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文明、示范
——我国高校体育运动会功能解析*

2018-03-20 21:54:39刘从梅陶运三
关键词:体育道德美德运动会

刘从梅, 陶运三, 李 影

(安徽科技学院 体育部,安徽 凤阳 233100)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于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在京召开,习近平出席大会并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强调了大健康观背景下促进国民健康的紧迫性。顾拜旦的名言之一:完美的人性就是在激烈的对抗中、在热血沸腾的竞赛中形成的。青年人经常参加竞技运动,不仅会促进个人身心协调发展,而且通过形成一种社会运动来改造社会。由此可见,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要服务社会、提高全民的身心健康,通过推动社会运动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学校体育运动会比赛,就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其功能辐射到社会,对整个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具有示范作用,带动全民参与健身活动,是大健康观背景下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路径。

1 高校运动会开展的意义

高校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是高校大学生自己的竞技舞台,是年轻人表达狂欢、激情的沟通交流平台,是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延续与体育文明精神绘图的园地。运动会的举办,既是贯彻执行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又是呈现高校办学水平的渠道,还是大学生强身健体、精神风貌展示的有效措施。另外,运动会比赛,也属于体育学科的赛事。以学科竞赛为契机,培养和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抓好学科竞赛,可以有效弥补我国人才培养中的“缺陷”[1]。通过举办运动会,可吸引社会、学校各方关注和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高校遵循“教体结合”方针,推动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常规化开展,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这只是开展运动会的外在意义,如果按学校体育“三位一体”的目标进行定位,即提高体质健康、掌握运动技能,通过竞技运动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那么,融身体、精神、心理、体能、技能、意志等元素于一体的运动会,给予年轻人挑战自我运动极限、表达自我竞技实力、展示真我运动战绩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全力拼搏后的欢畅、满足感,证明个体价值,才是其保持魅力的关键,才是吸引众多年轻人积极参加的内在因素。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发展与繁荣富强的希望,大学生身心健康是其服务国家的基本保障。运动会以竞赛项目为载体,通过体育技能的比拼、竞技风采的展示,折射出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育锻炼之效果、人文素质之高低,是大学生身心综合素质与能力展示的优选平台,国家、学校重视此项活动的开展,并且呈现出发展壮大的趋势,例如:我国大学生运动会参赛人数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时隔30多年参数人数增加了2.35倍[2]。

2 狂欢——大学生热爱运动会的本原动因

“狂欢是人类生活中具有一定世界性的特殊的文化现象”[3]。约翰·费斯克曾指出,狂欢关注的是身体,但不是个人的身体,而是“身体原则”,即把一切个性的、等级的、精神性的以及抽象的东西转移到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上——强调生活的物质性[4]。大学生在运动会比赛过程的狂奔、跳跃中,身体肌肉发出力量、产生速度,展示了运动人体在巅峰状态下身体能量、情感愉悦的爆发状态,运动员的激情与快乐,创造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世界,欣赏者也是为了生命本真的释放而呐喊欢呼。这样,把所有人都“降格”到平等的身体原则上来,让所有人感受身体层面的平等快感,显示物质层面的快乐——狂欢。

运动会可以说是大学生身体运动的狂欢节,体验性是竞赛选手身体感受的显著特征。体验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5]。体验是运动者感知技能成长、追求技术完美、享受运动快乐的核心要素,是经验的一种特殊形态。运动员赛场的比赛体验,以体验身体机能的爆发与创造为主,体验生命的奔放与自由,享受对运动极限的挑战与激情超越,品味或成功,或失败时的兴奋与辛酸,展示“本我”在生理极限和心理极限状态下的身体狂欢、情感狂欢,让他们更加热爱体育。

3 文明——运动会的文明诉求能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文明运动会是开展运动会“形象与内涵统一”的诉求。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6]。大学生如何理解文明内涵?围绕“文明”定义,人类借助科学、技术需要“智慧”,运用法律、道德体现“秩序”要素,调节情感传递的是“美德”,大学生从“智慧、秩序、美德”三维度解读、领悟文明内涵,能提高对文明的认知水平,提高内在人文素质;实践中处处以“文明”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增强实践自律性的有效途径。

