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焱,代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具有专门用途英语(ESP)写作和交流能力的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专门用途英语是关于某一特定领域的英语,如法律英语、公务员英语、警务英语、科技英语、农业英语,商务英语,等等。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的使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本研究以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IT职业英语课程的项目教学为例,分析任务教学法、渐进式教学法、体裁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不同学者对任务持有不同的定义。传统意义上的任务可以分为两大类:现实世界的任务和教学活动中的任务。其中,教学活动中的任务主要有3个特点:目标取向、意义聚焦和结果评价[1]。任务教学法鼓励学习者参与各种任务,通过合作来实现特定目标。
任务教学法是交际式语言教学的方法之一,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注重“做中学”“学中做”,可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潜在的运用和创造语言的能力,使语言教学更真实,使语言的学习更贴近现实生活。任务教学法认为语言学习者通过彼此合作产生互动,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2]。
IT职业英语是厦门某职业学院(以下简称M职业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辅修课,是为了满足厦门当地信息产业对复合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而开设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学习IT职业英语课程。IT职业英语课程所用的教材为English for IT Career,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仿真模拟信息行业工作场景,将语言知识与工作场景融为一体。
IT职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共有8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工作场景的具体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8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为写作任务。
此次以第3单元中项目学习的教学为案例,研究任务教学法在IT职业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Aim:Go through the process of web testing.
Main Task:Design an advertisement of the web testing service.
基于对时间和样本聚焦的考虑,选定了一位A老师和其所任课的班级(二年级B班,42人)的学生进行教学过程分析。
通过对该班学生的问卷调查可知,他们上大学以前的写作练习仅限于语法练习和简单的句型练习。进入M职业学院后,他们在大学一年级通过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掌握了英语写作的基础知识,但并未涉及专门用途英语写作的学习。
本研究分为课前采访、课堂教学观摩(随堂听课)和课后采访3个部分。被采访的对象均为A老师及B班学生。学生经历了任务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他们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评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听课之前,我们对A老师进行了结构化采访。
问题:谈谈您对IT职业英语课程教材中每个单元迷你项目设计的看法。
A老师:我认为迷你项目是每个单元学习的重要内容。
问题:为什么?
A老师:因为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问题:您主要采取哪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A老师:任务教学法。
问题:为什么在迷你项目部分使用任务教学法?
A老师:因为该教学法的目标是解决问题。
A老师将教学内容(第3单元的项目任务)分为2节课完成,研究者进入课堂观摩整个教学过程,迷你项目任务教学过程见图1。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状态轻松,尽管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不高,但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并随时在笔记本上做记录,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接受并喜欢这种授课方式。在任务教学法中,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过程中获得与他人商讨、交流、合作的机会,并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锻炼语言生成、组织以及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听、说、写的能力。
课后我们分别对A老师和B班学生进行了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采访。
问题:你怎么看待课程中设计的小型项目?
学生1:非常重要。通过完成这个项目,它能增强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
学生2: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促使我们进行评判性思考,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对你的写作有帮助吗?
学生1:应该有帮助。
学生2:有一些帮助。
对A老师半结构化采访的主题是:您怎么看待您对第3单元小型项目教学方法的设计?
