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效益评价

2018-03-21 07:03秦小丽刘益平王经政姜丽丽
统计与决策 2018年3期
关键词:补偿矩阵生态

秦小丽 ,刘益平,王经政,姜丽丽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 211106;2.宿迁学院 商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0 引言

循环经济自1990年由伯斯和特纳首次提出后,在国外一般被视为生态经济的一部分。在生态补偿实践方面,世界上多数国家生态补偿资金主要由财政提供,补偿程序主要由政府主导,但在生态补偿方式上各国差异较大,其中美国采用的是成本分摊法,芬兰采用的是自然价值法,俄、法、德等国用的则是税收法。进入21世纪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尝试探索并逐步摸索出了一套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生态补偿的有效方式,以使生态补偿逐渐产业化,并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服务业[1]。国外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政府在生态补偿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将生态补偿定性为一种经济激励措施,其以政府财税补偿为引导,积极引入市场补偿机制[2],通过制定激励型的生态补偿政策,努力调动市场主体参与包括生态农业技术补偿等在内的多项生态补偿的热情。与国外相比较,我国有关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生态补偿实践起步较晚,国内不少学者针对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标准、补偿政策、补偿效益等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3],但目前针对区域性循环农业生态补偿的研究较少且系统性不强。

江苏省地处东部地区,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具有农业生态补偿性质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更好地推动区域循环农业的发展,本文基于循环农业的技术锁定与替代对江苏循环农业生态补偿的效益进行评价,并在优化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时关注循环农业的技术补偿问题,以有力推动江苏循环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技术锁定与替代对循环农业生态补偿的影响

1.1 技术锁定与替代对循环农业生态补偿实践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不少省份实施了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生态补偿项目,但这些生态补偿对农户突破技术锁定选择先进技术替代使用的激励性不大。按照约瑟夫·熊彼特的观点,人们在技术选择时往往是经济目标优先于技术,这种选择会导致技术锁定并由此产生主导技术,但主导技术并不一定最有效[4]。以单纯施用化肥耕作与测土配方施肥耕作为例,尽管人们都知道测土配方施肥耕作既有政府的财政补贴,又更能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但在现实中,因为单纯施用化肥耕作省时省力,在短时间内经济效益明显,因此在农业生产日见边缘化的情况下,农村剩余老弱劳力更愿意选择单纯施用化肥耕作的技术进行农业生产[5]。同时,农业生产者采用农业替代技术的主要动力是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尽管近几年我国不少地方在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但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依然以农户小规模经营为主,因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产品商品率低,就算采用替代技术经济效益也不明显。此外,尽管各地都是倡导退耕还林/还牧、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的生态农业方式,但城镇化带来的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使得部分农房为提高农业单产率,往往倾向于原有粗放式生产模式,大量使用地膜、化肥、农药等强污染农业投入品,致使先进农业技术难以被广泛采用。

1.2 技术锁定与替代对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政策设计的影响

因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锁定问题,使得农业生态环境改良、生态循环农业的生产环节、生态农产品的加工环节、生态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技术挑战。为此,针对生态循环农业供、产、销各环节需要的关键要素,急需进行技术解锁并推动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相匹配、相兼容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使用[6],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智能变量施肥技术、杂草精准喷药技术、水土流失控制技术、防护林带营造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溯源技术、农业生产远程监控与管理技术等。在国务院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针对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运行与推广中所产生的这些生态农业技术替代需求,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农村循环经济,在完善现行区域性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现行区域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时,需要将推动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替代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特别是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态补偿以财政补偿为主,相关财政政策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会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技术替代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为此,在优化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时,要考虑通过政策引导不断完善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以便为农业/农村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 生态补偿效益的评价

2.1 评价指标集的确定

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江苏循环农业生态补偿实施的具体现状,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导向性原则构建起由农业产投比、秸秆综合利用率、政策带动农村其他产业发展、生态事故发生率等22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江苏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指标集。为了方便后续效益评价系统模型的构建,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随机编码(编码方式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江苏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指标及其编码

