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与变化程序关系的研究*

2018-03-20 02:03王佃娥杜发强韩亚娟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回归系数被调查者条目

王佃娥, 杜发强, 韩亚娟

(1.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2.天津大学,天津 300072;3.天津蓟州一中,天津 301900)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鼓励青少年体育锻炼。然而,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驱动力不足,体育锻炼参与人数比例较小;锻炼的持续性、科学性难以保障等问题阻碍了校外体育锻炼行为的健康发展。实施积极干预是破解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发展瓶颈的关键。多年来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合理行动和计划行为理论、健康信念理论、保护动机理论、控制感理论及跨理论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探讨,为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变做出了贡献。其中,跨理论模型综合了多种理论模型的优点,从每个个体认知过程的角度,将体育锻炼行为视为动态的变化过程,建议根据锻炼行为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差异化的干预方法。

为此,本研究以城市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跨理论模型的核心,确认了行为变化的动态本质和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序(个人为体育锻炼行为修正而运用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人际之间的策略和技巧,为个体提供改变行为的主要策略)的关系展开研究,为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设计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社会学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 2017 年 4月至 8 月从全国抽取3000人作为调查对象。区域分布:本抽样框按照我国现行行政区域东、中、西部划分为 3 大区域,然后随机天津、长春、北京、石家庄、西安、桂林6个城市作为抽样框。调查对象的学段分布情况:教育部的统计结果显示,小学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10564万,初中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5736万,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2522.40万人。[1]为此,基本按照1:40000000的比例分别抽取1200名初中生和700名高中生和1100名4-6年级小学生(因为调查问卷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且题量较大,所以在选择调查对象时,只选择了5-6年级的小学生),共3000名城市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第 5 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男女性别比例(以女性为 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06.74,因此,在选择样本时遇偶数时则男女比例为 1∶1,遇奇数时则男性比女性多1名。不同城市调查对象数量: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天津、长春、北京、石家庄、西安、桂林6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分别是1547万、772万、2151万、1008万、883万、500万,据此,按照3∶1.5∶4.2∶2∶1.6:1的比例分别抽取676、338、945、450、366、225名青少年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1.2.1.1 问卷的编写: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研究需要,严格按照社会学问卷的研制步骤分别设计《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量表》和《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程序量表》,共2个调查问卷。在《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育锻炼变化阶段量表》中,分为前意向阶段(包括条目1、3、6、9、11、19、21、24)、意向阶段(包括条目7、13、16、22)、准备阶段(包括条目14、17、20、23)、行动阶段(包括条目4、8、10、12)和维持阶段(包括条目2、5、15、18)5个分量表。在《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程序量表中》,分为自我释放(包括条目1、11、21)、社会释放(包括条目2、12、22)、互助关系(包括条目3、13、23)、自我管理(包括条目4、14、24、5、15、25)、生动解脱(包括条目6、16)、反条件化(包括条目7、17)、意识提高(包括条目8、18)、刺激控制(包括条目9、19)和环境重估(包括条目10、20)9个分量表。

1.2.1.2 问卷回收及有效率:严格按照上述确定的抽样框,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回收2866份,回收率为95.5%;有效问卷为2700份,有效率为94.2%。

1.2.1.3 信度检验:主要借助计算内部一致性系数为主,具体而言,《我国城市青少年参与校外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9;《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程序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0。

1.2.1.4 效度检验:效度主要包括专家效度和结构效度两个方面,具体而言:对测量《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的24个个纬度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再对因子做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最后从问卷所列题项中(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了5公共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8.92%,能够概括问卷题项中所包含的大部分信息,说明《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量表》效度较高。采用同《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量表》效度检验的方式对《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育锻炼变化程序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原有的28个维度共提取了9个公共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6.78%,结构效度较为理想。

1.2.2 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比较应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应用相关及回归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城市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阶段分布情况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描述性频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城市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行为的不同变化阶段的分布基本呈现正态分布。其中,处于准备阶段的人数最多,处于维持阶段的人数最少。具体而言,有14.8%的被调查者处于前意向阶段,分别有22.4%、32.2%、17.6%和13%的被调查者处于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处于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的比例(30.6%)低于国外的类似相关文献。如,Nigg and Courneya(1998)针对9-12年级学生(65%),Rodgers等人(2001)针对10-12年级学生(73%)。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可能于国情、生活重要他人的支持和学习压力不同有关。吴姿莹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的身体活动参与度与其家人的支持呈正相关。[2]

