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琛
基于能力本位的二外德语教学方式就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观,对于能力本位的教学方式进行充分运用,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职业教学,从而促进其未来职业发展选择面的扩大。根据整合论的思想体系,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在思维模式、行动模式与态度模式上具有不同性,同时在经验上难以直接进行感知,由此采用整合论的思想体系,能够加强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促进深层结构的优化发展,这与职业能力本位的发展要求是相契合的。
一、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的基本认识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展,懂得多国外语的外贸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因此教育培训思潮逐渐流行开来,其中的重要理论就是能力本位教育,为职业教育指引了方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充分融合其知识、态度、经验与反馈等,加强学生专向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把其转化为职业能力。
根据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充分界定,对学习结果进行充分细化与分解。在细化与分解的程度上以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具体对于评价内容的界定上进行判断。同时加大对评价方式的确定,在对于成绩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原定的职业能力标准,而不是与其他学员比较。
二、二外德语教学的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设计
在二外德语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就业中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进行分析,在教材选用以及教学方式上充分满足就业市场上对学生的就业需要,从而做到与就业市场对接,对目前的就业现状进行充分分析。具体的应用策略如下。
(一)促进课程设置的项目化
课程项目化指的是充分结合职业改革教育的需要,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充分融合学生教学的专业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把课程设置成具体技能方面的训练项目,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方面的要求。根据课程项目化的要求,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将来就业的工作要求,包括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对其发展与变化趋势进行充分了解,从而制定有效的课程项目化方案。例如本学院英语专业就设有商务英语方向,二外德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商务方向的学生要注重其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要加强企业就业方面的综合培训。
二外德语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增加英语专业学生本专业外的语言能力,使其在就业中更有优势。完成学业的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德语应用能力以及跨文化知识。能够从事对简单对外德语工作,包括在私人场所以及工作场合内与客户利用德语进行日常交流,能够利用网络进行德语工作内容的搜索以及相关电子报刊的阅读,能结合工作经验与产品特点利用德语进行产品的介绍,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进商务德语的相关内容,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充分满足企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用人标准。
(二)加强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
目前的二外德语教学,比较注重德语本身的教学,在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具有明显地不足。根据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在二外德语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进行商务德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学生进行项目课程的开发与研究。项目课程在组成上不仅包括主干教材与辅助教材,还包括纸质教材与电子读物等相关教材等。应当针对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安排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从而使得同学们能够充分进行自主学习与有针对性地学习,能够充分结合其具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通过项目课程的开发充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共同探讨学习模式的产生,对于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资料的查找等现象进行时间上的缩短,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讲都能够产生有利的积极意义。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模式。对教学课程的空间进行了有效延伸。
(三)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能力本位的教学要求,在二外德语教学过程中应当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综合提升,在传统教学方式下难以有效实现。在德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们的具体学习基础与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观摩以及启发诱导等多种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德语教学方式的有效利用,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的不同分别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
外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对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应用。在二外德语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项目训练,通过项目训练的进行把德语教学寓于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来。
三、结语
根据目前职业发展的要求与教育目的,在二外德语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能力本位的教学要求,把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促进课程设置的项目化,加强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最终实现对英语专业学生全面发展能力观的培养需要。
参考文献:
[1]大学德语教学大綱修订组[编].大学德语教学大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建欣.关于德语初学过程中进行德英对比的思考[J].德国研究,2002(01).
[3]何涛.德语青年用语的两种现象[J].德语学习,2003 (04).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