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艺馨
摘 要:日本是接受我国文化比较多的国家,在日本当前的教育文化中可以看到我国隋唐时期教育文化的影子,文章对此开展研究,分析隋唐时期教育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关键词:教育文化;隋唐时期;日本文化;文化交流;奈良时代;建筑理念
隋唐是我国古代教育文化发展比较昌盛的时期,出现各种教育文化,对后世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日本在隋唐时期和我国的交流比较多,四次派遣遣唐使和大量的学问僧以及留学生,对隋唐时期的先进经济制度、文化艺术、生产方式以及教育文化等进行全面性的吸收。通过对隋唐时期先进的教育文化进行学习和引用,日本出现“天平文化”,让其经济、教育文化实现质的飞跃。可以说,隋唐时期呈现的教育文化对日本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促使奈良时代实现较高的政治与文化等层面的发展。为了更好研究隋唐时期教育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文章从教育制度、隋唐燕乐以及建筑理念展开分析,以期更好地掌握该历史现象。
一、对教育文化进行内涵分析
教育文化是对社会经验进行传播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有机体在理论层面的一种形态,具有较强的理论特质。第一,在精神层面展示的教育文化为当前全部教育活动开展的灵魂;第二,在制度层面呈现的教育文化为整体教育活动在运行中的轨道标准;第三,在器物层面出现的教育文化为实施诸多教育活动中的资源;第四,行为层面展现的教育文化是此理论的目标终端。
教育文化具有很强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论述。首先,可以对教育活动起到整体性的观照,对有机体的性质进行正确的揭示[1]。其次,能够探寻实施组织活动的动力,对活动主体进行关注。最后,可以对动态属性的文化进行有效的展示,促使文化实现一定的传播。
可以说,教育文化是社会在发展中产生的一项沉积物,属于一种历史现象[2]。教育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被各种形态的历史润色,呈现着多种的内容展示形态,如民族历史、生活方式、制度文化以及文学等层面。隋唐时期为我国古代教育文化发展比较繁荣的时期,创造了多种教育文化,对后期历史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3]。日本是对隋唐教育文化吸收比较多的国家,在政治制度、文化教育以及建筑理念方面均受到影响。
二、隋唐时期教育制度对日本的影响
(一)教育政策
隋唐在开展教育的时候,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对学子实施教育。唐朝时候更是树立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教育导向,道家思想为辅的教育方针。就隋唐两朝代开展教育的情况来看,学校的教育主要内容是经学,唐太宗更是將经学推崇至高。同时,唐朝在实施教育的时候,也开展玄学教育,让玄学得到一定的发展。虽然唐朝没有开展佛学的学校教育,但是有很多的寺院,僧徒的数量比较多。可以说,唐朝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是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进行初步的融合,对当时教育产生着较大的影响。
在奈良时代之前,日本所实施的教育方针是政治教化,融入儒家和佛家的思想与学说。奈良时期坚持的教育政策是“儒家+佛学”,但是以佛教为主。日本之所以实施以佛教为主的教育,是因为日本认为隋唐可以结束之前的割据的历史局面的原因是重视佛教。所以,在实施统治过程中,掌权者重视儒家和佛教,但是更为偏爱佛教。
(二)教育领导的体制
国子监是唐朝开展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也是掌管全国教育活动的机关。祭酒是国子监中最高的行政长官,在地方设置教育的长官,称之为长吏。可以说,唐朝在实施教育管理的时候是设置了涵盖中央和地方的,比较完备的两级教育体制,促使教育事业得到稳定的开展。此外,唐朝设立崇文馆,这是由东宫进行直接领导的机构,全国的医书均在这里接受保管。对于其他性质的学校,唐朝也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其实施管理。
日本大约在五十年之后,将这套比较完备的教育领导的体制引入到日本。依据《大宝律令》文献资料可以知道,日本在其京城设立了大学寮,在地方设立国学,由中央进行直接形式的管理。同时,日本设立了雅乐寮以及典药寮等专门属性的教育机构,分别由中务省等实施直接形式的领导。
(三)学校教育的制度
唐朝时期,为了满足封建社会对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从中央开始建立官学。此外,中央在设立国子学的同时,也设立四门学、广文馆、算学以及医学生等教育机构,促使教育工作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开展。唐朝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官学教育制度,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立学校的数量比较多,且种类也比较多。第二,学校的管理等级比较森严。各级学校均有自己的招收条件,依照学生呈现的品级确定入学的资格。第三,学校的开展形式比较多样,如正规的学院教学,教育研究,以及师带徒等形式。
据《大宝律令》文献资料显示,日本仿照唐朝实施的官学制度对学生开展教育,并制定了贵族学校的教育制度。大学寮中设立一名大学头(也就是校长),六名教育官员,九名教官。同时,日本对学生入学的条件也是有着明确的规定,不能随意入学。
(四)教学内容
唐朝时候是树立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教育导向,道家思想为辅的教育方针。所以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主要是对学生开展儒家思想的教育,以正经和旁经为主。正经也被称之为大经,含《左传》和《礼记》。但是会因为学校的性质不同而进行不同学科的设置,所讲授的知识也不相同。国子学和四门学在对学生实施经学教育的时候,必须是依照大经——中经——小经的顺序开展学习。后来,唐太宗为解决儒学门类较多,章句比较繁杂的问题,让祭酒孔颖达和颜师古进行《五经正义》的撰写,审定合格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成为官学教育的统一教材。