3.1 智 慧

关于智慧的定义。在《辞海》中,智慧是指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7]。智慧高于知识,显示人通过智慧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探求真理的目的。体育智慧,还包含两层具体意义:一是认识体育的智慧,另一个为实践体育的智慧[8]。大学生要在体育方面做一个有智慧的人,首先要认识“体育是什么”,然后需学习、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再思考体育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其次是在实践中要善于灵活运用体育知识,指导人的体育实践行为,获得技术层面的完善、躯体的强健、精神的升华、美的享受与创造。至此,大学生通过运用智慧实现了:认识体育本体、感悟体育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与尊严,端正态度,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升生命质量。

3.2 秩 序

刘铮、刘延军[9]将体育秩序界定为主要依靠体育领域内部规则、规范所调整的体育社会实践,达到行业内部健康发展、相关社会关系和谐、稳定的一种状态。在体育实践领域,我国的体育秩序主要可以分为体育道德秩序和体育法律秩序两种形态,体育道德秩序体现了以“德治”方式进行体育竞赛治理;20世纪90年代初期,体育法律秩序开始彰显其治理威力。体育竞技领域,由于体育道德分裂,伦理秩序破坏了具体秩序,各种负效应与潜规则不断运行,体育道德法律化势在必行,强制性的法律成为调控体育的主要手段,才能形成真正的体育秩序。例如:青少年比赛中年龄造假、少数参赛选手服用违规药品等现象(2013年阿姆斯特朗在电视节目中亲口承认在环法赛中服用禁药),违反了社会公认的原则规范性,使身体语言失去实践意义,以竞赛提高年轻人对锻炼达成共识的交往行为也以失败告终。“道德的失落导致了法律的繁荣”[10]。如果没有法律秩序,相关制度、规则也难以有效运行。大学生通过对“体育秩序”内涵的全面解读,应懂得:体育道德秩序显示的是人们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情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和平、团结、友爱”、“更高、更快、更强”等,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是体育道德教化的实例;清楚体育运动应遵从的规则、参赛者的行为要遵守体育竞赛规则、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做到符合体育“德治、法治”的要求,自觉维护严肃、认真的比赛秩序,助力竞技体育比赛公平化开展。

3.3 美 德

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被人们讴歌传送的一种品质。美德是什么?美德被定义为能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好处的思想及行为[11]。公平、勇敢、宽容、真诚、奉献、自信等词汇,是表达“美德”中人性至高、至纯、至善的结晶。体育竞赛中的基本美德是公平,“团结”维护着公平美德存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化、商业化等外在因素对竞技体育比赛的影响越来越大,“金牌体育观”曾一度盛行,金牌体育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主导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向的主要思想,这种现象也逐渐侵入到学校体育比赛、行业体育比赛和青少年体育比赛中来[12],使少数人运动主体迷失、人格尊严受到质疑与威胁;对集体来说,遭到负面舆论与责备,还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彻底认清这一事实的危害性:运动的“物化”(政治化、经济化、工具化)消解了竞技运动的真实性。为了捍卫竞技运动的本性、公平性、严肃性,大学生应主动以前奥委会主席罗格提出的“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竞技比赛理念作为座右铭,时时审视自己,加强自我管理,同时参与各种打假行动。另一方面,大学生要牢记:美德是一切美好事物扎根社会生存的根基,他们个人要坚持以一种自制的、积极的态度履行高尚道德行为,发扬内在美德捍卫运动价值、维护竞技体育比赛的正常开展。

4 示范——运动会产生的“蝴蝶效应”能带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

19世纪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在人们的交往中,除了声音和动作,再没有什么别的[13]。竞技体育比赛期间,赛场内外的观众不断发出欢笑声、惋惜声、喝彩声、责骂声,高校运动会也不例外,这些声音是由运动员在竞争、对抗中表现的热情、活力、精彩比拼引起观众情感共鸣而发出的。运动员以竞技动作完成的节奏来体现身体语言魅力,如终点冲刺、起跳、过杆技术、加速节奏、交叉步快慢节奏等,牵动观众的心跳节奏、呼吸节奏、击掌节奏、呐喊节奏,引起观众情绪的跌宕起伏,使观众情不自禁地发出各种声音,表达感官受到刺激后本能的快乐宣泄、情绪冲动的满足、精神激昂亢奋的状态。运动会,年轻人不仅以实践性向全社会传递了“真、善、美”于一体的概念,还把竞争与协作、友谊与抗衡、高雅与粗俗、激情与冷静、机智与敏锐等精神与品质,传播给观众,展现的体育精神更是把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裹挟到笑声、快乐、健康的氛围中,给社会涂上一层炫目的色彩,调遣和鼓动人们进行健身活动。运动会比赛的这种“蝴蝶效应”,对整个全民健身运动具有示范作用,其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文化活动无法比拟的,实现学校体育带动全民健身的积极开展。