表1 我国城市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阶段分布

2.2 我国城市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变化程序情况

表2 我国城市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变化程序情况

表2统计结果显示,(1)自我释放维度(包含3个条目,满分为15分)的得分均值为8.70,得分9分及以下的被调查者比例为67.8%,这说明我国城市青少年在自主参与校外体育锻炼时主观意愿不够强烈。(2)社会释放维度(包含3个条目,满分为15分)的得分均值为8.13,得分9分及以下的被调查者比例为73.0%,说明被调查者对社会政策支持方面感知不够理想,即没有认识到社会规范在朝向支持青少年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方向发展。(3)互助关系维度(包含3个条目,满分为15分)的得分均值8.50,得分9分及以下的被调查者比例为68.9%,说明被调查者在参加校外体育锻炼时,寻求并运用社会支持的机会较少。(4)自我管理维度(包含6个条目,满分为30分)的得分均值为16.66%,得分18分及以下的被调查者比例为70.4%,说明被调查者一方面对于参与校外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对参与校外体育锻炼的认知改变控制或维持手段较为消极。(5)生动解脱维度(包含2个条目,满分为10分)的得分均值为5.39,得分6分及以下的被调查者比例为76.7%,说明被调查者对于缺乏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6)反条件化维度(包含2个条目,满分为10分)的得分均值为5.53,得分6分及以下的被调查者比例为75.6%,说明被调查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体育锻炼替代行为的几率较低,即青少年学生很少主动选择其他身体活动代替体育锻炼。(7)意识提高维度(包含2个条目,满分10分)的得分均值为5.53,得分6分及以下的被调查者比例为75.2%,说明被调查者主动发现并且学习那些能够支持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新的事实、观念和技巧的意识淡薄;(8)刺激控制维度(包含2个条目,满分为10分)的得分均值为5.61,得分6分及以下的被调查者比例为72.2%,说明被调查者在排除缺乏体育锻炼并增加从事体育锻炼的提示或暗示方面,较为欠缺。(9)环境重估维度(包含2个条目,满分为10分)的得分均值为5.53,得分6分及以下的被调查比例为75.2%,说明被调查者在其最接近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对缺乏体育锻炼的影响认识不足。

2.3 各变量的零阶相关情况

零阶相关分析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程度强弱的重要方法,相关系数是衡量变关系的量值。这一数值的大小直接反映变量之间的紧密度。为此,本文先对变化阶段和变化程序的相关度进行分析。

表3 变化阶段与变化程序的零阶相关矩阵

注:**表示P<0.001

由表3可以看出,变化阶段的五个不同阶段与变化变化程序的9个下位要素均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在前意向阶段,意识提高的相关系数最大;在意向阶段,意识提高的相关系数最大;在准备阶段,自我释放的相关系数最大;在行动阶段,互助关系的相关系数最大;在维持阶段,反条件化的相关系数最大。

2.4 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育锻炼变化阶段和变化程序的回归分析

相关只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强弱程度,如需要对两个变量之间的确切关系,即一个变量或多个变量能否预测另一个变量,需要寻找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对一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亦进行回归分析。本研究采用所有变量均进入模型的回归方法,对变化程序和变化阶段的函数关系进行了研究。

2.4.1 变化程序的下位要素对前意识阶段的回归分析

表4 变化程序的下位要素对前意识阶段的回归系数

a. 因变量: 前意向阶段

统计结果显示,在对前意向阶段的预测中,意识提高和社会释放的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意识提高的权重排在首位,这与其他多项研究的结果相一致;[3]而社会释放所做的贡献,则仅得到部分研究结果的支持。[4]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其他类似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而本文则是以青少年学生(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后者的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其体育锻炼行为更容易受到社会、家长及其他重要他人的影响;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的经济独立性较差,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公益性的体育设施进行校外体育锻炼,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为保证青少年的校外体育锻炼提供基础条件。值得庆幸的是,时至今天,已有天津(构建15分钟健身圈)[5]、石家庄(完善主城区10分钟健身圈)[6]等部分城市采取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价开放的有力举措,为促进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2.4.2 变化程序的下位要素对意向阶段的回归分析

表5回归结果显示,在对意向阶段的回归中,自我管理的回归系数最大,其次是意识提高、生动解脱和环境重估。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由意向阶段向准备阶段转变的过程中,自我管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为此,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

