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景观步道规划及设计探究

2018-03-21 20:33刘雅培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态保护景观设计

刘雅培

摘 要:城市森林景观步道是因地制宜,给予市民公共开放的大自然有氧区域,在城市建设中是一大重点工程。步道的设计需要根据当地地形地貌的环境特点,尽量减少人为活动对途经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文章对福州“福道”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重点以福道中心区域修建的梅峰山地公园的福道景观为例,从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功能特点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修建步道对城市的发展、提高市民的休闲娱乐、宣传地域文化特色、改造荒废的山林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森林步道;生态保护;景观设计

步道泛指人通行的道路,本文所定义的步道包括悬空栈道、水中栈道、登山道及游园小径,它们是形成公园各个景点的交通路线。步道修建于不利于人通行的空间区域,需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工程技术进行设计,在修建时需要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去考虑改造线路的路径、宽度、材质、高度、架设点等问题。

美国与英国是较早研究关注对于城镇休闲步道的设计。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喜爱户外运动的民间组织及志愿者自发组织将一些散布的游憩小径连接起来,形成了“阿帕拉契游径”[1],这是美国国土上第一条较长的步道。后于1966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处首次对步道做出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与评论,并针对步道系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保护措施,对各景区步道系统的建设拟定了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内容涵盖了步道的沿途选线及设计与施工标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英国于1965年开始着手休闲步道的研究与建设,现今的英国也已修建三种不同形式的步道设计,总长达18000多公里[2]。至目前为止,美国与英国是欧美国家步道系统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

国内关于步道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期,李瑞冬、胡玎于2003年率先在国内提出了景区步道的创新设计,对路段的规划与步道的节点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研究;黄毓民以保护流坑古村景区设计为研究项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对保护古村落历史风貌及满足游客的观赏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3]。在其后的几年时间里,国内有关步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森林公园的休闲步道研究方面,如,李沁首次将“游人体验”作为专项单元的探讨,并于2006年发表了《森林公园游步道体验设计的探讨》[4]。吴明添结合金鸡山公园案例于2013年提出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人性化设计的游步道思路。此外,目前的港台地区在森林公园步道的建设方面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分级管理,为境内森林公园步道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性的参考。

修建步道对城市的发展、提高市民的休闲娱乐、宣传地域文化特色、改造荒废的山林有着重要的作用。福州是个多山水的城市,依据环境,现今,福州已建成了鼓岭休闲木栈道、福州金鸡山栈道,鼓楼的大腹山步道、仓山的飞凤山步道、台江的光明港步道、晋安的牛港山步道等。至2016年开始重点建设项目最大的要数福州的“福道”规划设计项目了。

一、福州山地公园——“福道”的项目概况分析

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省会城市福州,不但市中心有风景秀丽的山水,其四周也被群山峻岭所环抱,拥有屏山、乌山、于山、鼓山、金牛山、西湖、闽江等自然景观,可谓“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晚唐诗人徐夤的一首别致的回文诗“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描绘的便是当时福州城内迷人的风光。伴随福州城市化的日益發展,喜爱户外运动的年轻人及需要健身锻炼的老年人的增多,如何依据环境给人营造休闲空间,福州的“福道”设计是一典型案例。

“福道”是福州对新修建的这条全线长19公里步道的称呼,于2016年开始动工修建,全线主轴线长6.3公里,具体从东北连接左海环湖木栈道,西南连闽江国光公园,横贯象山、后县山、梅峰山、金牛山等山体脊,步道的修建串联了左海公园、梅峰山地公园、金牛山体育公园、国光公园及金牛山公园这五大新旧公园,加强了主要景观点的联系性,同时也方便了游客的观赏性与选择性,成为福州市首条城市山水生态休闲健身走廊。其设计主要是依托福州地理位置及秀美的山地环境,以生态休闲、文化体验、运动康体、旅游度假为核心目标而设计。同时,为确保游客能快速便捷往返,在19公里的路线上设置了10个出入口(图1)。

在这条“福道”上,向东为起点的福州左海公园于90年代初建成,占地51公顷,历来是福州市民休闲游乐的好去处,它与西湖公园相邻,而西湖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现占地面积为42.51公顷,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同时也代表了福州的历史文化,现今左海公园与西湖公园以木栈道的形式进行相连,大大方便了市民及游客的观赏。“福道”末端与西南方向的闽江国光公园相连,国光公园是以保护闽江这条母亲河为主题新建的,具有文化、休闲、健身性质的公园。连接起两端最长的主线便是梅峰山地公园,其是这条 “福道”的最重要节点,被称为森林步道中的一颗明珠(图2)。

