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波,宋 萍
(西安市卫生学校,陕西 西安 710054)
经典阅读是指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文化品位以及人文精神的过程。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有很多,如儒家的“四书五经”和“十三经”、道家的《老子》与《庄子》、墨家的《墨子》、兵家孙武的《孙子兵法》、法家的《韩非子》以及《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的优秀代表作等。外国经典著作也不胜枚举,如《圣经》《荷马史诗》《伊索寓言》及其他世界文学名著。经典著作是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已经有无数的前人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也必将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经典书籍自古流传,成为创造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力量,是一个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我们随机抽取陕西省6所中职学校468名一年级学生进行经典阅读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中职学生经典阅读情况[n(%)]
从表1可以看出,经典阅读在当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堪忧,这或许正是中职语文教学陷入低效困境的主要原因。许多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缺乏,不知礼仪规范,没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厌学情绪严重,这些现象与极度缺少经典阅读不无关联。古人说知书达理,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写下了“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谢冕在《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中说“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这些都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经典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书籍众多,良莠不齐,文学基础本就薄弱的中职学生无法进行正确辨别和选择,故语文教师有必要在学生入校时就提供一份比较符合其阅读水平的导读书目。由各学校优秀语文教师合作完成一份经典阅读推荐书目,可细分为中国经典和外国经典,中国经典还可按年代或体裁分类。建议所列书目要符合大多数中职学生实际阅读水平,不宜贪多求深。
可由各经典书目推荐教师写一段推荐词,尽量写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中职学生普遍语文基础较差,没有静心读书的习惯,对他们来说阅读经典可能是个比较艰苦的过程,易半途而废。这就要求教师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注重磨炼其阅读意志,促使学生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转变。教师要善于指导,多鼓励,多督促,让阅读名著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订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阅读计划,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计划阅读。学生制订的计划应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越具体越好,例如设定明确的读书目标,计划好每天何时阅读、读什么、读多少、怎样读,并分阶段按时完成。经典阅读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个学生的接受、理解、消化等能力有差异,教师要因材施教,让学生对名著有兴趣,读名著有发现,品名著有收获,让经典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影响每个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研读,并落实督促检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举办班级座谈交流会、书写读后感、举办读书征文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向报刊投稿,班级还可以办一份阅读手抄报,将好的作品推荐发表在校园网上等。此外,还应不断创新阅读教育方式方法,如建立班级图书角、成立阅读小组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经典阅读教学不论在课程设计还是成果评价等方面,都应该注重实际成效。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更不能机械式地朗读吟诵,要做到循序渐进,以兴趣为引导,提高学生对经典阅读的热情。
经典著作是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是人安身立命的典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经典文化持什么样的态度,往往决定其思想认识和人文素养的高度[1]。重视经典阅读,对于全社会的文化认同、伦理共识、价值观念的形成,对于个人人格养成、文明修养、思维方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推动作用。
有人认为中职学生学好一门专业、掌握一项技术就可以了,也有人觉得经典作品太深奥学生读不懂。笔者认为,中职学生不仅要掌握一门谋生的手艺,还要在漫长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感知到职业的尊严、生命的宝贵和生活的乐趣。引导中职学生进行经典阅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经典带来的启迪,通过经典阅读培养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学会做人和做事,这是中职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至于学生年龄尚小读不懂,恰恰相反,一个人越早接触经典,就越能从阅读中受益。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学生阅读经典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对于一些古代经典著作,学生阅读时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但就如著名文学理论家、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孙绍振教授所说:“经典文本的历史性和当代青少年之间的隔膜,是一个重大难题,但并不是不可沟通的,只有具有深邃的认知图式的教师才能得心应手,构建起历史经典文本和当代青少年精神这巨大跨度之间的桥梁。”[2]这也对中职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有效进行阅读教学,教师应主动学习,多阅读、多积累,不断提升学科素养。
2015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著名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也说:“每个人都应汲取中华文化的美好一面。”[3]品读经典,光亮人生。希望经典阅读走进中职语文课堂,为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奠基,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助力。
[1]王大磊.青少年阅读经典著作的现代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2009(6):4-8.
[2]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3]景延安,施希茜.著名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访谈[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09-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