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茶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

2018-03-21 10:03郭海超吴臻波肖聪钟永康
青年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茶具融合

郭海超 吴臻波 肖聪 钟永康

摘 要:在连通中国文明与西方各国文明,饱受盛誉的丝绸之路上,往来有各种中国奇珍,其中丝绸、茶叶及瓷器成为了两地域贸易中中华文化的代表,且西方各国尤其热衷于这来自神秘的东方古国的奇特饮料——茶。

关键词:茶具;中国文化;发展;融合

中国人种茶、饮茶、品茶、爱茶,这也使饮茶的器具逐渐在饮具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分类——茶具。茶具在我国各个时期均有所发展,由共享到独有,由简易到繁多,都离不开中国文化各朝代、各个方面的影响,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茶具,而茶具的演变也随着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文化的精雕细琢在茶具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茶具在中国各时期的发展中,或官方,或民间,受各种文化的影响,使其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成为中华文化的璀璨结晶。

一、茶具在唐朝之前的萌生发展

(一)茶具的雏形萌芽

饮茶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有关茶的最早记载是西汉时期王褒著《僮约》里的“筑肉臛芋,脍鱼炰鳖,烹荼尽具,已而盖藏”和“牵犬贩鹅,武阳买荼”两段,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地域经济的繁荣。文中“烹荼尽具”应指煮茶和洗净茶具,说明在汉代民间就有了饮茶的专用器具[1]。汉代关于中国茶具的记载较为模糊,茶具在两汉时期并无过多的代表。

(二)茶具在唐朝之前时期的表现

东汉末三国时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出土了像婺州窑青瓷鸡首壶之类的器物,但并未说明茶具从酒具中脱离出来。如三国时期魏玉杯,玉杯造型为筒状,杯底足部呈圆饼形,开口处也呈正圆,整个玉杯造型简洁规整,杯身通体由玉石做成,线条流畅,造型圆润。在当时的琢玉工艺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这种在贵族阶层作为饮具的玉杯并非仅仅作为饮茶的用具,同时也是食具和酒具。说明至少在三国时期,茶具仍然作为饮具中并不特殊的类别存在,饮茶这种生活习惯在当时的中国也没有作为普遍现象在民间散播开来。

处于分裂时期茶具的发展缓慢,却又受到当时丰富多彩的文化影响。魏晋时期的士族兴盛,待人接物敬茶时的礼器多为青瓷器物。我国第一篇对茶的完整记载《荈赋》中描写了茶叶从采摘到烹煮到饮用的全部过程,说明在这一时期,茶文化在中国已初具雏形。

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改革和佛教的兴盛同儒家文化的合流也为往后茶文化的内容丰富奠定了基础。同一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同三教合流现象的并存,反映了中国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延续性,在茶具上则表现出对不同文化、艺术的表达和漫长时间里的发展和传承。

二、隋唐时期茶具文化的兴盛繁荣

(一)茶具在隋唐时期由共有到规范

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乱,中国在隋朝时期迎来了统一。在南北朝时期孕育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特点的中国文化在隋唐时期如同雨后春笋般飞速地发展。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见饮品,到了唐代,茶具在饮具中成为了一门单独的分类。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唐朝时的茶具较与之前更为规范、完整。

唐朝时期经济的繁盛使唐朝无论从政治还是民间风气都较为开放,饮茶不仅限于宫廷贵族、文人雅士、僧侣,甚至民间茶文化都等到了极大的推广。茶文化发展的土壤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扩及开来。

(二)饮茶流程化对茶具的影响

人们从以往单独的喝茶转变为品茶,饮茶从单一生活上的需求升华成了精神上的需求。唐朝上元初年茶圣陆羽所著《茶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完整、年代最早,也是对茶文化介绍最为全面一部著作。《茶经》对饮茶做了具体的分类介绍,反映在茶具使用上饮茶的多道工序从取材到饮用的礼仪都有不同的茶具。

就《茶经》记载,在茶的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多种器具都表明了饮茶在当时愈发流程化、科学化[2]。在唐朝时,茶鍑的造型并不完全固定,其造型各异,与唐朝当时的社会风貌开放,对多元文化的吸收有着直接关系。唐朝时瓷器的格局大体表现为“南青北白”,《茶经》中陆羽最为推崇的越窑青瓷是唐朝时期茶盏中的佼佼者,其色最能凸显出茶汤的颜色,其青色与茶水的绿色相得益彰,这反映了饮茶在唐朝时不仅在器具上规范,更是在器具要求上的探索也愈加深入。而南北朝时期与茶盏相配套的盏托,也随着唐朝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和饮茶之风的盛行再次在饮茶文化的历史中出现,唐朝时期的盏托与茶盏基本都属于同种材质。

三、宋元时期茶具与多元艺术的融合

(一)茶具在艺术领域的表现

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的繁荣带动了民间艺术的快速发展。宋朝时期文人风气浓厚,社会各阶层多附于风雅,使得茶文化以至于茶具都附上了一层层浓重的诗情画意。商业的繁荣,各大名窑争奇斗艳,如苏轼的“定州花瓷琢玉红”,已不再局限于唐朝时期的“南青北白”,全国各地的瓷窑均成体系,茶具的发展在技术上得到了更大的支持。

在宋代,茶具的造型在感官上便要求既要与茶融为一体,也要与品茶人的心境融合。在这一时期,茶具在茶文化的变现上并不突出,确是在整个艺术领域与其他各类艺术形式珠联璧合。

(二)宋代茶具工艺的精细

像定窑的牙白刻花莲花盏、托,由白瓷烧制成的盏、托上均刻有莲花花纹。牙白刻花莲花盏的盏、托口处露出了胎质部分,这称之为“覆烧”,是指将器物倒过来烧制,这种方法便于批量化烧制器具,且器物在烧制过程中受热均匀。这表明在宋代时期的人们不但对茶具的造型上有着艺术感的要求,而工匠更是能满足这种要求。

四、明清时期茶具的质朴和民族文化的體现

(一)明朝时期茶具的表现

明清时期的茶具相较于唐代的夺目和宋代的风雅,显得更为朴素,这时期的茶具主要以白瓷,以及景德镇的青花瓷和紫砂为主[3]。

明朝时期的瓷器,在社会上表现出尚白的倾向。人们认为茶汤以绿为最,而白色,最能衬托出茶汤的绿意。此时的瓷器色系发展多为向自然取色,如青、白和紫砂。茶壶是在明代才出现的器物,其简化了饮茶的工序。

(二)清朝时期设计更为贴切生活

清代的茶壶与明代类似,却首次出现了茶碗盖。盖、碗、托分别代表了“天、地、人”,这样设计的结合,既丰富了茶具艺术上的表现形式,同时,碗盖能够防止茶水在放置过程中容易落灰,体现了茶具的设计对人们生活上的需求更为关切,体现了人文情怀和自然的统一。

就历代茶具的发展不难看出,当代时期的社会文化风貌对器物的造型、色彩有着强烈的影响,而现代茶具的设计,也应该体现出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文化的需求和诠释。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茶具的设计应该更加注重使用的便捷性。同时,全球化和技术飞跃的今天,也能够为茶具设计的多元化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文华.中国古代民间和宫廷的茶具[J].中国农史,2006(4):3-11.

[2]陆羽.茶经[J].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

[3]郭爱华,水英.中国茶文化与茶具设计的关联性研究[J].福建茶叶,2016(4):179-180.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茶具融合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作品四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