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在多家头牌外企撤离之时,东莞又一家民营制造企业宣告倒闭。一位名叫“隐士深山”的网友发帖称,“我叔的工厂,财务在结算完全部的员工工资之后,正式宣布结业”。
耐人寻味的是,“隐士深山”在去年一篇轰动互联网的文章中,正是以其叔的工厂作为题材。没想到一年多后竟然一语成谶。
多次挣扎求存未果
一直以来,我叔的工厂主要靠一个台湾客户和美国西部航空的耳机订单维持运转。从2006年开始做时,单价1.8元一副,现在还是1.8元一副,但人工成本涨了3倍。以前1.2元的成本,现在就算成本生产管理控制到位,也只能达到1.75元左右一副,如果不幸哪一批成品率出现问题,就要赔钱。
人人都说制造业要转型升级,这家工厂也进行过尝试,结果能够升级的都升级了,该自动化的已经全自动化。但做耳机,每台机器前总要有个人送料吧,自动化封装又达不到客户要求,装箱和打包也做不到,所以说白了,始终是劳动密集型。
曾经也做过电脑耳机成品,并且手上还注册有3个品牌。做了一大批,找了两个销售人员在全国电脑市场铺货,最后发现不赚钱,竞争同样惨烈,造成不少产品积压。而代理商拖货款或者跑路的频频出现,让老板最终放弃了这块市场。
无奈之下,老板决定冒险用一批越南人,工资大约2000元每月(中介拿200元),这样能够把成本控制在1.6元左右,可确保8%左右的毛利。不幸的是,工厂雇佣越南劳工的事情被地方政府查出,老板被派出所关了5天,并罚款6万元。工厂翻盘的最后一丝希望也被掐灭了。
试着谈过涨点价,结果人家一句话扔过来:爱做不做,扔到广西去做1.65元,扔到越南1.3元。现在还下单给你,已经是看大家多年合作的面子。
最终,2016年8月,这张单还是没有保住,台湾人最终还是把定单转到了越南——20%的成本差距,每个月2-3个柜的需求量,台湾人每月能省20万元以上。其实台湾人早已经在越南培养供应商,只不过前几年从产品品质到货期,越南工厂都没办法顺畅配合,所以才没把单子全转走。
创业艰难,终为他人作嫁衣
与员工吃完散伙饭,回到办公室,借着酒劲,老板还是哭了。毕竟12年的工厂,说扔掉,没有人能如此洒脱。开厂时,老板35岁,而今已经近50的年龄,东山再起,已经没有可能了。
2006年,老板凭借打工10年攒下的20万元开始创业,全部投入到购买机器中。2006年开始接到几张外单,也赚了一些钱,但前两年赚的钱又全部砸进去买机器、搬厂房,从十来个人扩展到40人左右。接下来订单越来越多,再搬一次厂,人员从40人扩到90人左右。至少在2008年前,所赚的钱全部用于机器设备的添置,这中间只是全款买了一套房子,一辆二十几万元的车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基本没有赚钱;2009年陷入亏损;好容易在2010年开始盈利,但此时 “工资倍增计划”登场,尽管订单多,但实际并没有钱赚;2011年盲目回老家办分厂,结果厂一建起来发现一个大问题,冬天天气太冷,工人根本干不了活(手指不灵活),做出一大堆报废品,冬天没过完马上关厂,前后损失70万元;2012-2014这3年一分钱都没有再投资,才终于沉甸下来一点现金。
从2015年开始,情况迅速恶化,但总算收支打平。2017年亏了半年,基本上要亏掉往年一年的利润。幸好壮士断腕解散工厂,如果再拖一年,老板直接回到解放前。
又一个民企老板的英雄末路
回顾老板的创业经历,堪称30年中国数百万民企老板的缩影。老板属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考落榜生,1994年加入南下打工大军,幸运地进入一家外资企业。从300元月薪的普通工人做起,一直做到月薪1.8万元美企制造部门经理。老板在咪头(耳机上面的两个小喇叭)、成品耳机、音箱这个领域很厉害,高端如博世,中低端如惠普多媒体音箱,他都把过脉。
10年前老板自己创业,资本不多,所以先做最低端的咪头及航空一次性耳机。1.5元人民币一个给美帝的公司OEM(贴牌),现在都还有20%的毛利,算优质单了。这个单稳定但量不大——每个月一集装箱够美帝用两个月。后来又陆续拉到一些外单,工厂越做越大。
由于工厂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比较多的人工。最高峰工厂用工量达到140人左右,加上广西专门有一家工厂给老板生产成品,制品的九成供应给他,这家工厂常年用工量也在100人左右。实际上,老板一人养活着200来号人。
