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婉华
“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人才的重要性,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
而在2018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广东省发出人才招募令:实施“珠江人才计划”、“特支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企业设立海外技术研发中心,推进“柔性引才”;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推行人才“优粤卡”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着力解决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出入境等突出问题,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
广东作为连续29年来全国GDP排名第一的省份,经济的发展必定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广东要走创新发展之路,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聚集,择天下之英才而育之。
《小康》记者从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以下简称“广东省人社厅”)获悉,目前,广东省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555万人和1106万人,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分别达73万人和322万人。其中,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约1.3万人,约占全国累计博士后招收总数的6.6%。目前在站博士后4200余人,出站博士后80%左右留粤工作。
在人才引进方面,近年来广东累计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5.8万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终身教授等143人,入选中央“外专千人计划”19人,评审引进六批162个创新科研团队和122名省领军人才;累计留学回国人员12.74万人,总量居全国前列。
“珠江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
早在10年前,广东已陆续出台引进人才政策,并且出台人才引进的10年规划。2008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就已出台《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解放思想,把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广东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新引擎;优化环境,努力创造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新优势;优化环境,努力创造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新优势等方式吸引并留住人才。
2009年3月,广东省召开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会中提出从2009年起组织实施“珠江人才计划”。“珠江人才计划”提出,用5至8年,引进500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发展高新产业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应用型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要统筹抓好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青年人才、非公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区域人才开发工作,促进人才协调发展。
《小康》记者从广东省科技厅获悉2017年关于“珠江人才计划”工作的最新数据。2017年8月,广东省科技厅组织2017年“珠江人才计划”第七批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申报评审工作,面向国(境)外、省外引进具有稳定合作基础的创新创业团队,为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本次工作吸引国内外237个创新创业团队前来申报,共汇聚高层次人才1442名,其中高级职称863名,占59.85%;博士1326人,占91.96%;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院士24名(11名為全职带头人),千人计划入选者204名,长江学者4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7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13人。237个团队中,39个团队项目获风险投资,占技术研发产业化类团队的30.47%,累计风投金额17.46亿元;这些核心关键技术的引进,将极大地支撑广东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
而对于本土的团体,广东省科技厅组织2017年“珠江人才计划”第一批本土创新科研团队申报评审工作,支持已在广东省从事创新科研工作的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为带头人组建团队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本土创新科研团队作为2017年首次启动申报项目,共汇聚高层次人才411名,平均每个团队9名成员(带头人+核心成员)。目前,2017年“珠江人才计划”团队项目的评审遴选已完成形式审查、同行评审。
另外,广东省科技厅还起草印发《“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管理服务办法》,推动引进团队过程管理规范化、专业化。结合“珠江人才计划”入选团队项目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中期考核和结题验收经验方法,参考借鉴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管理办法,大力推动《“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管理服务办法》的制定实施,进一步规范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后期跟踪管理服务工作,落实管理责任,实现管理动态化,服务精细化。
发布首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年1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广东省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规定了广东省人才工作的一系列中长期目标,强调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坚决克服人才管理中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逐步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并且,要优先保证人才投入,保持人才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到2020年政府物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广东的人才政策还有“扬帆计划”、“特支计划”等。广东“扬帆计划”是从2012年起每年投入1.15亿元,组织实施了“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发展帮扶计划”(简称“扬帆计划”),面向粤东西北实施竞争性扶持市县重点人才工程、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引进紧缺拔尖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等8个项目,积极引导人才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
2014年3月,《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出台。据悉,“广东特支计划”包括3个层次9类人才:第一层次为杰出人才;第二层次为领军人才;第三层次为青年拔尖人才。三个层次的人才分别每年遴选一次,每一层分别遴选15人左右、140人左右和180人左右。
加快汇聚优秀拔尖青年人才
