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初探

2018-03-19 06:40张瑞
甘肃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示范朗读语文教学

张瑞

【关键词】 语文教学;朗读;示范;情感;

训练;方式;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3—0104—01

一、加强朗读示范,激发朗读兴趣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亲身示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学生是求知者,他们的求知欲望很需要教师去引导、激发。通过教师范读,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读、有序地讀、含情地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通过铿锵有力、清楚圆润、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的语言读出来,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充满情趣的艺术境地,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成功的范读要求教师有过硬的基本功。技巧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很重视发挥范读的作用。如,在范读杜甫《望岳》一文时,主要抓住了“积极乐观”这一宗旨,朗读充满了自信,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雄心壮志,使学生感同身受。

二、重视朗读教学,增加情感投入

要想解决朗读教学中的问题,首先师生双方都应重视朗读教学,教师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课堂朗读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朗读活动中,并让学生意识到朗读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使其通过朗读有效把握课文内容和感悟思想情感,以及帮助他们养成朗读的习惯。同时,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需要着重增加情感投入,让学生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情感交融。只有学生在朗读中投入强烈的情感,才可以充分体会到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并通过调动自身情感掌握部分有效的朗读技巧。例如,在《故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朗读,并着重分析最后一段,让他们进行反复揣摩,体会作者从故乡归来的感受。

三、课堂加强训练,学生领略情感

朗读按照熟练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读音要正确,停顿适当,不读错不漏读;二是要准确把握好语调,语气一定要连贯;三是朗读要传神,熟练运用声音和表情读出文章特有的风格和神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种古往今来的朗读技巧,需要教师的热心指导和学生的勤加练习双管齐下才会有成果。教师要从语音、语速、语调等技巧方面加以引导,并在情感、意境、表情等方面给予启发,多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不通过模仿就能很好地掌握朗读的技巧。如,教艾青的抒情诗《我爱这土地》时,笔者确定了以下朗读步骤:一读整体感知,了解大意;二读把握形象,酝酿感情;三读体会思想感情,领会主旨。这样,不但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热情,陶冶了情操,提高了鉴赏水平。

四、多种朗读方式,提升朗读质量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通常学生朗读时间不足、内容与形式单一,且缺乏教师的指导,导致朗读教学的效率不高。针对这一情况,为提升学生的朗读效率,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朗读,以促进初中朗读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教师应提升早读时间学生的朗读效率。教师可以将课文按体裁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分类朗读,不限题材、不限分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需求进行自由朗读。其次,教师应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教师从朗读速度的快慢、朗读的停连、读音的轻重和语调的抑扬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朗读的一般规律;教会学生把握思想感情进行朗读,思想感情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文章蕴涵的情感决定着朗读的基调、语调的轻重、抑扬和舒缓的变化。

五、朗读写作结合,提升综合能力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而写作无疑是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读”与“写”相结合,借助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然后使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作文流露出来。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学生的朗读与写作能力共同提高,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最后一课》这篇课文,课文讲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分角色朗读”的教学活动,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分组、复习排练,然后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学生表演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吸取经验以提升本组的表演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对作者情感的感悟。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一下“放学之后发生了什么”、“韩麦尔先生去哪儿了”并以“放学之后”为题,将其以写作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形式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示范朗读语文教学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