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属于一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发病率高,患者发病后往往无法治愈,造成较大经济负担。临床研究显示,慢阻肺往往合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治疗难度高,以往多采取气管切开通气等有创治疗,加重患者痛苦[1]。近年来随着无创通气技术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开始用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并取得一定效果。本文通过前后比较分析,研究NIPPV对于慢阻肺合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中总结指导性护理措施,以便提供临床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慢阻肺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67例予以研究,均采取NIPPV治疗及全面临床护理。入选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13年修订版慢阻肺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且所有入选者均意识清醒可自主呼吸,未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入选者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60.17±2.39)岁;病程4~12年,平均病程(8.19±1.03)年。研究对象在入组前均被充分完全告知研究内容,且均征求同意后自愿入组,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要求。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采用美国凯迪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水平正压呼吸机(型号为FLEXO机型),遵医嘱调节相关参数:吸气压力18~22 cmH2O(1 cmH2O=0.098 kPa),呼气压力5~7 cmH2O,潮气量9~10 mL/kg;对于无呼吸机治疗史患者在首次上机时,初始呼气压力宜选择10~12 cmH2O[3],确认患者无不适症状后开始按照2 cmH2O/5 min的频率上调吸气压力,以吸气压力达到目标压力为终点。整个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全程监测血氧饱和度,通过对氧流量的调节,将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0%~95%。
1.2.2 护理方法 通气前准备:通气前充分告知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NIPPV预期治疗目标,并详细说明通气步骤、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从而帮助患者更好的提高临床依从性;通气前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气指标及生命体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帮助维持最佳心理状态;在开始通气前需仔细检查通气机是否能正常工作,调整好通气参数,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松紧度适宜的面罩后加以固定,面罩固定完毕后注意询问患者感受确保面罩不会过松或过紧。通气期间护理:要求患者取半卧体位,床头抬高约30°,由专科护士指导并护理患者的通气过程,通气时需注意控制时间间隔、协助患者正确咳嗽并促进痰液排出;整个通气过程中要求全程动态监测患者的意识变化、血气分析指标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则需第一时间暂停通气并告知主治医师。并发症护理:第一,定期对患者予以口鼻护理,确保面罩及呼吸机清洁,并定期对气道予以湿化,鼓励患者饮水,注意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定时翻身拍背,避免口咽部分泌物反流导致误吸,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风险;第二,观察患者鼻面部皮肤情况,若发现存在压迫性损伤应第一时间对症处理,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面罩的松紧程度予以调节。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动脉血pH值。同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分别予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p(O2)及动脉血pH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且治疗后患者有相对更低的p(CO2),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时间 例数 p(O 2)/m m H g p(C O 2)/m m H g 动脉血p H治疗前 6 7 5 3.1 9±7.2 0 8 2.1 0±5.3 2 7.0 6±0.0 6治疗后 6 7 7 2.4 1±6.3 2 5 4.6 8±6.2 8 7.4 3±0.0 9 t值 1 0.2 8 7.6 3 1 1.3 2 P值 <0.0 5 <0.0 5 <0.0 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本次研究在通气治疗过程中未见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或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有1例(1.49%)出现鼻面部压迫性损伤,2例(2.99%)出现胃肠道不适,并发症发生率为4.48%(3/67)。
相较于传统的有创通气技术,NIPPV具有无创性、便捷操作性及可控性等特征[4-5],使其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明显疗效。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NIPPV对于慢阻肺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但对于患者的氧合情况无确切改善作用[6-8]。本次研究中采用前后比较方法,发现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p(O2)及动脉血pH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且治疗后患者有相对更低的p(CO2),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结果与邢杰等人[9]的观点基本一致,证实NIPPV对于慢阻肺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加以有效控制,是进一步改善NIPPV疗效的关键措施。本次研究通气治疗过程中未见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或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有1例鼻面部压迫性损伤,2例胃肠道不适,并发症发生率为4.48%。胃肠道不适是NIPPV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中胃肠道不适率仅为2.99%,说明通过调整适宜的吸气及呼气压力,确保设定值的缓慢变化,对于胃肠胀气等不适感的下降有确切效果;本研究中的鼻面部压迫性损伤也仅发生1例,说明在通气前及通气时对面罩的松紧度加以针对性调整,是帮助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鼻面部损伤的关键措施[10],临床操作中需对以上几点加以注意。此外,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可导致NIPPV失败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本次研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说明全面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综上所述,对慢阻肺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予以NIPPV治疗,不仅能够改善血气分析指标,且可减轻患者痛苦,对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控制也有明显效果,具备推广意义及价值。
[1]魏道琳.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9(6):513-515.
[2]袁海燕.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慢阻肺的护理观察[J].饮食保健,2015,2(10):104.
[3]郭俊华,冯志军,王红燕,等.长期NIPPV治疗稳定期COPD合并慢性呼衰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5(22):74-75.
[4]崔杨慧.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4,35(6):1309.
[5]黄天宝,杨志燕,李武祥.BiPAP无创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3,27(1):15-16.
[6]林伟.对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4):176-177.
[7]刘晔,代冰,胡春香,等.家庭无创通气在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6,15(5):520-524.
[8]姜华,李慧敏,柴玉丽.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及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6,21(2):282.
[9]邢杰,刘美芳,郭盈,等.NIPPV治疗AECOPD合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41-43.
[10]陈宁.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35例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