二、梅峰山地公园的地域环境

梅峰山地公园位于福道中段,梅峰路南侧,总占地面积约150亩,公园原本是一片偏僻之地,周边有部队驻扎,山脚下还有以前的老坟地、三两座破旧的旧居、一座寺庙。项目拥有大面积的生态保留地,如山林、坡地、草地,中间较低,有部分湿地、水潭、鱼塘,环境中富含芬多精、空气负离子等对人体有利的元素,能有效地规划布局,发挥其生态、社会效益便是设计的重点。因此,依据环境的实际情况,项目涉及到需要就地重新安置坟场、破旧居的改造利用、寺庙的维护等问题,合理规划公园的功能区域与路线,在不破坏生态元素的基础上增加简单的服务设施功能等。

三、福州梅峰山地公园的步道项目设计

针对原始环境,福州梅峰山地公园的项目设计主要包含建造的路线有:钢结构悬空栈道、环湖步道、登山道、自行车道、景区公路;另外还增设了归水潭、鲤鱼潭、风铃塔、茶楼等几处景点。而这些景点的规划设计需要架山为道,修桥渡水,开辟小径,在实际的施工时,如何尽量减少施工工程对开发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是设计规划要重视的问题。该项目总体依据环境的地势在步道的类型、尺度、路形等方面,做出了研究,尽可能将设计与景观做得自然生态,以达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目前,山地公园的步道设计中涉及到了植物的营造、景观及生态、步道设计的类型、辅助服务性功能这几方面。

(一)步道与植物的营造

以生态学为指导,保护当地植物群落的完整性和生物群落的延续性,形成植物、水景、生物相生相融的生态景观。在绿化方面,开发时除去了部分的杂草,林木保留观赏价值高的树种,精良栽培其它低矮灌木树种,丰富绿色植被与花艺,形成高低错落有层次的景观效果,如,杜鹃花、樱花、鸡蛋花、莲花、蒲葵、紫竹、水杉、旱伞草、杉树、芒果木、龙眼木、荔枝等,形成多层色叶带。总体的种植是步行道两边以种植观赏的花类植物为主,水中种植水生植物,登山的石台阶两边除了原有的大乔木外,增加灌木类及较低矮的植被与草地。

(二)步道与景观生态的融合

福州平均每年的降雨量约达1360毫米,防内涝也是一大工程,公园在修建时考虑了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贯穿设计中,包含了渗、滞、蓄、净、用、排六种功能,依据地势靠山部分高,中间有低的湖潭,这种地形形成了天然的汇水空间,考虑到这点在设计时将山体与河沟相串联,优化设计了约300平方米的景观如生态树林、雨水花园、环湖草坡、环湖湿地、旱溪,另外还保障了一级蓄水湖和二级蓄水湖,将景观与防水、蓄水的功能结合组成山地海绵公园。雨水可从源头到终端形成路径,旱溪、草地都能让雨水层层过滤净化,汇集到公园的湖体中,平常,湖水可用于浇灌公园的植被;而到雨季,多余的雨水一部分會通过市政管网排走,另一部分也有充分的时间自然蒸发或被山体吸收,从而尽可能减少流入城市干道。管理人员会在湖水中投放饲养的水生动物,有绿头鸭、雁鹅、黑天鹅,水里还有锦鲤,让这里形成自然的生态湖。梅峰山地的海绵公园系统,总体做到平衡生态与人为的发展,尽量避开野生动物生物圈,或者说是融入并不破坏。

(三) 步道设计的形式类型

俯视山地公园的路线看,步道的形式具备了多种文化符号,除了有蜿蜒的走势,还有圆形、一字形、Z字形的形状,步道的线路充分考虑了景观因素、功能因素、技术因素,力求做到在游步道的体验自然、美观、和谐,是富有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设计。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步道着重考虑将悬空栈道、环湖步道、登山道和车行道四个对接形成环形系统,形成了平地型步道、台阶型步道、环形栈道这三种。在步道的色彩方面总体以浅灰色进行协调,进入园区有若干个不同的游览路径,宽度与坡度各不相同,给行人提供了各种截然不同的自然体验,人们可以直接登上“风铃塔”步入悬空栈道行走;或沿湖泊边缘环绕盘旋向上而行,慢慢欣赏湖泊美景与远处的怡人山景;或是从台阶型登山道蜿蜒而上登上悬空栈道。

1.悬空栈道

这里悬空栈道是以钢架为结构,是现今建造的全国唯一的钢架镂空步道,其设计采纳了来自新加坡亚历山大城市森林步道设计团队的创意。栈道采用等边角钢,蜿蜒盘旋而上的路径使得钢架排列的方向不同,增强了立面的多变性,创造出灵活多变的建筑造型与趣味十足的阴影效果,其主体采用空心钢管桁架组成,桥面采用格栅板,宽度为2.4米,缝隙约为1.5厘米内,这一设计是为了满足轮椅通行,同时不会对栈道下的植物的生成空间造成压抑。秉承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公园全程采用缓坡的处理方式,步道架空部分按1∶16无障碍通行的标准进行设计(即每16米长度,只能上升或下降1米),走在上面有种柔软感,加上坡度不高不陡,让人走起来相对轻松,使各个年龄层的游人都能够放松自然地步行。

