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香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于缓解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胸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确诊收治的60例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以单一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每周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痹心痛患者患者采用穴位按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胸痛,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关键词】穴位按摩;心血瘀阻型胸痹;疼痛持续时间;心痛发作次数
心血瘀阻是胸痹常见的证型,胸痹患者发病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心痛、胸闷、喘息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中医认为该疾病发生与患者体质虚弱、饮食以及情志不节等相关。西医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随着临床中医研究不断深化,临床提出可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疗效确切显著。本次研究中,评价分析穴位按摩用于改善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我院从2017年7月1日到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60例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排除合并重度心肺功能不全、神经功能症、严重心律失常以及更年期综合征者。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40-75岁,平均年龄为(62.5±9.0)岁,病史为1-7年,平均病史为(5±1.2)年,稳定型心绞痛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年齡为(62.0±9.2)岁。治疗前对比两组间的数据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研究比较。本次研究患者均获得知情权,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内科学关于冠心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关于胸痹心痛的诊断标准:胸部闷痛为主要症状,多以心前区或膻中憋闷疼痛,甚至波及左肩背、咽喉等处,表现为病情反复发作,可持续几秒到几十分钟,用药或短暂休息后可改善缓解;多合并自汗、气短、心悸,严重者表现为胸痛剧烈,面色苍白,可发生猝死;中老年人比较多发常见,多因过度操作、抑郁烦躁、暴饮暴食导致,无明显诱因发病。
1.3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将心脉隆2ml-4ml加入生理盐水,均匀混合后,静脉滴注用药;红景天与5%葡萄糖进行混合,静注用药,肠溶阿司匹林片每天口服用药1次,每次用量100mg。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用药基础上,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实施循经穴位按摩,取神门、膻中、心腧等主要穴位,患者保持坐位,术者操作轻柔缓和,按揉神门、内关穴2-3分钟。
同时结合辨证施护,具体内容为:心理调节:中医认为该疾病发生是因七情所伤,心气郁结而导致心痛发作,长期忧思过重,心肝气郁血瘀,血脉运行不畅,引发心痛胸痹,因此治疗应以疏肝解郁,保持患者心态平衡,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参与治疗护理中,可提高治疗护理配合度;合理调控饮食起居,保持居住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避免情绪过激、过度劳累,病情发作时注意休息,待改善缓解后,才可进行针对性指导锻炼饮食调理,针对病情指导饮食,心血瘀阻患者:饮食应以活血通络、益气养阴为主,多食用莲子、百合、山药、香菇、鸭肉等。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每周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疼痛评分。疼痛评分根据长海痛尺评分评价,刻度尺两端标准O、10分,0分无痛,10分疼痛无法忍耐。参照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2]关于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处于同等强度下,疼痛持续时间或发作次数减少80%,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改善: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减少超过50%,心电图改善,缺血性ST段下移回升超过0.05mv,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平坦;无效:症状以及心电图治疗前后对比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加剧。总有效率一显著改善率+改善率。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研究,各项计量资料以均数方差表示差异,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对比用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73.3%,显著改善11例、改善11例、无效8例,观察组30例,总有效率为93.3%,显著改善16例、改善12例、无效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水平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 2两组患者每周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每周疼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开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各项疼痛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胸痹心痛主要特征为胸痛,病情严重者心痛持续且剧烈,会让患者产生濒死感,危及患者身心健康。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出现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并发症[3]。西医治疗胸痹心痛疾病,主要给予患者调脂、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并结合饮食习惯改变治疗。再加上该疾病为一种慢性疾病,冠心病心绞痛为心痛、胸痹等范畴,因此属于心血管疾病,因病情具有反复发作、突发性、病情迁延性等特点,需长期用药治疗,患者依从性差,因此西医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4]。随着中医学研究发展,中医特色治疗逐渐被临床应用,且受到患者认可,疗效确切。
中医分析胸痹发病病机为心脉痹阻,其病理主要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有气阴两虚、阳虚、气虚,标实有气滞、痰浊、寒凝及血瘀,相兼为患[5]。针对其发病病机,中医提出采用穴位按摩治疗。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因其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胸痹心痛治疗中。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穴位按摩,取神门、内关等穴位,上述穴位为疾病集中反映位置,可一定程度反映患者内部脏腑病理变化,并与机体经络气血、脏腑等密切相关。穴位按摩刺激,调理气血以及疏通经络,用于治疗胸痛症状,效果显著[6-7]。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且观察组治疗后每周疼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穴位按摩结合常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穴位按摩方法是利用穴位刺激,结合西药用药治疗,刺激机体吸收药效,作用于病变处,发挥调理气血功效,联合各穴,可达到调畅气血、疏通经络的功效[8-9]。而且该操作方法简单易操作,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可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用于改善胸痹心痛症状出效果确切,促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心血瘀阻型胸痹采用穴位按摩治疗,可提高疾病治疗整体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胸痛症状,应用疗效确切可靠,可提高预期治疗效果。随着中医学发展以及临床广泛应用,逐渐挖掘中医特色治疗以及护理优势,还需漫长的道路,规范中医辨证治疗以及护理,是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杨韬,钟小雪.何庆勇副教授应用薏苡附子散治疗胸痹心痛的思想初探[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 (05): 821-822.
[2]张栓宝.炙甘草汤加制水蛭治疗胸痹心痛30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 (07):111-112.
[3]胡振霞,李伟,谢金霞等.穴位按摩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J].光明中医,2016,31(15): 2234-2236.
[4]刘丹丽,许李娜,纪娟等.韩明向应用益气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06):105-106.
[5]惠玲.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瘀血痹阻型)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 (2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