表5 变化程序的下位要素对意向阶段的回归系数

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给学生传授身体形象的身体形象的可塑性,因为现代生活是被媒介中介。媒介影响、改变乃至建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如尼尔.波茨曼所言:媒介并非一种通过所处文化来处理自身失误的不偏不倚的机制,而是价值的塑造者,感觉的料理者,意识形态的鼓吹者,社会形势的严格组织者。[7]正是从这一意义上,以拟像、影像为主的广告成为刺激消费的主要手段,成为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的领路人。它不再像行政法规那样板着面孔,而是以无比温馨的、软性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心甘情愿地缴械投降。有鉴于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媒介技术操控而形成的霸权,充分利用现代媒介来宣扬体育生活方式,制造时尚的体育“迷狂。”其次,意识提高亦是重要要素之一。为此,我们应引导青少年学生意识到良好身体形象的重要性,从而对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进行“规训”,使消费的内容从从属于生产的对生活中直接物品的需要与满足,转变为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本身。这一关系已延伸到历史、传播等于文化关联的所有层面,支持所有与此关联的东西都成为消费品。在这一意义上,社会也进入了“消费社会”。[8]人们审视身体的角度由宗教视角的“肉身”,到工业逻辑的劳动,再到当今消费社会的自我崇拜对象和社会利益要素。再次,生动解说在该阶段所做的贡献亦不容小觑。正如欧美社会学家所言:“人的形态、步态、肤色、发式、容貌等身体社会性建构豁然跃升阶级或阶层的区隔象征,深受人们的重视。”这样一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消费社会中,身体不仅是个人的物质实在,而是变成了交换符号,被认为是快乐的载体。现实中的身体越接近理想身体形象,越具有更高的交换价值。理想身体形象的拥有着可以凭借自己的身体资本在消费市场中交换到自己需要的利益。娱乐领域中明星的成功一方面依赖于其独特的演艺技能,另一方面则有赖于他们拥有的较好的容貌、性感的曲线及完美的气质。与此同时,职业女性也逐渐意识到美丽是获得较好发展机会的秘密武器,得体的服饰、优雅的谈吐、纯真甜蜜的微笑在职场的交往中能调动对方的感官,使对方赏心悦目,减弱其大脑的理性,使交往向着利己的方向发展。在此,身体成为了交换符号,具有了功用价值,这促使人们不再把对理想身体形象的消费视为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于是,渴求身体的完美以满足消费符号的需求成为一种普遍的意识形态。进而,一切与理想身体形象密切相关的消费,都成为必需品,人们将这些消费内转到自己的意识形态中,开始对身体进行自恋式投入,参与这些活动的内部动机被重新激活。

2.4.3 变化程序的下位要素对准备阶段的回归分析

表6 变化程序的下位要素对准备阶段的回归系数

表6统计结果显示,在对准备阶段的预测分析中,自我释放和社会释放两个下位要素的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自我释放的权重系数较大,这与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一致。当然,自我释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提醒我们,在准备阶段个体对改变体育锻炼行为的自主决定和认同信念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时个体除了相信自己有改变的能力外,同时也自我承诺去改变,具有了改变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内在动机。为此,在这一阶段可以借助经验分享或讨论的方法,针对过去从事身体锻炼时曾面临的阻碍,商讨出可行的变通方法,同时,就锻炼时间的安排与分配及挤出锻炼时间的操作方法进行讨论,得出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法,提高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此外,社会释放在对准备阶段的预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鉴于此,可以借助报刊杂志、网络媒介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价向青少年学生开放的宣传力度,加大获取体育设施使用权的便捷性,使青少年学生感知到体育生活方式的可行性。此外,大量的图像沁入现代电子媒介,植于大众视觉,整个社会进入到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视觉图像随处可见,电影、电视、广告、摄影、形象设计、体育运动的视觉表演、印刷物的插图化等等,图像压倒了文字,成为一种文化的“主料”,图像崇拜和狂欢成为新一代的文化范式,[9]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明星的强大影响力,利用粉丝的狂热和无原则的追随,在展示明星的迷人气质、美丽身子、成功自信,使青少年学生在享受视觉盛宴时产生一种向往的冲动,一种追求美丽的欲望同时,将明星参加体育塑性的相关活动制成VCR,并为其赋予自律、勤奋等意义,使其成为自律、勤奋等正能量象征,使他们的体育生活方式成为粉丝们追随和效仿的焦点,发挥明星效应,引领青少年健身时尚,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当然,为了帮助青少年学生注意到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体育锻炼的益处,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集中安排1-2课时的时间抑或将相关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安排在主教材后,就自己体验到的体育锻炼益处进行讨论、分享。

