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见精神 探微显神功
——对话著名微雕大师冯耀忠

2018-03-20 07:13王晓斌
杭州 2018年5期
关键词:汗毛微雕象牙

文|王晓斌

王晓斌(以下简称王):冯老师好!您的微雕艺术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很想了解您的艺术人生,能给大家聊聊您是怎样走上微雕艺术之路的?

▲ 青田封门冻石雕 圆月微雕《李白六十首》宽360mm 高410mm

冯耀忠(以下简称冯):1990年我37岁。人说三十而立,可我彼时还没找到人生的坐标与方向,感到特别空虚与徬惶。虽然也曾拜俞建华老师学过书画,但结婚后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笔,业余去创作设计,攒外快补帖家用。可这活是要靠关系和回扣活儿才能源源不断,与我的性格太不相吻合。于是放弃了装璜设计,径自搞起了钢模上的字画雕刻。这既是我的爱好,又比装修更赚钱。但好景不长,随着机械雕刻字画和电子雕刻技术出现,我的手工雕刻很快没市场了!怎么办?难道人生就这样碌碌无为了吗?从这年起开始了我漫长的空虚期。那时,我在杭发厂工作,后调到专门生产水泥袋子的杭发厂复合分厂,独自从事印刷版的设计雕刻工作。一天,我看到《钱江晚报》上的一则新闻:杭州净慈寺旁开了一家手工艺术品作坊,天天进行竹编、竹雕、木雕、石雕等手工制作现场表演。于是,我向厂长请了假,兴冲冲地赶往净慈寺的那家艺术作坊,正要跨进门去,被工作人员拦住了,说这里是专门给外宾参观的,而且不由分说地把我赶了出来。我心里很沮丧,就一个人落寞地走在南山路上,不知不觉到了杭州美术家画廊,就在附近新侨饭店的小商场里,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微雕作品。那是上海樊星涛老师的象牙微雕作品,一颗颗被切割成或米粒或绿豆大小的象牙片上,用放大镜一照,竟都是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整整四个小时,我趴在那里,一眼不眨地盯着、欣赏着,暗自分析想象着其创作方法和工具,感觉心里已基本有数了。直到营业员要下班了,我才走出饭店大门。

王:欣赏过您的微雕作品,简直神乎其神、不可思议!何以在如此细徽的媒质上写出这么多神采飞扬的书法、绘出如此工细精妙的画作?

冯:没有捷径,巧思苦练,熟能生巧!我永远记住了1990年3月10日这个日子:那天晚上回到家里,我马上匆匆磨制了一把简陋的刀子,在篆刻石上雕刻出来的第一个字,长、宽均小于1毫米左右,这一下我就有信心了!于是,我挑质地更硬些的石头,刀子也越做越精细,一天到晚地练。后发现石类质地都太松,有局限性,继续在石头上努力,很难再有突破。于是到处找象牙,但价格太贵。后来通过朋友弄到一双用了40多年的象牙筷。我抛光磨平刻字,刻满后,磨平抛光再刻……如此反复,到最后,这双近8毫米厚的象牙筷,刻得只剩1毫米厚了。而这时,我的微雕水平已达到一根头发丝即能遮没一排字的程度了。同时我发现,尽管象牙纹理致密细腻,但也很难再在这上面雕刻出更小的字了。至此,我的目标又由象牙转移至毛发。微雕是一门精微的艺术,必须“静心、精心、尽心”。“静心”是微雕研习最不可或缺的品质。文革初期,我手抄两本字词典对此习性的养成功莫大焉。“精心”是微雕这门艺术的起码素质。如果准备创作人体汗毛微雕作品,那么首先就得把微刀的刀尖磨制到汗毛直径的至少百分之一。因为不可能在整根汗毛的半径上雕刻,只能在汗毛的八分之一圆周面上雕刻,而每字笔划及笔划与笔划之间的空档都各占着面积,因此你的刀尖微度必须是汗毛的至少百分之一。我始终认为:只有当最好与最小结合到一起,才是微雕艺术的最高境界。“尽心”更是创作高难度微雕作品所必须的,当你可能实现更精微时,决不能就此罢休。

《擎天之石》

▲象牙小品系列《新山水诗画》宽 2.8mm 高 10mm

王:微雕这门艺术的确很难,我想除了像其他姊妹艺术一样,需要多方面修养之外,是否还得有什么特殊本领?