5 结 语

运动会在全民狂欢中弘扬了竞技运动的文化教育本原,塑造了闪耀的人格力量,传播了高尚的体育道德、人本关爱思想;通过身体运动表达:对真的忠诚与探索、对善的维护与追求、对美的欣赏与创造,教育大学生在实践中要运用智慧、遵守秩序、歌颂道德、传递美德,用行动证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

新时期,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中,高校学生运动员充当了竞技体育文化传播与传承者的社会责任人角色,向社会传达健身、健康的理念,运动会产生的“蝴蝶效应”,不仅影响大学生积极参加健身锻炼,还能带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提高全民身心素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推动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和谐发展。

[1] 曾庆均,曾晓松.以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多层次全方位学科竞赛体系构建与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4):101-106

ZENG Q J,ZENG X S.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Multi-level and Overall Subject Competition System Orientated by Cultivating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Nat Sci Ed),2012,29(4):101-106

[2] 杨晓光.中国大学生运动会30年发展历程回顾[J].体育文化导刊,2012(2):104-106

YANG X G.A Review of the 30 Year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Games[J]. Sports Culture Guide ,2012(2):104-106

[3] 张金岭.中国节庆民俗中的狂欢文化及其旅游开发原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8):215-218

ZHANG J L.Carnival Culture in Chinese Festivals and the Principle of Tourism Development[J].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6(8):215-218

[4] 卢兴.粉丝中心化与影像快感生产——以《小时代》《后会无期》为例[J].艺术广角,2014(5):22-26

LU X.Fans Centering and Image Pleasure Production——A Case Study of "Small Age" and "No Period"[J].Art Panorama,2014(5):22-26

[5] 桂海荣.体育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9):173-175

GUI H R.Exploring the Mode of Sports Experiential Learning[J].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 & Admini-stration College, 2006(9):173-175

[6] 陈炎.“文明”与“文化”[J].学术月刊,2002(2):68-73

CHEN Y."Civilization" and "Culture"[J].Academic Monthly,2002(2):68-73

[7] 刘向荣,孙红英.智慧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下一个经济形态[J].商业时代,2010(31):14-15,20

LIU X R,SUN H Y.Wisdom Economy - the Next Economic Form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J].Business Age,2010(31):14-15,20

[8] 邹循豪,李可兴.论体育智慧的遮蔽原因及提升策略[J].嘉应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30(11):89-95

ZOU X H,LI K X. Shield Causes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Sports Wisdom[J]. Journal of Jiay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12,30(11):89-95

[9] 刘铮,刘延军.演化与建构:转型期我国体育秩序生成的二元式理解[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4):28-31

LIU Z,LIU Y J .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ports Order of Formation of Binary Understanding[J]. Journal of 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 ,2016,32(4):28-31

[10] 武天林.道德的失范与重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4):14-15

WU T L .Morality: the Irregularity and Its Reestabli-shment [J].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 1999(4):14-15

[11] 彭文会,黄希庭.美德幸福观: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话题[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4):69-74

PENG W H,HUANG X T.View of Virtue and Happiness:An Ancient and Dynamic Topic[J].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dition),2013,39(4):69-74

[12] 武勇成.我国大学生运动会改革发展方向研究[J].运动,2012(10):11-13

WU Y C.Research 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Games in China[J].Sport,2012(10):11-13

[13] 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

LIE N.Selected Works of Lenin (Volume II)[M].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72:32

猜你喜欢
体育道德美德运动会
诚实是美德
黄河之声(2022年2期)2022-06-22 08:44:30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困境与应对策略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0
春季运动会
幼儿画刊(2018年5期)2018-06-05 02:17:09
春季运动会
小小艺术家(2017年1期)2017-05-31 21:51:11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02:20:38
助人为乐是美德
大庆地区大学生体育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
体育道德教育的五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