2017年12月,广东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从拓宽培养途径、加大引进力度、推进顺畅流动、搭建发展平台、加强服务保障五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着力破解制约广东省青年人才创新发展的问题,加快培养集聚一大批优秀拔尖青年人才。
据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若干意见》含金量很高,可以说亮点纷呈,主要体现在“六个创新”:一是政策制度创新。如创建博士工作站,设立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基金、建立博士和博士后事业编制保障制度、建立全球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招募机制等。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必将在南粤大地产生人才集聚的积极效应。二是培养模式创新。通过遴选青年拔尖人才,实施优秀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提高在站博士后资助标准,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举措,聚焦国际、国内博士和博士后培养。
三是引才模式创新。聚焦国际引才,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构建全球人才招募机制、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打造离岸人才研发基地等举措,靶向引进海外优秀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四是平台载体创新。聚焦产业发展,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积极搭建各种创新创业合作交流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激励引导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流向企业一线。
五是扶持机制创新。聚焦均衡发展,强化人才向粤东西北流动的政策导向,对引进到粤东西北地区的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予以倾斜,在资金资助上省财政给予大力支持,在科研、职称评审上给予特殊优惠。六是管理服务创新。聚焦精准服务,针对当前博士和博士后公共服务的突出问题,从住房保障、子女入学、户口迁移、配偶就业等方面,提出务实管用、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电力设计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副站长黄肇和认为,《若干意见》中关于“采取‘核实认定、不限名额的方式,面向业内公认全球排名前200的高校引进国(境)外博士毕业生来粤从事博士后工作,并给予每人每年30万元生活补贴和出站留粤工作的40万元住房补贴”等相关规定,以及全球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招募机制等配套政策,为外向型服务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做好人才服务、留住高端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广东对外籍人才吸引力大
2017年12月,《广东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外资十条”)出台,从10个方面拿出“干货”,进一步推动广东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其中,备受关注的一点是“优粤卡”使用范围拓宽。
“优粤卡”将外商投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7类人才纳为服务对象,并逐步扩大其在广东省可作为身份证明使用的领域。据了解,经广东省人才主管部门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可凭卡在社会保险、购房购车、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工作所在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在落户、出入境、长期居留、永久居留、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社会保险、入住人才公寓等方面享受优先便利服务。
广东省商务厅透露,外籍人才“优粤卡”有望在“外资十条”中率先实施,目前广东省人社厅正牵头制订相关实施办法。“优粤卡”制度的推行,将更有利吸引人才,也留住人才在广东。那么近年来,广东关于外国人才引进的成绩如何?
《小康》记者从广东省人社厅获悉,在引进外国专家方面,近两年来,广东省通过申报国家“千人计划”外国专家项目,引进13名高层次非华裔外国专家;通过申报国家外国专家局地方高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建设两个“111基地”,分别为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其中华南师范大学打造了一批以荷兰院士和诺奖评委为首的专家团队;通过实施首批“珠江人才计划”海外专家来粤短期工作资助计划,资助58名专家(其中两名为发达国家院士)743.98万元。
目前专家主要在广州、深圳工作或创业,绝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据统计,每年来粤工作外国人才15万人次(占全国1/6),港澳台人才23万人次,两项合计居全国首位。
而在引进留学人才方面,据2017年底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建设部省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29个,其中国家级5个,共集聚了14.65万名留学人员来粤工作或创业。来粤留学回国人员按照年均15%的幅度增长,大多数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尤其深圳创新创业的留学人员逐年成倍增长,出现年轻化、高学历等特点,涌现了“归国潮”与“双创潮”叠加的局面。
这主要呈现几个特点:一是留学归国人员群体整体层次高、年轻化。近年来入选广东省领军人才的人员中,有留学背景的约占80%。据深圳市人社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该市引进的留学归国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89.2%,大多留学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多数为国际知名院校;35岁以下的留学归国人员占比为93.7%,特别是90后已占总数的50%,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二是留学归国人员就业创业首选珠三角地区,深圳、广州、珠海等市吸引了大部分留学归国人员,其中深圳市2016年引进留学归国人员超过1万人,占全省引进留学归国人员的50%。
三是留学归国人员创业意愿增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下,留学归国人员创业意愿增强,有家族企业支撑或高学历的专业技术型留学归国人员,更倾向于选择创业,创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航天航空、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与广东区域特点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结合紧密。而外企或合资企业因其有挑战性的氛围,成为了留学归国人员理想的就业选择。此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较好的科研环境条件,近年来对海外人才的需求加大,也是留学归国人员就业的选择之一。
人才应培养和引进“两条腿”走路
广东省是经济大省,但大院大所大校相对较少,教育地位和经济地位有差距。一流大学、高精尖科研院所大量集聚在北京和上海。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教授、副院长李志远称,造成的现状就是,国外海归人才一回来就往北上跑,甚至广东自己的人才也往外流。
“我们广东籍的院士也有很多,但是大部分在外面,没有为广东省服务。”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姚开泰称。目前全国各省的引才力度都很大,都在抢,尤其对“杰青”、“千人”等,给的价码都很高,广东在“抢人”热潮中处于劣势。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谢先德建议,要吸引人才需要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和高水平、“双一流”大学等人才“蓄水池”。
不仅要引进,还要培养和用好。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克崧认为,广东要做好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和引进“两条腿”走路。同时建立人才考核制度,防治频繁“跳槽”现象。
编辑/张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