2.2 评价递阶层次图的建立

结合表1中有关江苏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效益评价的指标,根据各指标间的内在关联性,建立起江苏循环农业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价的递阶层次图(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生态效益评价的递阶层次图共有4层,其中准则层分为B、C两层,准则层B共有3个评价指标,分别是B1经济效益、B2生态效益、B3社会效益;准则层C共有5个指标,分别是B1下的C1农业增收程度,B2下的C2农业/农村资源利用率、C3生态事故发生率,以及B3下的C4农业生态补偿意识提高、C5农村居民幸福指数。而实施层D共涉及11个指标,其中D1政策带动农村其他产业发展、D2农村人均GDP这两个指标是C1的主要影响因素;D3秸秆综合利用率、D4有机肥施用率、D5节水灌溉面积比例、D6耕地肥力与质量监测点数量是C2的主要影响因素;D7水土流失治理率、D8农药施用强度、D9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是C3的主要影响因素;D10农民恩格尔系数变化率、D11增加就业岗位这两个指标则是C5的主要影响因素。

图1 农业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价递阶层次图

2.3 确定指标权重,构造判断矩阵

利用“1-9标度法”对根据AHP法构造的递阶层次分析结构中的各因素指标进行成对比较,确定各因素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同时借鉴行业专家意见,对其进行合理赋值,从而构造出从目标层到实施层的各个比较判断矩阵。“1-9标度”的具体含义如表2所示。

表2 “1-9标度”的具体含义

此处先以目标层A作为比较准则、确定出递阶层次图中B层3个因素间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以A-B命名;随后,以Bi作为比较准则,确定出C层5个因素间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以Bi-C命名;接下来,以Cj作为比较准则,确定出D层次11个因素间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以Cj-D命名;此外,B1与C1直接关联,所以直接构造B1-D的矩阵,由此得到7个比较判断矩阵,其中,A-B比较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B1-D、B2-C、B3-C、C2-D、C3-D与C5-D的比较判断矩阵类似,限于篇幅不一一列出。

何守二继续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权筝吃的安眠药是在安全剂量之内…。”那意思就是:没事儿弄出那么大动静想干什么?

表3 A-B比较判断矩阵

2.4 确定层次单排序

层次单排序是要在判断矩阵的基础上进行计算,以确定出本层各元素对其上一层的排序,具体步骤如下:

(1)用Mj表示判断矩阵每行元素之乘积,借助公式计算确定出其具体值。

(2)计算 Mj的n次方根

(4)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λmax:λmax=

2.5 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为了确保结论的合理化,需要通过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分析比较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这里的。当λmax稍大于n时,可认为相应的比较判断矩阵一致性令人满意,其量化标准用RI(Mean Random Consistency Index)来表示,意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通常,当n=1,2时,RI=0,这是因为1,2阶的比较判断矩阵总是一致的;当n≥3时,令,称CR为比较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如果CR<0.1,则可接受,否则就要对比较判断矩阵进行合理修正[7]。本文利用YAAHP软件进行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从表4中可以看出,各层次的CR值即一致性比例均小于0.1,表明一致性检验通过。

表4 一致性检验结果

2.6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并在总排序的基础上,计算出综合检验指标对总排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图2 指标权重分布图

因为综合检验指标CR小于0.1,所以满足综合排序的一致性检验要求,从而认为用AHP法分析影响江苏农业生态补偿综合效益的因素及相应因素权重是可行的。

而从图2中可以看出,现阶段生态效益(0.6667)对江苏循环农业生态补偿综合效益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经济效益因素(0.2222),排在最后的是社会效益因素(0.1111);通过所有因素层次总排序可以看出,目前对江苏农业生态补偿效益影响较大的因素有秸秆综合利用率(0.2000)、政策带动农村其他产业发展(0.1852)、水土流失治理率(0.1111)、农药施用强度(0.1111)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0.1111)等,农民格尔系数变化率(0.0741)、有机肥适用率(0.0667)的影响适中,而节水灌溉面积比例(0.0333)、耕地肥力与质量检测点数量(0.0333)、农业生态补偿意识提高(0.0222)、增加就业岗位(0.0148)这几个因素对江苏生态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效益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

