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平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学校,上海 201399)
药事法规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为核心,以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为重点[1]。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并执行药事法规和综合运用药事法规知识指导药学实践工作能力,以及获取药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信息能力;在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中,形成依法从事药学实践工作的观念,树立“质量第一”“安全合理用药”的职业意识,培养严谨、踏实、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职业素养,并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适应职业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
为达到课程学习目标,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课程的管理对象——药品。本教学单元通过案例导入让学生理解药品的特殊性,并设计3个项目活动来认识药品、药品的特性及药品的质量特征。本单元在教学设计上力求简单、直观、具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结合岗位需求,采用案例导入、项目驱动、学生实践、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不同方法和手段。现就“药品”单元教学设计介绍如下。
本单元是药事法规课程的第一章“药品、药品质量和药品标准”的第一节、第二节的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药品的定义、药品的特性及药品的分类。
从职业教育目的及医药行业相关岗位任务出发,对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药学服务等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3]。
知晓药品的定义,能说出药品批准文号格式及药品分类,包括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甲类、乙类)、内服药与外用药,理解药品的特殊性和质量特性。
能区分药品与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能领会药品的特殊性及质量特性。
初步树立药品“质量第一”“安全合理用药”意识,具备良好学习态度、职业道德。
本次授课对象是药剂专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一些专业课程,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药品,但是对药品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存有一定困难。
教学地点在模拟药房,学生分成6组,每组5人;使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药事法规》,王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采用案例导入、项目驱动、学生实践、探究式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共2课时。
表1 “药品”单元教学实施
在讲解药事法规相关内容时,很多法律条文或管理规定抽象难懂,教师适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4]。药事法规内容不仅在于记忆,更在于理解。可结合案例对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进行辨析和理解[5]。本单元设计了“青少年滥用止咳水”(流通环节)、“欣弗”事件(生产环节)两个案例,加深了学生对药品特殊性的理解,也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本单元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目标性强,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对知识体系进行总结梳理,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得到提高[5]。
本节课案例设计是笔者两个月药房社会实践的收获,以前上课时教师照本宣科,最多找几个药品实物供学生观察。但是经过实践,笔者非常清楚药店各岗位对知识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直接渗透到教学中,一方面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将枯燥空洞的理论教学变为学生实践探究式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药店需要学生进行药品的验收、陈列、保管养护、销售、售后服务等工作,涉及的药品知识包括药品的名称、药品的标识(批准文号)、药品的分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内服药和外用药等)以及重要药品的特性等。将这些内容贯穿到教学中,学生轻松掌握知识,满足药店岗位的要求。因此,本节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不仅符合现代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符合药学岗位对高职人才的新要求[6]。
本单元教学设计中,运用蓝墨云班课的测验功能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及时高效。教师课前把测试题整理好,上传至蓝墨云班课,测试结束后,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成绩和正确答案,教师可以查看每道题目的正确率,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讲评[7]。
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要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引入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操作,提高教学效果。
[1]王蕾.药事法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寇建民.药事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余虹.药事管理与法规信息化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2):51-52.
[4]杨冬梅,刘丽.分组实践教学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17(5):896-897.
[5]蔡佳良.项目教学法在药事法规与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2015(5):37.
[6]曾建雄.基于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1):2706-2707.
[7]赵楠,李万渠,冯金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