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球招聘学术菁英

2018-03-21 05:02张玉荣
小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山大学校区广东

张玉荣

人才引进与广东人才现状息息相关。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广东之所以能够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其中一个原因是得益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而高等院校在人才吸纳与培养方面效果显著。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华南地区“人才培养高地”的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正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前不久,中山大学召开了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战略目标。要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实现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的目标,到2035年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实现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目标。

“一流大学建设说到底是人才强校。”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近三年以来,学校下力气面向全球招聘学术菁英,建设‘人才蓄水池。截至去年12月底,引进各类人才已逾3000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40%的人才直接从海外引进,形成良好的人才汇聚效应。未来五年,将建成10000名博士规模的高层次人才‘蓄水池。”

“三校区五校园”拓展人才教学科研空间

人才加盟中大,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他们教学科研空间需要。为此,从2015年开始,中山大学同时部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目前各校区新的建设都陆续进入实施操作阶段。中山大学近期提出要扎根广州、珠海、深圳,建设特色显著、创新引领的世界一流大学校区,统筹发展广州校区、全面提升珠海校区、着力新建深圳校区。

陈春声说:“我们正在广州校区东校园新建化学材料大楼和文科综合大楼,在南校园新建生命科学大楼、博物馆和体育馆等,在北校园新建4栋医学科研楼,以及学生宿舍和体育馆等。珠海校区是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一流滨海校区的目标和深海深空深地学科发展需要,将投资70多亿元新建20多个单体项目。”

建设新校区,不是为了“更大”,而是为了“更好”。陈春声介绍,建设深圳校区是一次重大历史机遇,深圳校区是未来学校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战略基础,深圳市也将投入300亿元建设一流的大学校区。

“‘三校区五校园没有主次之分,要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中山大学。”陈春声表示,每个校园都是中大的主体校园,每个校园都是中大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校园都有相对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科发展体系,这是与以往在多校区办学总体思路上的最大不同。

对于中山大学的一张名片“医科”,陈春声称必须擦得更亮一些。深圳校区布局医科是着眼长远的发展,不仅提升深圳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将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服务能力。北校园地处广州市中心,是高端医疗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有力支撑广东建设卫生强省、广州建设卫生强市。

“三个输出”为国家和广东发展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办学根本是“四个服务”。落到学校就是“三个输出”,输出高素质人才、高技术成果和高水平研究机构。

陈春声表示,中大以服务国家服务广东为使命和责任,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中做好对国家和广东新时代发展的服务和支撑义不容辞。

首先是为国家和广东培养和输出人才。中大每年近14000名毕业生,80%留在广东工作。未来五年,将建成10000人规模的高层次人才“蓄水池”。我们希望这样的人才引进“溢出效应”能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是为国家和广东输出高技术成果。中大文理医优势明显,现在正发力建设工科,重点建设超算中心、南海研究院、海洋科考船、精準医学科学中心等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在可见的未来,中大应该能够在医学、海洋、材料、化工、电子、军民融合等多个领域形成科技创新高地,输出大批成果。

为广东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中大“三校区五校园”,本身就是最大的研究机构。同时,学校为了加强与广东的合作,也在着力推进高端智库建设,拓展医疗服务空间,还在“三校区五校园”周边布局建设研究院、创新创业基地,积极配合地方产业科技园建设,希望为国家和广东的发展决策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发力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

在教育目标上,中山大学在秉承传统的同时,拓展形成“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进步。

“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促进教研相长、科教融合,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科研创新工作的使命要求,是大学区别于科研院所的根本特征。在大学办学过程中,无论怎么强调学科建设或科研创新,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中大要发力,要弯道超速,也就是说用自己的方式快速前进,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

作为人才培养高地的中山大学,同样相当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据悉,院士人数从2015年5人增加至2017年的11人,青年长江、国家优青、青年千人新增数量列全国第4。30人入选第十三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位列全国并列第2。

编辑/韩静

猜你喜欢
中山大学校区广东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YSU-HGIS)实验室简介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一击止“痛”!450余水产人聚焦第九届中山大学水产饲料技术创新大会,教你从百亿到百年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广东舆情
中山大学点滴回忆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