日本受到这种教育文化的影响,奈良时代开展的学校教育均是以儒学经典为主。在推行的教科书中,将唐朝的儒学教育内容照搬过来。课程也分为大经——中经——小经的模式,并将《论语》制定为学生必读的教科书。这种教学模式,为日本培养了很多的人才,为后期的社会改革提供人才支撑,对日本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五)学校管理制度
唐朝在实施学校教育的时候,关注学校的管理制度的开展情况,以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儒学教育。唐朝实施学校管理的时候,对考试内容和假日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学生在接受官学教育的时候,可以得到两种形式的假期,分成长期假和短期假。长期假是由田假和授衣假构成,每次放假时间为一个月;短期假是常规的旬假,每十日放假一天。官学的考试时间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分成三种考试方式,巡考、岁考和毕业考试。巡考是对学子十日知识学习的情况开展考察;岁考是对学子一年的知识学习情况进行考察;毕业考试是对学生的全部知识学习进行考试,考试合格的学子可以被分配官职,或者是进行深造。
日本受到隋唐的学校管理制度影响,也对学生实施休假制度。每十日放假一天,在放假之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考试,每年的七月份开展大考,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如果学生连续三年被学校评定为下等成绩,会被进行退学处分。
三、隋唐燕乐对日本音乐(雅乐)的影响
(一)隋唐燕乐的传入
隋唐是我国古代教育文化发展比较昌盛的时期,出现各种教育文化,如隋唐燕乐和服饰文化等,对后世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基于隋唐时期昌盛的教育文化,邻国对此产生很大的向往,派遣使节来此学习,同时也有民间的商贾来此进行物品的贩卖。可以说,日本在隋唐时期和我国的交流比较多,四次派遣遣唐使和大量的学问僧以及留学生,对隋唐时期的先进经济制度、文化艺术、生产方式以及教育文化等进行全面性的吸收,在这一过程中隋唐燕乐传入日本。此外,当时有很多中国人东渡去日本,将当时的盛唐文化和理念传播到日本。如唐代比较著名的音乐家黄浦东朝就是这些东渡日本的代表人物,他将自己的女儿带入日本,在日本演奏当时的唐朝乐曲。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隋唐燕乐有效地传入日本,并对日本的音乐产生影响。
(二)隋唐燕乐对日本音乐呈现的影响
隋唐燕乐对日本音乐呈现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第一,对日本的音乐理论产生影响。音乐理论随着留学生的回国传入日本,如吉备真备在返回日本的时候,就把唐代的《乐书要录》全部带回日本,这对日本的雅乐理论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二,对日本作曲產生影响。仁明天皇是一位特别崇尚唐风并且酷爱唐乐的统治者,他在日本音乐史上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他擅长吹笛并且亲自参加多场雅乐演奏。同时,仁明天皇擅长对唐乐进行模仿,并依照唐乐特征进行作曲创作,如将《长生乐》改编成《永隆乐》。第三,对日本的能乐产生影响。隋唐燕乐内容十分丰富,含有独奏、百戏以及独唱等。百戏也被称之为杂戏,也是人们常提及的散乐。隋唐在开展宫廷宴会的时候,通常是先演奏散乐,再进行其他形式的演出。日本对散乐的重视程度比较大,也是先进行散乐的演奏,后期这些散乐户专门以进行散乐的演奏为世业,并受到国家的保护。
四、隋唐建筑理念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以长安城和平城京为例
(一)地理选择的影响
古人在进行房建的时候,十分重视建筑的地理位置,在地理选择的过程中,将阴阳思想进行融入,并且考虑周边的物产资源以及交通的情况。长安城在实施地理位置选择时就对以上因素进行考虑,并在以往地理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变化,将北极天中的思想融入建筑中。长安城在地理选择上具有特殊考虑,在继承以往天象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将西南隅的宫城位置改变成正北,因为紫微星位于正北的方向。平城京在建筑的时候就受到长安城的建筑思想影响,依照天象对宫城位置进行选择和设定,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二)罗城配备的影响
罗城在古代也被称之为外郭城,是在都城外围增加的一道城墙。罗城词汇是在魏晋隋唐时期出现的,虽然日后对罗城有着不同的称呼,但是和本文研究不具有较大的关系,进而不进行深度的考虑。但是日本只出现“罗城”一种称呼,并且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据文献考证是在公元678年出现的,正是长安城比较兴盛的时间。可以看出,日本的“罗城”是由唐朝“罗城”的称谓模仿而来的。根据对长安城和平城京挖掘的情况显示,日本罗城是一面罗城墙,并且是回廊形式的格局,和长安城的格局很是相似。通过这一历史现象可以看出,日本的平城京在罗城配备上是对隋唐长安城的罗城配备的一种模仿。
综合以上研究可知,教育文化是社会在发展中产生的一项沉积物,属于一种历史现象。同时,教育文化是对社会经验进行传播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有机体在理论层面的一种形态,具有较强的理论特质。隋唐是古代教育文化发展比较昌盛的时期,出现各种教育文化,对后世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安春.浅析日本服饰文化和苗族服饰文化中的历史记忆[J].东方企业文化,2014,(11):335+339.
[2]陈磊.隋及唐前期江淮社会风俗的特点与转变[J].史林,2014,(03):29-35+189.
[3]李传江.隋唐时期的文化教育政策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32-33.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