2.4.4 变化程序的下位要素对行动阶段的回归分析

表7 变化程序的下位要素对行动阶段的回归系数

a. 因变量: 行动阶段

表7统计结果显示,在对行动阶段的预测方面,自我管理、互助关系和反条件化的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自我管理的回归系数最大。这提示我们,针对体育锻炼行为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学生,体育教师及家长应适时适当地指出其参加体育锻炼后在身体形象、精神状态等方面所发生的良性变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尤其应指出学生可能没有想到或仍怀疑的部分,使其坚信规律的体育锻炼可带来身心方面的益处。其次,在对行动阶段的预测中,互助关系的回归系数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需要体育锻炼行为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在改变行为的方法中,应该相信、接受和善用关怀他人的心理技巧,在必要时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友伴型分组,鼓励青少年学生结伴进行校外体育锻炼,这一方面可以起到相互鼓励、督促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相互回馈体育锻炼的情况及收益,以保证顺利过渡到体育锻炼行为的最高阶段——维持阶段。另外,反条件化在预测行动阶段时的回归系数亦有统计学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反条件化在该阶段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同学们讨论过去从事体育锻炼时曾经面临的障碍,并提出其他替代活动的建议,丰富其相关图式,以帮助其再面临相似阻碍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利用已有的成型策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与此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设计实现目标和克服行动时可能面临的障碍的锻炼计划,并建议青少年学生尽量就近(校园或社区)选择可利用的器材与设施,这一方面可以消除家长的安全顾虑,同时也可以节省路途时间,以保证体育锻炼行为的可持续性,避免锻炼行为的后退。最后,刺激控制在对行动阶段的预测中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2.4.5 变化程序的下位要素对维持阶段的回归分析

表8 变化程序的下位要素对维持阶段的回归系数

a. 因变量: 维持阶段

表8统计结果显示,在对维持阶段的预测方面,反条件化、自我管理和刺激控制的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反条件化的回归系数最大。这提示我们在学校教学中,班主任和相关任课教师转变教育观、成才观,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组织有关体育锻炼替代行为的讨论,认可、奖励针对新创意、新想法,为青少年学生选择体育锻炼替代行为奠定基础。就刺激控制在对维持阶段的回归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而言,在学校教室内、走廊中,应有意识地张贴鼓励身体活动的标语,以增强青少年学生参与校外体育锻炼的意识;在家中多张贴体育锻炼缺乏危害性的标语,以帮助青少年学生认识运动缺乏的危害性,进而增加从事体育锻炼或其替代性活动的可能性,真正促进青少年学生参与校外体育锻炼,缓解因运动缺乏而导致的精神紧张和肌肉饥饿,增强青少年体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我国城市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的分布基本呈正态分布。处于准备阶段的人数最多,处于维持阶段的人数最少。

3.1.2 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程序不够理想,具体表现为:参与校外体育锻炼的主观意愿不强,对支持校外体育锻炼政策的感知不理想,寻求并运用涉水支持的可能性较小,参与校外体育锻炼的认知改变控制或维持手段消极,对缺乏体育锻炼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使用体育锻炼替代行为的机会较少。

3.1.3 在对前意识阶段的预测中,意识提高和社会释放的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意识阶段的预测中,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生动解说和环境重估的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准备阶段的预测中,自我释放和社会释放的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行动阶段的预测中,自我管理、互助关系、反条件化和刺激控制的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维持阶段的预测中,反条件化、自我管理和刺激控制的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

3.2 建议

3.2.1 激发青少年学生参与校外体育锻炼的主观意愿

自我释放在准备阶段个体对改变体育锻炼行为的自主决定和认同信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时为了激发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借助经验分享或讨论的方法,针对过去从事身体锻炼时曾面临的阻碍,商讨出可行的变通方法,同时,就锻炼时间的安排与分配及挤出锻炼时间的操作方法进行讨论,得出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法,提高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2)我们应引导青少年学生意识到良好身体形象的重要性,从而对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进行“规训”,使消费的内容从从属于生产的对生活中直接物品的需要与满足,转变为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本身。

