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SNS网络对高校思想教育的影响

2018-03-19 16:20姜彦新李洪杨赫英迪
关键词:思想教育高校

姜彦新 李洪杨 赫英迪

摘 要:自媒体时代SNS作为一种社会网络服务软件迅速兴起与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高校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文章从SNS的起源出发,剖析了SNS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提出了SNS网络在自媒体时代基于SNS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关键词:思想教育;高校;SNS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2-0085-02

在以95后大学生为主的校园,各种不良信息的侵入容易让缺乏判断能力的大学生迷失方向,思政教育也肩負着比以往更加艰巨的历史使命。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李培根教授曾说过:“大学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知识的抵达,不是就业的抵达,而是心灵的抵达。”[1]高等教育阶段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不只包括专业素质,还包括超越专业知识传授的德智体美融合发展的教育。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各种流行思想的先行者,也成为当今社会新媒体技术的先行者和主力军。自媒体时代,SNS网络兴起并发展,对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利用好校园 SNS 网络,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和素质教育,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SNS的起源与发展

SNS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络软件,是专门为人们提供互联网应用和服务而兴建的互联网空间。它的最初理解源于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创立的六度分割理论,每个人可以通过朋友的朋友,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需要的时候,可以得到“朋友”的帮助。[2]后来,人们将现实中的社会圈子搬到网络上,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络社交关系,就出现了SNS社交网站。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狭义的网络社交平台是以交友、聊天、视频分享、游戏、社区及音乐共享等多种社交需求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交流平台。

中国社交网络经历了大起大落,目前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国内最早的社交软件始于UUZone,后来人人网、豆瓣网、51.com等SNS网络社交系统在国内迅速兴起,2009年“抢车位”、“偷菜”等网页游戏盛行起来,许多大学生为了在好友排行榜上争上游,不惜定个凌晨两三点的闹钟,就为了及时抢占那些在凌晨空出来的车位,偷到别人菜园的菜和农场里的小动物。那段时间,SNS概念的网站着实火了一把;2015年,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洗礼下,人人网下线站内信功能,渐渐退出公众的平台;2016年“微信经济社会影响力报告”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微信用户平均好友数量达194人,是两年前的近2.4倍。[3]由此可见,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自媒体时代,具有综合IM+SNS多种功能的微信再度成为公众的焦点,把SNS推向了新的高峰。

二、自媒体时代SNS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校园SNS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方式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许多大学生把网络社交当作一种新的生活和交友方式,学生们热衷于网络社交带给他们的乐趣,甚至甚于现实交往,这势必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性格培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一)为大学生提供交友平台,满足其社交需求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思维灵活开放、生活经验欠缺,又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群体,他们喜欢交往,希望有更多的朋友。SNS作为新兴的网络社交方式顺应了社会,满足了大学生的交往需求,更容易得到大学生的青睐和认可。

校园SNS源于真实性和实用性,人们在社交网站上所用的资料大部分都是真实的,甚至于姓名、联系方式、头像及朋友圈发的照片都是个人的真实体现,他们可以通过这种网络社交平台找到自己的朋友,随时和同学、朋友互动和交往,满足了大学生的交往需求。

SNS还能够扩大交友范围,大学生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社交网站找到他们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自己需要的人,这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在网络世界里的真实体现。可以说,SNS网络社交既满足了大学生们的交友需求,还为他们展示特长,张扬个性提供了平台。

(二)扩宽大学生的视野,为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平台

大学生可以通过SNS社交网络将自己所听、所见、所想时时共享,不断更新状态,发布相片、视频,共享思想精华。他们随时将自己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感受到的喜怒哀乐,看到的精品美文,通过网络与朋友共享,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

大学生利用网络社交软件的各种功能,互相点赞、评论、发表情,满足自己期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心理,在朋友面前展现自我,体现自身价值。

