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霞
【关键词】 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3—0055—01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主体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是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另外,教师还要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当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且还要不断地挖掘出数学教材中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要素。
教师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技巧要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与教材中的具体内容相结合。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要重视另外一个方面,即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例子中的数量关系,以便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解题的思路,使学生在寻找解题思路的过程中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通过思维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 搞好关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其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是构成判断、推理的重要因素,其还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将讲解的知识概念转变为简单化的方式来给学生讲解,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概念和含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列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较和辩证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选择判断能力。对学生选择判断能力的培养,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选择判断能力大多都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直觉认知,然后对问题进行判断,进而获取相关的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筛选,最后进行评判,并选择相应的解决措施。因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选择判断能力的培養。
三、联系实际生活
思维是人类独有的,人具有的思维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而,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生活与教学适当结合,进而能够使其逐渐转换为数学问题或情境。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的思维兴趣。当前,大多数人认识事物的主要原动力就是兴趣,有了兴趣,他们才能够主动追求,积极探索。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能够有效地提升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这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生活中的相关事物进行结合,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鼓励学生多做题、巧做题
加强学生推理证明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能够不断地鼓励学生多做题、巧做题,尤其是思考题、证明题以及讨论题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配置相关的训练习题,尤其要能够增加一些思考题、证明题以及讨论题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更好地加强学生在数学逻辑思维上的训练。另外,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加强推理证明的相关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重点关注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
针对一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格外关注他们,并帮助他们总结主要知识点,使知识更加具有连贯性和关联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之,教师要重点关注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要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引导下。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