然而,面对人民币的外升内贬和越南等地的低成本竞争,老板不得不正式宣布结业。好在支付完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和补偿金之外,尚有120万元未收帐款,老板的意思是希望能收回三分之二。
工厂结业后,老板感觉一身清爽,没有房东来追房租,没有供应商来追货款,不用考虑每个月15号发工资。“这种日子有多爽”,老板说。
回溯过去的30年,我们若有所悟。改革开放的意义,除了打开国门放那些对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市场和极廉价劳动力虎视端端的外资企业进来之外,还有就是让一些以民营企业家为代表的优秀人物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
不过,谁也没想到,当民营企业家在全球市场艰苦搏杀,让中国制造扬威世界的时候,人民币外升内贬和史无前例的房地产大跃进让他们纷纷倒在自己人的枪口下。至少,低端制造业已经彻底消停了。
企业家“知行合一”
我以前是当老师的,一直以为知识分子了不起,商人会被人看不起。现在我觉得商人了不起。商人不是学校里能培养出来的,也不是靠国家政府训练出来的。商人纯粹是靠自己对市场的把握、独特眼光、拼搏能力打出来的。
商人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稀缺资源。我个人坚持认为,商人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拿企业战略来讲,战略是不能复制的,真正不能复制的东西都是艺术品,企业战略更是如此。一个企业家要把自己企业的产品、服务,打造成艺术品,无人可以复制,无人可以超越,只有这样才能走得久,走得远。
企业家另外一个很难的是“知行合一”。学知识很容易,但是把知道的东西做出来,并且做出来的东西让别人喜欢,非常难。知行合一是企业家非常难做到的东西。所以,我希望大家要尊重这个社会的稀缺资源,那就是我们的企业家。
低端制造业、粗劣制造业还会下滑
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我认为未来:
第一,中国制造业还会继续下滑,但主要是低端制造业、粗劣制造业下滑。第二,虚拟经济日子也不太好过。
这是一个真正的商业变革时代,你把它看成机会它便是机会,你把它看成灾难它就是灾难。危机危机,机会一定在危险之中,了不起的企业一定是诞生在危险之中。只有冷静下来去观察,才能知道怎么改变自己。
我一直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樂观主义绝不等于盲目乐观,你需要有根有据。有一点是肯定的,经济形势好,你未必会好;经济形势不好,你也未必就不好。经济好有好的做法,不好有不好的做法,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根据今天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未来10到15年中国会有5亿中等收入人群。5亿是什么概念?美国现在大概有1.5亿中等收入人群,5亿相当于3个美国的需求。美国经济怎么起来的?内需。假如中国未来有3个美国的经济体量,那是多么大的机会。
企业竞争是从强我到利他
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创造了无数就业。这一次技术革命也不例外,只是它要求的是高端就业。
所以,经济转型一定从低端向高端制造业走,而制造业必须跟服务业结合在一起,服务业才是未来。服务业、制造业不仅仅是拼成本,还得拼创新能力、拼人才、拼组织。
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最后其实是人才的竞争、领导层的竞争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从现在起已经更改。
以前讲IT(信息科技和产业),现在讲DT(数据处理技术)。DT出来后,它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思想的变革,可以使你的员工、合作伙伴、客户更强大,甚至让你的对手更强大。从强我变成利他思想是21世纪企业必须要有的素质。
今后的企业会越来越透明,当然企业也要懂得分享,企业在透明和分享的基础上要担当责任,要培养出无数创新人才,这才是未来的竞争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