3.2.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校外体育锻炼支持政策的感知度

能否感知社会规范在朝向支持校外体育锻炼的方向变化,是决定青少年是否准备在未来30天内采取行动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提高青少年对校外体育锻炼支持政策的感知度,需要做到:(1)借助报刊杂志、网络媒介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价向青少年学生开放的宣传力度,加大获取体育设施使用权的便捷性,使青少年学生感知到体育生活方式的可行性。(2)我们充分利用明星的强大影响力,利用粉丝的狂热和无原则的追随,在展示明星的迷人气质、美丽身子、成功自信,使青少年学生在享受视觉盛宴产生一种向往的冲动,一种追求美丽的欲望同时,将明星参加体育塑性的相关活动制成VCR,并为其赋予自律、勤奋等意义,使其成为自律、勤奋等正能量象征,使他们的体育生活方式成为粉丝们追随和效仿的焦点,发挥明星效应,引领青少年健身时尚,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3)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集中安排1-2课时的时间抑或将相关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安排在主教材后,就自己体验到的体育锻炼益处进行讨论、分享。

3.2.3 构建友善的重要他人关系,奠定催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社会支持基础

重要他人在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友伴型分组,鼓励青少年学生结伴进行校外体育锻炼,这一方面可以起到相互鼓励、督促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相互回馈体育锻炼的情况及收益;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大力倡导社区或家庭体育锻炼,为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提供触手可及(来自家人或朋友)的社会支持以保证顺利过渡到体育锻炼行为的最高阶段——维持阶段。

3.2.4 丰富奖励手段,提升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性

强化管理在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动阶段的预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为此,体育教师及家长应丰富奖励手段,既要注重物质奖励,更要重视精神奖励。对有规律、坚持性较为理想的体育锻炼,可以提供力所能力的物质奖励。同时应适时适当地指出其参加体育锻炼后在身体形象、精神状态等方面所发生的良性变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尤其应指出学生可能没有想到或仍怀疑的部分,使其坚信规律的体育锻炼可带来身心方面的益处。

3.2.5 加强锻炼教育,营造重视身体规训的氛围

健康信念模式坚信基于信念可以改变行为的逻辑推理。据此,笔者认为要想发挥生动解说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借助现代传媒加强锻炼教育;另一方面加强体育锻炼功能特别是身体规训功能(在认识到理想身体形象的交换价值的同时,突出强调体育锻炼在塑形方面的卓越效用)的宣传力度,营造重视身体规训的氛围。

3.2.6 开发体育锻炼替代行为,留出选择空间

为了更好地发挥反条件化体育锻炼行为改变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同学们讨论过去从事体育锻炼时曾经面临的障碍,并提出其他替代活动的建议,丰富其相关图式,以帮助其再面临相似阻碍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利用已有的成型策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与此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设计实现目标和克服行动时可能面临的障碍的锻炼计划,并建议青少年学生尽量就近(校园或社区)选择可利用的器材与设施,这一方面可以消除家长的安全顾虑,同时也可以节省路途时间,以保证体育锻炼行为的可持续性,避免锻炼行为的后退。

3.2.7 丰富体育锻炼经历,培养“不满足”的青少年学生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亲历各种不同的“形构世界”的方式,从而扩展视野,觉知到自己视野的局限性。[10]言外之意,学校体育教育有责任培养“不满足”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只有在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成才动机的驱使下,在青少年学生锻炼价值的正确认知下,他们才会滋生抑制不住的渴望,发展理性化和常规化的自主自由锻炼。从而使其发展过程融入现行运行系统,促使其主动利用和卷入现有体育资源,进而生成丰富的体育学习经历,创建价值与实践相一致的青少年体育和谐生态。

[1]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51892343790232212.

html

[2] 吴姿莹,卓俊伶,冯木兰.青少年身体活动及其与人际关系、认知变项之关联分析[J].大专体育学刊,2001(1):51-62

[3] 尹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170

[4] 江铁峰.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量表和变化程序量表的编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66

[5]上海办事处.天津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ol].http://www.gygov.gov.cn/art/2017/8/28/art_10688_1227406.html

[6]冯月静.石家庄公共体育设施将免费或低价开放[EB].http://hb.jjj.qq.com/a/20170604/006500.htm

[7] [美] 尼尔.波茨曼.娱乐社会[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 鞠惠冰.消费文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137

[10] 周菲.家庭背景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经历[J].2016(7):61-71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被调查者条目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因素回归分析
敏感性问题抽样调查方法研究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