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贞玉 杨春雨
摘 要:大豆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加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对提高我国大豆的总产量以及保证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大豆栽培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包括优质品种的选择、整地播种、科学的施肥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拟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6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11974/nyyjs.20180329005
1 大豆栽培技术的现状
在我国大豆的种植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发展良好,种植区域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北及内蒙古一带,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在生产上有很多因素严重影响着我国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气候条件、降水量大小、土壤肥力、地形、地势差异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改变大豆的栽培和种植效益,相比多雨、闷热潮湿的南方大豆更适宜在气候干燥的北方地区栽种;品种的选择、种植时间的掌握、栽培条件的控制以及病虫害防治手段的影响,例如成活率高,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均达标的种子才是获得大豆高产的第一步;施肥技术不当、田间管理工作失误等生产人员的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大量化学农药的施用势必会影响大豆的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最后是种植方式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正有传动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传统的栽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规模化、小规模、粗放、机械化程度低的生产模式势必遭到淘汰,产量化和商业化的种植方式才是未来大豆栽培主要的发展方向。基于上述几点原因分析,想要提高大豆栽培的产量的质量,研究大豆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需要从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2方面着手,重视和关注大豆栽培时的自然环境,为大豆生长创造最适宜的条件,同时在栽培管理时,根据大豆的习性和生长期的忒点,通过有效的控制手段,实现科学的水肥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
2 大豆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 整地与施肥不合理问题
在大豆播种前需要进行耕整地,但经常由于小型拖拉机等耕作工具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大量耕层土层变薄,严重加速了水土流失及土壤肥力下降的进程,通透性降低,有害物质压实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合理的整地是大豆高产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化肥施用结构和比例严重不合理的现象,重化肥轻农家肥,氮肥和磷肥是主要使用的化肥,而钾肥施用量所占的比重极低,这种配比不合理的施肥,会导致大豆生长过程中营养吸收不均衡,从而影响大豆的品质。
2.2 化学药剂使用问题
尽管为减轻病虫害的危害,喷洒化学农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豆的生长,但同时也会妨碍大豆对营养元素与水分的吸收利用,导致生长迟缓。因此最好选择适宜的天气喷洒农药,不要在风雨天和烈日下施用农药,会降低药效;要根据防治对象和药剂性能的不同正确选择,真正做到不滥用农药,不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
2.3 重迎茬问题
目前我国大豆重迎茬期间种植日趋严重,研究表明如果选择重迎茬种植,大豆产量减少幅度会随着重茬年限增加而增大,迎茬减产6.1%,重茬1a减产9.9%,重茬2a减产13.8%,重茬3a减产19.0%。另外,重茬种植大豆的品质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重迎茬大豆的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导致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根部病虫害严重及土壤环境的恶化,破坏了大豆根部正常的生理活动,破坏了固氮系统,抑制了根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整个植株生育缓慢,进而产量也随之降低。
3 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解决措施
3.1 选择优良品种
要实现大豆的高产,播种前选择优质的种子非常关键。我国大豆产区主要分布于东北一带,播种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情况认真仔细选择适宜的种子。东北气候严寒,黑土层厚,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一定要選择更适合东北黑土播种的抗盐碱性较强的种;要选择籽粒饱满、成活率高、其蛋白质含量和油脂含量均达标的大豆种子,这样的种子播种后才能增加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栽培大豆的经济效益。
3.2 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
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是实现大豆高产栽培重要的一个环节。未来应大力推广大规模、规范化、机械自动化、省力化的大豆栽培模式,这样可以避免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此外,研究表明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以及土壤肥力指标变化规律的不同来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例如,在高岗地、低洼地大多采用大垄台耕作技术,其目的是提高地温及预防垄间排水防涝;对于地势低洼,通透性及排水性能差,并且有害物质压实严重的土壤大多采用心土耕作,可以达到全方位深松改良土壤,排水治涝的目的。
3.3 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应该有条件地进行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在北方地区常见的大豆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灰斑病是大豆主要病害,危害成株期叶片,严重时病斑布满叶片,枯死脱落,常用防治方法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兑水喷洒;蚜虫是大豆主要虫害,危害处往往形成枯黄色斑,严重时叶片卷缩、脱落,又因其繁殖能力惊人,所以,应该尽早或在点片发生进行防治,可选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溴氰菊酯乳油或者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天牛也是大豆的主要虫害,危害大豆的枝干,造成枝干枯死,应及时防治,可选用溴氰菊酯进行喷洒,直至彻底消灭这种害虫。可见,大豆病虫害防治是可能影响大豆栽培技术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引起格外重视和关注。在使用农药喷洒前一定要确保农药的质量,重点关注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成分配比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此外,农药剂量的准确掌握也很重要,喷洒农药时还应关切天气情况,避免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
3.4 科学施肥
根据大豆的栽培过程中,应该根据大豆长势等情况合理的进行几次施肥。播种前施肥其目的是为了疏松土壤,使其松软适度,更有利于大豆从土壤中汲取各种养分;生长阶段的不定期施肥是为了及时补充养分,使大豆枝叶繁茂,果实更为饱满;还有就是大豆临成熟时小规模施肥,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进而有效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和增产。同时要注意合理搭配氮肥、磷肥、钾肥的用量,不可长期使用化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提高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分层施肥与深层施肥想结合,并适当补充大豆生长所需的锌和锰等微量元素,提高大豆抗病能力。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质量、品种、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豆作为我国种植区域广泛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产量众多,同时是人们饮食中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栽培技术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更关乎人们身体健康。虽然目前我国大豆栽培技术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总体栽培技术体系还不大成熟,某些数据尚不明确,想要获得更大的种植经济效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针对目前大豆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全面把握种植的各个环节,从优良品种的选择、合理种植耕作方式的选择、科学合理的配比施肥、农药使用以及病虫害防治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还要注意重迎茬种植问题,有效防止旱涝对大豆生长造成不利情况,最终使大豆栽培的技术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和改善,才能促进大豆的优质高产,进而提高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邓荣丰.大豆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林科研,2016(08):276.
[2]李华,刘明英,郝桂红.大豆栽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财经农业科学,2017(1):58.
[3]宋玉发.大豆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137-140.
[4]孙宇丹.大豆栽培技术的几点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18):117,126.
[5]曾凤杰.大豆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J].大豆种植,2014,12(10):6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