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给农业科研单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8-03-21 10:02张喜林
农业与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机遇乡村振兴

摘 要: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乡村人口1668万人,粮食产量连续3a维持在600亿kg以上,怎样整合农业科研单位资源,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在新时期“三农”工作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研单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科技推广队伍,是不断前进和探索的目标。以此实现黑龙江省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和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地位。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科研;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329066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也是党在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遵循的重点,要把乡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科技推广队伍。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拥有耕地面积0.16亿hm2,乡镇460个,村级委员会8997个,乡村人口1668万人,粮食产量连续3a维持在600亿kg以上,一直担负着维持国家粮食稳定的“压舱石”作用。

农业科研单位一直以来都是以科技创新为工作重点,承担着国家、地方农业发展的科技重任,如何发挥农业科研单位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把创新技术、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让科研单位更多地参与乡村发展战略中来,鼓励科技人员走入乡村建科技园区、培训农民、实施致富项目,真正发挥出科研单位的优势,助力乡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小康,为国家现代农业建设奉献农业科研单位的力量。

1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带来的重大变化

1.1 乡村资源开放加大

乡村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有广阔的湿地、牧场;有水利设施、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怎样把握资源、释放资源,把资源变资本,变成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的机会,带动乡村产业兴旺,乡村发展的前景变广阔。

1.2 市场主导地位上升

市场经济环境下要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走市场化道路才能持续发展乡村,不能单靠政府指令和时断时续的扶持,要如何实现乡村持续发展,如何坚持市场导向,向市场要效益,开发乡村市场潜力,需要思考。

1.3 政策扶持力度增加

乡村持续发展,不是给拿些资金就万事大吉了,不能搞一阵风式的金钱式的扶贫,产业扶贫才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贫。要扶大扶强、扶持产业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扶贫。多渠道整合政策资源和资金,立大项目。不能遍地开花、蜻蜓点水式的扶持,集中惠农政策、力量、资金做大产业,以产业带动发展。所以政府要做的是锦上添花的项目扶持,不是大包大揽的什么都做,反而影响乡村发展。

1.4 吸引人才汇聚人气

吸引企业投资乡村开发建设;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吸引农民出资办社建厂。实现乡村向城镇化发展,走社区化模式或建设田园综合体,要让人才不只盯住城市,乡村广阔天地一样大有可为。开发乡村市场巨大潜力,把智创、文创、农创等引入乡村,人多了、思路开阔了,乡村发展才有希望。

2 乡村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乡村发展不平衡

由于黑龙江省地域辽阔,乡村数量众多,每个乡村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不同,带来了发展的不平衡。甘南的兴十四村由于科技投入多,结构调整好,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7.61万元,由村变镇;尚志市亚布力镇利用冰雪资源,实现了把亚布力滑雪场周围乡村的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一些乡村发展了,可还有107个村处在深度贫困村行列,需要脱贫致富。乡村发展不平衡给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带来了困难,需要大量的调研、分析,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振兴方案,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不断细化方案,找准振兴发展的切入点。

2.2 乡村人才流失大

由于乡村地处偏远、交通不变,教育、医疗设施跟不上,乡村本地高学历人才不愿回乡就业、创业;外面高学历人才又吸引不进来,致使乡村面临无人才可用的人才荒,或者缺乏高能力人才,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的发展。现在的黑龙江省偏远乡村人口外流现象十分严重,有的村只剩1/3人口,而且多为老弱者,一些基本的劳动力都缺乏,农忙时节雇工成本日日更新也很难雇到工人,更别说吸引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

2.3 乡村科技欠发达

虽然乡村基本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宽带等基本生活需要。但是,农村种植技术还很落后,沿袭传统种植习惯,思维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变化。一些新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大型农业机械使用、新产业开发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

2.4 乡村思想保守

很多乡村发展落后,经济欠发达,产业规模小或没有,跟观念落后、思想保守有很大的关系。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接受新事物、新理念的积极性不高。

3 融合农业科研单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措施

3.1 完善科研单位、政府、乡村三者协调机制

乡村要振兴首先要唤醒农民现代农业意识。乡村基本单元由农民组成,农民才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和核心,只有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强了,要求发展的热情高了,才能形成蓬勃向上的积极氛围;政府要正确引导,制定科学规划。政府是乡村振兴的指导者、决策者,依据不同乡村特点、发展方向、产业布局,进行科学谋划,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计划,引导农民前进、引导资本投入、引导市场完善,当好乡村振兴的指路人和掌局者;科研单位要融入推广服务体系。科研单位承担着一定的技术推广、服务“三农”的任务,只有把科研方向瞄準“三农”需求,不断在服务基层中发现问题,在科研工作中解决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3.2 建立一支专业的服务团队

农业科研单位汇聚了大量的农业高端人才,具有较为先进的农业设施、设备,还有领先的科技创新平台,利用好优势,整合好人才资源,成立一支领域覆盖面广、学科分布全面科学的专家服务团队。

3.3 促进科研体制改革

科研单位大多数人员从事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人员较少。解决办法是改革现有体制,让从事推广服务人员与基础科研人员同地位、同酬劳,有条件的时候可以实行“推广研究员制”,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活力。

3.4 通过立项目、建園区、搞培训等形式,完成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农业科研单位有计划、有针对、有目的的把项目与乡村发展乡衔接,以项目带产业,拓市场,增效益;用园区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展示成果,引领乡村技术革命;用现场教授、田间博览、媒体讲座、互联网+等培训形式,提升农民素质,带动学科技、用科技热情。引领乡村战略与科技融合发展。

3.5 搭建乡村人才共享平台

乡村振兴工作重中之重是人才工作,除了留住本土人才不外流,吸引人才来服务外,还要建立一个人才的共享平台,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整合人才资源,建立人才库,采取合作、兼职、租赁等形式,把其它乡村的人才吸纳进我的乡村,为我服务。既解决了人才不足的问题,又最大限度的使用好人才资源,共享、共赢、共益,从根本上为乡村振兴发展找到一条可行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是为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迈出的关键一步,利用好农业科研单位资源,融合农业力量,投入到“三农”工作中,是不断探索和前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喜林.农业科研单位进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6,36(5):169-170.

[2]钟秋波.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3]于水.中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09,16:20-25.

[4]刘战平.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机制与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5]王慧军.中国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3.

[6]邵振中.建立“以农业推广中心为主体,多元化农业推广体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06):187-189.

[7]习近平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18/c_1121820551.htm.

[8]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211/c40531-29697250.html.

[9]魏后凯.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OL].http://ex.cssn.cn/zx/yw/201711/t20171103_3692639.shtml.

[10]秦中春.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工作重点[OL].http://www.cet.com.cn/ycpd/sdyd/1977923.shtml.

作者简介:张喜林(1973-),男,黑龙江省富裕县人,副研究员,从事土壤农化与科技推广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机遇乡村振兴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助推西藏农业科研发展”座谈会成功召开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以“五化、五融合”理念推进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规划建设
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