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类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不足的问题研究

2018-03-21 14:50
关键词:院校政治思想

李 莉

(四川传媒学院融合媒体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一、我国高等传媒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上在高等教育界中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开始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普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了,人们已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新媒体的崛起,实践教学才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年我国许多高校纷纷从传统理论教学往实践教学转变,注重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而我国人口众多,传统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不能完全满足公民需求,在国家教育政策和社会需求的大环境下,传媒类本科院校顺势产生,传媒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办学模式和教学实力虽与传统普通高等院校有一定差距,但传媒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承担着越来越重的教育任务,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愿意选择传媒院校。传媒院校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思维能力等,似乎更符合社会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但说到底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传媒教育都是为社会输送人才为国家培养接班人,因此从根本上说仍然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仍然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传媒教育的针对性、复杂性、专业性和受教育学生的个性、复杂性和选择性,造成理论课教学大环境的劣势。因此传媒教育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经历着严峻的考验。比如,忽视传媒教育的学科前沿交叉性;对“以人为本”认识不足,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不能融合;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综合素质不够重视;学生在主观上重实践轻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学生对理论课堂存在消极、抵触情绪;理论课如不能跟专业互通便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比如生源质量较传统院校差、资金来源单一、教职工流动性大、管理机制简单、学生毕业步入社会门槛较高等。以上林林种种便产生了传媒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普遍不足的问题。

二、传媒类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不足的现状

作为长期在传媒本科院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教师,我看到了在传媒类本科院校的学生或多或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和获得感不强的现状,总结起来大概以下几类:

第一,学生思想意识、政治意识淡薄,对国家大事、时事政治不关心,意识形态缺乏主流立场,盲目追求洋、新、趣、奇。只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除此之外表现冷漠。

第二,课堂到课率不高,低头率高。很少有班级的到课率到达100%,大多数在70-80%,甚至还有的班级低于50%。上课期间学生存在普遍玩手机的现象,抬头率低。专业课堂、实践性课堂较理论性较强的课堂情况要稍微好一点。

第三,学生责任意识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强。在新一代大学生群体中,他们对于自身的认可度高,自信心很足,大多数对于自身存在的缺点和劣势认识不到位。

第四,大多数学生迫于纪律、学生手册等纪律制度和学生管理老师的震慑,勉强到达课堂,但听课率低。在学校的教学督导组、骨干教师抽查、辅导员跟班听课、教室监控等多种手段的情况下依然不能保证100%的到课率和听课率。

第五,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态度各有不同,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跟将来就业无关,带有普遍性的不感兴趣。

第六,学生家庭环境优裕,高中学习艺术时间多于文化课时间,文化成绩低,情商高,总体生源质量相较于传统的学术型院校的学生质量较差。

第七,学生在进行专业课学习时更多的是强调释放天性,发挥自身最大优势为专业服务,相较于文化课学生存在习惯不好、基础差、很难跟上老师授课节奏的问题,也会存在专业对其本身的负面影响问题。

第八,少部分学生缺乏完整的义务教育链,比如有些学习舞蹈、乐器、美术的学生从中专进入大学学习,还有些专业学习较好的学生通过特长生的形式进入大学学习,还有通过成人高考进入大学学习,这几类学生对高中的知识掌握较少,分数低,文化素养不高,对于理论课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第九,学生具有先天自由散漫基因、浪漫基因,不重视大学课堂,进入大学课堂如入无人之境,对维持大学校园和大学课堂的秩序无感。

第十,受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影响,学生自由和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自律性差,对于社会上负面的信息缺乏自控力,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比如校园网贷、大学生赌博、大学生吸毒等现象屡屡出现,甚至引发恶性事故。

以上简单列了十项目前传媒类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不足的原因,虽然不能涵盖传媒类本科院校所有学生的所有特点,但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工作经历,这些问题在传媒类本科院校中已经不是个案,而是在慢慢发酵,成为现象级的话题。

同时,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共性,比如面对日益全球化、信息化、社会化的新形势和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发展,传统的“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远远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新文化和新形势。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亲和力、教育方法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课堂内容缺乏实践性且没有吸引力等。还比如在教育过程中对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体现不明显等。由于传媒教育的针对性、复杂性、专业性、实践性等,不少学校甚至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背离、办学实际与办学理念相背离,学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