A老师:总体而言,我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很满意,但说实话,对我自己的表现不太满意。因为我仍然对教学目标感到困惑。我觉得主要目标是设计一个广告,展示公司的形象。因此,我采用了任务教学法。有时,我会给学生指出语法错误。另外,我们没有评价学生表现的参考标准,所以我得自己制定标准。我主要根据学生在小组的贡献、创新思维和书面作业来评价学生。但是,很难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贡献,不过是根据我的观察来做的。而对于他们的书面作业(写作),我主要关注单词选择的正确性、组织的连贯性和语法点。
通过对A老师的半结构化采访可知,A老师把教学任务简化为广告设计,这就是其在课堂采用该教学法的主要原因。采用合适的策略和活动可以完成真实世界的任务,策略和活动不一定是语言性的,但是,教学任务一定要与语言使用相结合[1]。A老师误解了真实世界的任务和教学任务,因此难以把任务和语言运用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其教学目标不明确。这也是A老师说“我觉得对该部分的教学目标感到困惑”的原因所在。问到对迷你项目的看法时,学生提到团队精神、评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对语言学习的积极影响,这从学生设计的广告上也能反映出来。
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依赖教学步骤的一系列设计,这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非常重要。成功的教学完全依赖语言学习的需要和技巧[1]。基于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水平,A老师给了学生一些诱导性提示。Gibbons[3]认为:诱导性提示并不等于无交际目的、无功能性的语法教学,而是应该与真实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懂得如何在不同的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
回顾课堂教学可知,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都采用了任务教学法。在第一阶段的头脑风暴活动中,A老师以问题“我们如何推动公司发展”开场,接下来,学生进行了“无指导”头脑风暴活动,偶尔借助A老师的图形提示,生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在逐渐推进的广告写作中,A老师没有以其他方式引导学生。第二阶段的教学重点是教师和学生对之前学习过程的反思,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句子的语法错误和词汇使用的准确性。学习者需要语法指导,但语法教学除了指出学生具体的错误,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在不同语境中的处理策略。有学者认为:“学习英语语法规则的最好办法是语境中检查语法结构,而不是在孤立的课堂活动中学习语法。”
通过对A老师和学生的访谈可知,迷你项目是IT职业英语课程的重要部分,而IT职业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能帮助学生培养适合特定学科或专业的语言学习和研究的技能[4]。
然而,课程并不能给学生提供可能遇到的各种体裁。为弥补不足,可借助体裁教学法(GBA)。“体裁”传统上属于文学和修辞学的研究范畴,后经人种学家引入到语言学研究领域。体裁分析主要研究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人们是如何使用语言来实现其交际目的,根本宗旨是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
体裁教学法是指把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围绕体裁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体裁教学的目的包括:(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不同的交际目的。(2)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篇章结构。(3)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而且是一种社会意义的建构。(4)引导学生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或创作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
体裁教学法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运用体裁教学法来开展写作教学,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有规律可循的。(2)体裁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体裁的交际目的和社会功能,了解体裁的结构和认知模式及语言运用的策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创造符合特定体裁惯例的语篇。(3)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裁教学法注重给学生讲解各种体裁的图式结构,并归纳总结其典型的修辞手法、组织模式与词汇语法特征等,可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同种体裁其他语篇的能力。
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中使用体裁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理解并有效生成体裁的技能,从而让学生建立起在未来职场处理各种体裁的信心。许多研究表明体裁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积极的作用[5-6]。因此,A老师可以在其他几个迷你项目中尝试选择此方法进行教学目标的重新设定,探索教学效果。
90年代,我国英语教学大纲曾经强调过渐进式教学法,但这种教学法并没有广泛开展。渐进式教学法是指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循序渐进地学,要求教师由近及远地讲授已有知识,一般不提倡离开教材讲不成熟的东西。渐进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掌握教师讲的全部内容,不给学生留下较多疑难问题,并且以学生是否听懂作为评价教师讲课优劣的标准之一。该方法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牢固而扎实,演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强,但培养出来的人往往缺乏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该方法不适合迷你项目课程教学,因为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渐进式教学法不能帮助A老师实现教学目标。由于高职学生缺少专业经验,英语水平较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如果缺少教师的“支架”,学生便无法自主思考,也就无法完成任务。通过渐进式教学法,学生虽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一些广告写作的思路,但更大的可能是他们因为没有创新思维而复制样本。
通过现场观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了专门用途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从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交际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出发,运用任务教学法、体裁式教学法、渐进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门用途英语写作水平。不能顺势而上,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摸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模拟工作环境中运用语言交流信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