这可能与近年来江苏省在秸秆综合利用、水土流失治理、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的农业生态补偿力度加大,这些方面的补偿效果逐渐彰显有关;同时,江苏省通过财税补偿手段不断推动土地使用权的社会化流转和合理配置,进而推动农户不断使用新农业技术开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也有了一定效果。但我国农户的思想总体较为保守,江苏经营生态循环农业的农户也大多属于风险规避型。众所周知,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受新型农业技术水平的影响极大,但当前农业生态补偿中的技术补偿机制问题较多,特别是江苏省当前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偏重政府主导型的推广模式,推进农业技术的方向性不强,很难调动各利益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加上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相关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少地方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存在反复性,使得农业技术成果尚未构建起与现代科技和农民需求相适应的转化推广模式,进而影响了循环农业生态补偿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利用AHP法评价了江苏循环农业生态补偿的效益,得出以下结论:

(1)当前江苏循环农业生态补偿的生态效益最为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效果有限;同时,现阶段江苏省推广实施的秸秆综合利用、绿肥有机肥施用、生态林防护、农药减施与替代使用、测土配方施肥等生态补偿项目的生态效益初见成效,这一方面提高了农业/农村资源的利用率,净化美化了环境,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农业生态事故的发生率。

(2)尽管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农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也使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有所提升,但农村人均GDP增速不大、农业农村就业岗位增加不多、农业生态补偿意识不高仍严重影响了循环农业生态补偿的效益。

(3)目前,对农业技术水平依赖较大的秸秆综合利用、农药施用强度、测土配方施肥、政策带动农村其他产业发展等已成为影响江苏循环农业生态补偿综合效益的重要因素。现阶段要努力提高农业生态补偿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江苏省需要不断加大循环农业技术补偿的力度,不断引导“农废”资源综合利用、农业清洁生产工程、农村清洁能源工程等方面的技术解锁,合理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的技术替代。

3.2 建议

(1)各级政府应重视循环农业技术替代的财税政策支持,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预算资金到位并使其呈逐年递增态势,要通过财税手段引导农户积极采纳“两型”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对负责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的相关主体要有相应的技术补偿[8]。

(2)要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培育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交易市场,加速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以开展规模化经营,或者由村民小组引导农户进行连片种植经营以促进农业产业化,而对农村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四荒”土地,则要采取有偿使用制度以避免这些土地撂荒。

(3)要为农业技术服务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积极探索“互联网络+”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通过经常性的农业技术下乡活动,对区域内的农民实行分类培养[9],不断增强农民对生态循环替代技术的吸纳力。

(4)要不断完善农村信息系统、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并以此为依托,构建上级指导考核、上下级相通、村级科技组织健全的“县、乡、村、户”四维一体的农业技术联动推广体系,积极抓好农业技术应用或替代的示范工作。

[1]Hansen L G.Shitfbale Extemality:A Market Solution[J].Enviornmen⁃tal Land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2,(22).

[2]王洪庆,张壬午.国外替代农业技术及研究概况[J].农业环境与发展,1989,(1).

[3]严立冬,田苗等.农业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7).

[4]李明贤.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锁定与替代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

[5]姚玉珠.农业技术替代与就业发展论[J].农业经济问题,1995,(6).

[6]沈宇丹,杜自强,王雅鹏.化肥替代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市场形成的内在机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1).

[7]邓远建,肖锐,严立冬.绿色农业产地环境的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

[8]秦小丽,刘益平,王经政.苏北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17,(5).

[9]钟秀芬,张静.河北省新型农民分类培养的实证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5,19(3).

猜你喜欢
补偿矩阵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可见光通信非线性补偿技术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基于西门子VCS的大型五轴机床空间误差补偿
解读补偿心理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矩阵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