三、传媒类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路径

随着越来越多的传媒类本科院校的诞生,且在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的大环境下对传媒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就如何进行传媒类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更应该提上日程。

首先,在对他们的教学管理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引导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比如,在理论课教学中,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制定课堂内容,如表演专业学生可以结合专业实践,理论课教师与实践性课程教师可以形成扣手,将理论性知识融入表演、舞蹈、编导等专业训练中,甚至将其排练成表演剧、音乐剧等。同时,专业课教师还可以与公共课教师合作,将专业课内容和公共课内容融会贯通,让学生通过多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再者,考虑其专业的复杂性、特殊性,传媒类本科院校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很感兴趣,专业技能较强,且一般都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但也容易导致这类大学生客观主观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要改善这一现象,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稳抓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二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发挥人格魅力的影响作用,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三是可以从新生进校开始便为其建立德育机制,为每位学生制定德育档案。从入校开始,便进入德育系统,包含学生出勤、寝室卫生、奖励处分、违纪违规、评优评先、好人好事、入党入团、竞赛比赛、文体活动、党团活动、集体活动、助人为乐等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三,还要考虑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家庭环境等对他们的影响。社会交往的局限性及社会舆论的存在感、网络环境的诱发、家庭环境优渥、家庭教育引导的片面性等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一是要激发学生专业能力,鼓励引导学生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比赛。二是找准学生兴趣点,培养学生理论修养和人文素养,在追求专业上进的同时不放松对文化课的学习。比如,每学期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完成一次课外活动或者比赛,期末通过班会形式进行总结评比,各班根据效果逐次增加。

第四,还需要社会、教育部门、教育机构的多方努力,注重对大学生的三观塑造和人格魅力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和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局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社会和教育部门应注意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机构应协调社会间的各种教育力量。比如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经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通过大调研、大提升、大格局等专项工作,推进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加强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第五,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各传媒院校只有在培养传媒人才的教育工作中服从人成长成才的自然规律,为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及素质培养提供硬件和软件的便利条件,使其在文化学习、专业爱好、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知识架构等方面协调发展,从学生个性出发兼顾共性,实施传媒人才艺术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主要问题的手段之一,而我们要深入探讨传媒类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考虑教育环境的因素。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执政党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是专职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教师,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专业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自身条件和教育教学成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他们的职业发展中自身具备的政治水平起基础铺垫作用。在很多新兴的传媒类本科院校中,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呈现年轻化趋势,其思想政治水平仍然处于不停学习当中。更有甚者,在教育教学中与教育事业的宗旨背道而驰。

从实证研究成果来看,传媒院校的辅导员年龄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35岁以上的很少,其中20-25岁与26-30岁各占比44.83%,31-35岁占比10.34%,由此可以看出辅导员大多是高校刚毕业不久,工作年限较低的年轻人群。“年轻化”为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带来新的活力,但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带来一定局限。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开展更多形式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比赛,通过主题班会演讲、现场谈心谈话、现场博文写作、现场抽问等形式,强化年轻老师的职业素养,同时通过一系列政策强化年轻教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同理,在专业教师队伍中,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资深教师(上了年纪)和年轻教师(刚毕业,助教)较少,而25-35岁的年轻人居多,且具备一定的流动性,资深教师的人数大大少于青年人且精力有限,而刚毕业的专业教师刚刚走向职场,还停留在职业发展初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但对专业知识与学生特点的结合还有一定欠缺,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很大上升的空间。因此,我们可以为专业老师打造更多的学习平台,比如各类专业(设备)的培训、实践经验的讲授、各类专业(理论)知识讲座、青年教师授课比赛等,将青年教师推向更高的平台,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了解专业与各传媒专业学生的粘合度,以便更好的指导教学。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的大众效应,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高校犹如一个大熔炉,包容了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施力者和传道者,把立德树人放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是新形势下的正确航标。关心关注关爱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用心真心耐心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因材施管,才能向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达到教育事业的目的。

猜你喜欢
院校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