同时,悬空钢架栈道的造型是采用单柱落地,实现基础最小化的设计,道面银灰,护栏微往外倾斜,恍如游龙。穿梭于青山碧树中,一路行来,碧树掩映,翠竹挺立,让人置身于大自然的天然氧吧中,早晨与傍晚时间,老人、小孩、年轻的夫妇随处可见他们休闲漫步于此,笑声盈盈;同时这里也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可以来此驻足远眺,拍摄景点。为方便短行的人群,从公园进入悬空栈道后,在500米、700米、1100米处分别设有休息棚与下行的出口,可至公园地面(图3)。

2.水中栈道

水中栈道位于公园中心的位置,约3000平方米,公园最大的圆心人工湖名为“归水潭”,水中栽种了水杉、旱伞草、睡莲等水生植物;岸边有美人蕉、芭蕉、鸡蛋花、变叶木等观赏性植物群。水中栈道采用了水中漫步的创新理念,丰富了人与湖面亲密度互动的可行性,于湖的正中间设置了一条宽度为1.2米的直线栈道,这条栈道将中湖分割成两个半圆,步行在其中,视线可与水面平行,还可以看到水中的鱼类和水面的禽类、水中植物等生物。尽管栈道的路面低于水平面约1.5米,因水中栈道下有独立的排水系统,雨天栈道也不会积水,所以游人不必担心有栈道被湖水淹没的危险。周边的环湖步道长约1.1公里,湖边设有延伸的木栈道,游人在此与水生植物形成了一幅幅唯美的画面(图3、图4)。

3.登山道与游园小径

园内的登山道采用了1200×400×150mm青石板铺设,表面进行凿毛处理,总体依据地势的高低形成环绕的步道,园内分了三条路径,可以从近端、中端、远端等位置直接与架空的栈道楼梯口相连,以方便游人自由选择,而不会走重复的路线。登山道旁边有低矮的灌木丛、高大的乔木纳凉、遮阴,走到不远处有开阔的滑草坡,这里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对于老年人,可以直接走登山道,短距离登上“茶楼”。

此外,梅峰山地公园园区内的游园小径步道路面依据功能,形式不一,有蜿蜒的小径、平台广场等不规则的路面,步道的石材质与铺设方式让其具有自然透水的功能,尽量减少了对自然土壤的开挖和影响,维持原始垫层的稳定性和透水性。

(四)步道的辅助服务功能与提升空间

在游步道的辅助功能方面设计了风铃塔、茶室、休息亭、卫生间等节点设施,风铃塔为福道入口处的制高点,可凭栏俯瞰榕城美景,向东能望见镇海楼、福州城市街景,向西能望见闽江、洪山桥;后期还将完善公园服务区内的覆土式停车场和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创客空间”。此外, Wi-Fi 连接、触屏信息板和游客交通监察器的智能步道等都将实施进行。

总体来说,游客对“福道”的线路设计、休息平台、景观质量较为满意,但对部分的设施还需及时改善提高,如风铃塔的楼道设计无防滑效果,雨天特别容易打滑;栈道处既然已经开放部分路线,景观灯就必须及时安装;景观花艺不够丰富;部分休闲长椅可以设置得更加舒适、便捷等。

四、结语

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市民工作后会选择绿色的保健方式,如登山健身、森林旅游、野外徒步等亲近自然的方式来增强体质、休闲娱乐。福州梅峰山地公园,将自然景观渗透进了城市的肌理之中,充分发挥其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优势,通过巧妙的空间组织,优雅的构筑造型,将城市元素和自然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了一个地标性的公众休闲公园,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整个城市的活力。作为城市森林公园步道体验设计首先要以环境为本,来兼顾游客在步行中的体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因素、技术因素、功能因素,力求做到步道自然、美观与和谐。

参考文献:

[1]Ellen Eubanks.Trail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Notebook[R].

Washington,DC:Unitcd Statcs Dcpartmcnt of agriculture,2004:1-134.

[2]徐克帅,朱海森.英国的国家步道系统及其规划管理标准[J].规划师,2008,(11):85-93.

[3]黄毓民.浅谈景区道路设计[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3,(03):29-32.

[4]李沁.森林公园游步道体验设计的探讨[J].山西林业科技,2006,(03):55-56.

[5]唐锦.山地型公园游步道设计研究——以长沙桃花岭为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作者单位: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生态保护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