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为什么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018-03-20 17:39侯登强
师道 2018年2期
关键词:半空大雁伤口

侯登强

每个孩子都有满脑子的问题,只是有时他会“大胆质疑”,有时他又“不屑提问”。给三年级二班的孩子们上语文课,就有这样的感觉——你总要“加些小心”,他们抛出的问题很有意思,如果不提前备好课,就会面临“卡壳”的危险。

《惊弓之鸟》是一篇我再也熟悉不过的课文。十几年前,我就是凭借这一课冲进全区前十名,成为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比赛的优胜者。现在想想,依然心潮澎湃——谁不挂念自己的辉煌呢?轻车熟路,整堂课进行得很顺利,我不由得开始掉以轻心。

我出示课件,展示了课文中的一句话:“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然后问孩子们:为什么大雁会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好多孩子联系上下文,直接找到了课文中的句子:“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看似很好的答案,我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

忽然,一个孩子站起来:“老师,我觉得课文讲得还不太清楚。”

惊讶——有人要质疑课文。果然是个胆大的同学,他可是我们班以读书多而出名的“语文专家”。

“哦?那你讲,我们听。”

“老师,我感觉一只大雁,如果它一使劲儿,即使伤口裂开往下落,也不应该是‘直落下来啊!先前它挨了箭都没有被猎人抓到,现在仅仅是裂开伤口就如此快速坠落,不合常理啊!”

听着他那辩论家的语气,你不得不佩服这孩子敏锐的觉察力。

我一时也茫然了——竟然没有提前想到这个问题。是啊,裂开伤口怎么就会“直”落呢?!我顿一顿,还是决定把问题抛给同学们:“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不妨都来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小伙伴们“炸了锅”,你一言,我一语,像是辩论会现场。有的孩子认为课文错了,不真实,有的孩子则拼命找辩词去支持课文的说法。听听他们的观点,很有意思哦:

“作者就是为了用上两个‘直,显得前后工整,没有仔细考虑实际情况。”

“这只大雁的伤一定是在翅膀的关键部位上,伤口一裂,太疼了,没法飞了……”

最后,我还是特别佩服提出问题的那个男孩,他自己解答了自己的疑惑。他站起来,像个法官,慢条斯理,却句句铿锵:

“我认为,这只大雁不仅身体上有伤,而且心灵上已经遭受了严重创伤。它之所以会‘直落下来,应该是因为它的彻底绝望。

“这只大雁,像个‘丧家之犬,内心多么害怕,即使飞着,也随时担心再次被射中。当它看到人群的时候,应该已经感受到危险了。当弓弦一响,它会感觉到箭朝自己飞来;伤口一裂开,它自然以为自己又中箭了。它内心会有个暗示——完了,这次真的玩儿完了……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不直掉下来才怪呢!”

他越讲越带劲儿,满脸都是发现真理的喜悦。学习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像是一次探秘,当孩子自己在一片沙漠中找到一眼深井,所有的艰涩都瞬间化为一种成就感与幸福感。寻找、思考,分分秒秒中,孩子所经历的,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学习,都有意义。

我呢,享受着来自孩子的精彩,内心“臣服”了。赶忙做点补充,板书了“身体与精神”,讲述了医学上的“神经官能症”,告诉孩子们精神的崩溃比身体的创伤更可怕:

“有一个人,他半夜里总是感觉到自己的脚疼得要命,甚至一度失眠,内心痛苦极了。而他,却是一位已经双腿截肢的人。这种疼痛,其实是神经在起作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身体是根本,身心和谐,身心合一,才会健康。看看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惨,身体可能还能勉强支撐,而内心的恐惧却让它近乎窒息了……”

讲着讲着,好像离语文课远了,有些哲学的味道。真的停不下来,孩子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我这个“学生”也需要在“师傅”面前展示一下……

课堂上,童言无忌,而很多时候,这些言语中藏着我们成人无法体会的秘密。解读文本似乎很简单,而读出儿童视角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越是这样,越需要我们学会停下来倾听儿童,倾听那些妙趣横生的“惊人之语”。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半空大雁伤口
春日田畈
我请大雁落山村
夏天的水很淘气
伤口抹盐时轻些吧
大雁飞
晨钓
如豆
大雁
我是不是有个假妈?!
伤口“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