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霞
【关键词】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3—004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写作能力日益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习作教学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因为学生习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语文成绩的总体水平,影响着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下面,笔者就小学习作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小学各学段作文教学的具体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学生写作和教师习作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如果这些问题和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产生消极的影响。小学各学段作文教学的具体要求:1.低年级的习作要求是:(1)写话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简单的标点符号。2.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3.高年级的习作要求是: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针对这些要求,教师如果对习作教学的要求不明确,教学中不能按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就会造成学生在心理上埋下作文难的阴影。
二、习作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1. 教师过分注重写作模板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在写作课上给学生灌输了很多写作技巧。如,分析总结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模板,如何设定作文题目,如何套用写作模板等等。这种教法实际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依赖于写作模板,接触到新的话题学生可能就难以提笔,甚至害怕碰到新的写作话题。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写作水平,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虽然符合教师的作文要求,但是缺乏个性和创造力。
2. 习作教学中教师没有多角度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组织、叙述有条理等能力的培养。教师照本宣科,没有完全启发学生的想象,没有让每位学生产生习作的冲动、跃跃欲试的心态,导致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
三、教师进行有效习作教学的策略
1.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学生消除写作的畏惧心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在小学低、中、高年级分别开展兴趣写作活动,如,在低年级开设编故事的说话活动,引导中年級学生自编故事,高年级写作课进行故事创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趣味教学情景,如,组织学生游览名胜古迹,组织学生做游戏,组织学生参加文艺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持久地关注周围的事物,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感悟。经过实践,学生定会有了一定的感悟,自然就有了写作的欲望。
2. 进行专题训练,循序渐进,分类指导。根据作文教学内在规律,弥补教材编写的不足,教师应做出每学年的作文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的重点文体、写作知识、写作要求,训练范围与题型,作文训练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大小作文的配合,以及每次作文的指导方案。各单元的作文教学应有训练的侧重点,扎实、有序渐进,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习作教学前,教师应进行写作专题备课,给学生讲清该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范文分析,讲清系统知识,让学生作文有章可循,避免学生写作的盲目性。
3. 重视习作讲评,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批改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互相评阅、修改作文,借鉴写作优点,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间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总之,只有教师在探讨和探索中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稳步提升写作水平,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