(三)信息传播及时快捷,满足大学生获取社会知识的心理需求

当今社会,中国已迅速进入4G时代,在信息加速的背景之下,随着手机、电脑等功能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登录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没有了时空限制,可以随时更新状态、发表评论、转发信息,让朋友圈的人共同分享自己获得的知识和资讯,SNS成了朋友间即时传播信息的有效平台。

传统媒体需要排版、编辑等烦琐工序,捕捉新闻线索后还要经过审核才能公开发布,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实效上的落后。而SNS的发布方便、快捷、及时,几乎可以是同步推送,人们可以第一时间在个人的微博、微信及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中发布见到的新闻图片和视频影像,让朋友们第一时间了解所见所闻,掌握最新的社会动向。如:韩国朴槿惠亲信门事件发生后,朋友圈中经常会有韩国朋友发布当地游行示威等情况,让人们深处异地也能随时了解社会动态。大学生充满着对社会和知识的渴求,他们能够通过SNS网络迅速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知晓最新的前沿新闻,获得大量的社会信息。

三、自媒体时代SNS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情的存在都会有两面性,自媒体时代,校园SNS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

1.部分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容易沉迷于网络而忽略现实的学习与生活。高校课堂上不乏很多“低头足”,他们能够在教师的监督下回归课堂,却无法摆脱对手机、对网络的依赖,甚至因为注重网络交友而忽视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业发展。

2.个别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他们仅仅将校园SNS当作个人的宣泄和表达的空间,发布状态时抱怨满满,愤世嫉俗,忽视社会的影响,给同学和朋友传达了负能量,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3.SNS网络缺乏相应法规管理。一些道德缺失的人会利用大学生的单纯和善良,在朋友圈发布虚假信息,传播虚假新闻,不仅欺骗大学生的情感和钱财,还对大学生的心理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自媒体时代SNS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平台和手段。

四、基于SNS网络的高校思想教育策略

(一)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与情绪变化,做好正面引导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通过SNS网络社交系统宣泄情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校园里随处可见“低头族”,以至于大学校园里出现了“放下手机,回归课堂”的倡议。学生工作者应该重视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在做好思想教育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他们能够在另一个舞台展现自我,加强与现实生活中朋友的交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尽量缩短与学生的距离,通过SNS网络社交把学生加为好友,关注学生发表的状态、言论、图文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及情绪的变化,进行有效的思想沟通,及时做好教育预警工作。

(二)传递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SNS网络社交系统为人们构建了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交空间,师生之间可以平等交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社交系统,学生们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某些事物的看法随时发给辅导员,便于辅导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同时,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借助SNS平台发布健康积极的讯息,让学生能够随时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把思想教育工作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增强辅导员与家长的沟通,建设校内外共同

监督机制

大学里很多学生来自外省市,他们远离父母的管教,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难免会抵制不住各种诱惑,丧失学习兴趣,放弃奋斗目标,甚至影响学业。高校一名辅导员负责管理上百名学生,很难保证对每一名学生的监督和管理都及时到位。因此,应该利用SNS网络信息的便捷性,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通过建立教师与家长的微信群、QQ群等,互通信息,达到校内外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保证每名学生健康发展,顺利完成学业。

《中国青年报》曾发表一篇题为《如何打造“网络一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文章,该文章指出:思想教育建设要以心灵为核心,它需要在人的心灵上搞建设,在人的思想上做工作。[4]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自媒体时代,受互联网传播等因素影响,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高校要在遵循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基础上,着眼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现实困惑,发挥SNS网络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杨桂青,苏文师.李培根院士:大学教育最高境界是心灵

的抵达[N].中国教育报,2015-03-04.

[2]鲁宏,黄鹏,崔政等.Web2.0时代的网络传播[J].河北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3]古玉立,李大鎏.从Face book到校内网:我国校园SNS

網站发展分析[J].南方论刊,2008,(7).

[4]叶雨婷,刘一凡.如何打造“网络一代”大学生的思政教

育[N].中国青年报,2016-12-09.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高校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