建意义、学习和与他人互动”。因此,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多模态交际能力。学生要掌握多种符号系统,并将之运用到实际交际中去,进行多模态话语交际。另外,多模态交际总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语言文字、色彩图像、手势动作等符号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表达的意义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多模态教学除了要求学生能解读多种符号的意义构建,还要求了解其社会系统性,从而在社会文化背景中,提高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多模态的教学内容首先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多模态性上,包括纸质教材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多模态教学应根据课堂互动和信息交流的需要,有机整合这些多模态教学资源,进行资源最优配置,形成更为合理的多样化的多模态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整合相关的听力和阅读材料,储备丰富的口语和写作素材,形成听、说、读、写一体化的多模态教学内容,实现语言输入和输出材料的系统化。另外,多模态的教学内容还体现在呈现方式的多模态性上。多模态教学应通过“纯语言符号(声音、文字),伴语言符号[音响(度)、声/音调、语调、音速、字体、布局],身体语言符号[动作(移动)、比拟、面容(包括表情、眼神和五官)、肢体(包括手势、姿势、摇动)],工具设备资源(PPT、音响设备、网络、实验室,周围的环境)”等多种方式[9]呈现,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形成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动态多模态教学内容。总之,构建科学系统的多模态英语教学内容,需要教师不断整合多模态教学资源,并通过多模态的呈现方式,形成一个动态的多模态教学系统。
在多模态教学中,教师以多种模态共同呈现教学内容。合理地使用多模态,对教学内容整体意义的构建能起到强化作用,而使用不当则会削减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对模态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能否“为外语教学提供教学情景和便利条件,提高教学效率;为外语教学提供辅助条件,提高教学效率;为多模态话语交际提供多通道话语意义表达方式”[9]。只有满足这3个条件,才能组织好多模态教学活动,实现多模态课堂的多元互动。多元互动是多模态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教师、学生和多媒体之间的互动。譬如,教师利用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构成的多模态课堂语言,在课堂上与学生探讨教学内容,实现师生互动;同时,设计一些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生生互动;此外,引导学生充分调动眼、耳、手、脑等感官,充分获取多媒体内容的整体意义。只有组织好教师、学生和多媒体之间的多元互动,才能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多模态教学模式。
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课程实施的保障。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多模态教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评价体系主要由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形式3个方面组成。多模态教学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除了教师外,还应该包括学生。因此,多模态教学评价应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多模态教学评价内容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应包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模态形式,能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能力。除了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外,还应对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做出全面评价。多模态教学评价形式包括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阶段性评估主要以课堂观察的形式,根据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和小组交流中的表现等,对学生多元识读和多模态交际能力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估则主要以考核的形式对学生多模态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总之,要科学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既要检查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还要注重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是多元识读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本研究中对南通理工学院英语多模态教学现状进行调研,了解了多模态资源使用情况,学生对多模态资源使用的态度,以及多模态资源使用效果的反馈等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包括多模态教学目标、多模态教学内容、多模态教学方法和多模态教学评价为一体的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以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多模态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多元识读能力和多模态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KRESS G,LEEUWEN T V.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London: Routledge, 1996.
[2] STEIN P.Rethinking resources: multimodal pedagogies in the eslclassroom[J].TESOL Quarterly, 2000,34(2):333-336.
[3] ROYCE T,BOWER W. New Direc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M].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7.
[4]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1): 1-10.
[5]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 [J].外语电化教学, 2007(2): 3-12.
[6]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 [J].中国外语, 2009(1): 24-30.
[7]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 [J].外语学刊, 2010(2): 97-102.
[8] 张德禄,丁肇芬.外语教学多模态选择框架探索 [J].外语界, 2013(3): 39-56.
[9]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 2009(4):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