微雕并不是有一种特殊本领,靠得还是“微中求艺,艺在微中”那种不懈的追求精神。回首28年创作经历,我深感创作微雕一是必须有广泛扎实的综合基础。微雕看似微小,却是一门综合技艺,首先必须有书画篆刻和雕刻基础功夫;二是离不开手工细作技能,即手必须很灵巧;三是要有活跃的创作欲望、能力和激情。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而且是越广泛越扎实越好。

我年少时爱好文学,虽然没做成文学梦,但那时所读的古典诗词、外国名著,都派上了用场。至于后来酷爱书画篆刻等则更无须说了。还有我曾在工厂里做过二十多年钳工,那时帮工友做钥匙,在钥匙柄把上精细雕刻出文字及花边,工友们夸赞比买的钥匙还漂亮。另外,我从小学、中学以至进工厂,一直参与宣传工作,长年写写画画的历练不仅提高了思想水平,也极大提升了审美能力。

创作微雕还必须有玩命投入的精神状态。我涉入微雕时已经是37岁,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新领域,从零开始完全靠自学,如果再不发奋努力将一事无成。于是,自学微雕第一天起,我就夜夜通宵(每天只下午睡四个小时)这样状态我持续了整整17年多。如今是前半夜睡四个小时左右即起来搞创作。我还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天亮前作笔记,把通宵或半个通宵创作研习的成败现象、原因、经验及新的试验方案一一记录下来,这些笔记本已有八百多本,它为我已著五年的《微雕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王:在当今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您静心潜修如此精微的艺术,着实不容易。您通过微雕呈现出的不仅是一个微观艺术世界,而且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文化,蕴含着社会教育价值。据我所知,来您微雕艺术馆参观的人很多,全国各地的朋友、甚至国际友人都有,还有知名人士,他们有感于您的技艺,纷纷题词题赠。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冯:这要从创建微雕馆说起。建馆17年来我一直努力把微雕馆打造为汇集古今中外微雕艺术为一体,功能涵盖微雕艺术的创作、收集、收藏、保护、展示、展览、表演、研讨、传播、交流、教学传承等领域的专业博物馆。微雕馆应该将社会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不仅展示艺术,更是传播一种精神!让作品“说话”,通过实物给人以震撼,让参观者欣赏和认知微雕艺术,领悟到作品技艺中包含着的那种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拼搏精神;体会高难度的微雕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人类潜能的深层探索的贡献。只有当馆内的展品所蕴含着的力量强烈地震撼了观众的心灵、激发了观众的进取欲望,才是有效参观,才能达到重塑和改变参观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创造社会价值的目的。因此长年坚持“免费参观”“免费表演”“免费讲座”“免费教学”和“免费鉴定”的“五免费”公益性文化服务。截至2017年底,微雕馆已接待了国内外参观者128.4万人次,留下了深表震撼的实名制观众留言12.36万份、听后感19143篇,获得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好评。

(目前微雕馆已成为中国微雕艺术唯一的研讨中心、中国微雕艺术展藏品最丰富最集中的展示中心、中国唯一的公益性微雕非遗传承教学中心。)

猜你喜欢
汗毛微雕象牙
烦恼的汗毛
象牙是个“土特产”
一毛不拔
精微至极虚实相宜
象牙长啊长
跟踪导练(三)
需要警惕的汗毛异常
微雕
象牙战争
叶子的微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