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久华 郑建明
摘 要:教育部号召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文章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从课程群的内涵出发,阐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并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希望为其他高校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1-0053-02
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深深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行业,也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启动了“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要求高校加强本科的教学团队建设,更加深入地进行本科教学改革,上海海洋大学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对不同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进行建设。劳动人事方向是上海海洋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之一,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工作培养人才,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课是本方向的主要课程。为了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并合理优化教师专长,我校结合地缘优势,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进行建设,以期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的合格人力资源人才。
一、课程群的内涵
课程群就是指把具有相关性或一定目的的不同课程编排到一起,组成一个“群”,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教授[2]。它有助于加强不同课程间的连接,使学生更系统地对知识进行把控,一般课程群的课程数量大于3门。
“团队”一词常在企业中运用,现已成为一种工作模式。它是指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3]。在高校中,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团队的组建显得尤为重要。课程群教学团队突破以往只围绕单一课程的模式,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系统性地规划学科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核心课程的建设的同时整合各专业课程内容,从而达到作用最大化。上海海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团队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培养方案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系列课程,并把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操作课进行融合,以系列课程的形式进行教学改革和建设,团队成员梯队结构合理、教学目标一致,彼此合作。教学中不同课程形成有机体系,教学内容彼此衔接,作用明确。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不仅是相应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的号召,在教学中也是实际的需要,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各课程内容联系紧密,并有一定的顺序,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主干课程的学习是帮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形成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结构和能力,其他每门课程关注各模块内容,有自己的侧重点,彼此间相互衔接。课程群的建设有意识地让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更加澄清该课程在整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这有助于学生系统了解课程间的关系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框架。
(二)有助于加强课程间彼此促进和相互制约
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由六大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彼此连接,单独模块不能脱离其他内容而单独存在。在以往教学中各科教师各自为政,根据自己的课程内容进行设置,缺乏各模块内容之间的衔接,关于教学方法和内容也很少进行沟通,导致有时课程内容重复,课堂活动相似,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让教师的教学陷入被动。课程群的建设可以让教师之间互通有无,一个课程的创新和改进可以促进其他课程内容的创新和改进,彼此间互通有无,避免了重复现象,课程内容也更为协调。
(三)有助于促进教师间的团队学习,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
大学教师群体属于松散型组织,平时彼此联系较少,关于教学的沟通就更少,即使有些教师想要分享和表达也找不到合适的途径。课程群的建设能够使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有机结合,为团队成员提供平台,加强成员间的交流互动和思想火花的迸发,协同备课,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提升集體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能够让教师间加强联系,提升科研水平和完善自我。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
为了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群,我们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制定了课程群建设总体思路和目标,根据上海海洋大学办学定位、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对课程群建设进行规划,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并应用到平时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培养中。具体的内容如下。
(一)梳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群体系,明确课程结构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了很多课程后,并不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综合能力的提升很难实现。为了避免这种问题,上海海洋大学融合心理学、管理学、法律等相关学科,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梳理,明确课程群体系及各课程的逻辑关系,明确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最终达到体系完整、逻辑清晰、内容翔实的学习目标。依据这个目标,我们将劳动人事方向的专业课程群细化为三个层面:基础层、专业层和操作层。“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为基础层,提供的技术和方法贯穿于行政管理学习的全过程,是一个综合应用的工具;专业层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核心,由与公共管理密切联系的“人员素质测评”、“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社会保险”、“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各模块组成,分别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模块进行深入学习,厘清了本课程群的关系;操作层在学习了专业层内容之后,“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实务”以实验课的方式实际上机进行操作,增加理论知识的运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三层课程体系的确定,使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系统化,同时也使学生比较明确课程间的关系,为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逻辑关系见图1。
(二)建立分享式模块教学团队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涉及领域广、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光靠一个教师的力量很难完成深入的教学,本课程群将结合上海海洋大学教学管理规范和课程的需要,在课程建设期间,我们尝试分享式模块教学团队模式。基于我校的要求和实际条件,本课程群教学团队成员还是分别在不同的班级单独授课,但和以往不同的是,团队成员建立微信群并在教学过程中不定期的召开教学研讨的会议,树立共同愿景的同时,从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系统的角度共同探讨及分享各自教学内容重点,以及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情况,在共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共同规划未来的课程内容和进度,分享新的观点及思路。同时,我们建立了一个共享资源的网盘,团队成员可随时把自己的资源上传,以供其他老师借鉴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发挥了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彼此间学科互补,有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并形成良性的沟通,进一步促进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资源共享,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在课堂中教学团队计划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提倡体验式教学方法和翻转课堂在课堂中的运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同时,本项目在团队成员中推广大量利用校内EOL平台和新方法尝试。在项目建设期间,我们运用“蓝墨云”软件辅助教学,部分教师把教学资源和录制的微课传上校教学平台和网盘中,同时发挥了传统课堂讲授和现代网络模式的优势。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我们对所有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加大“社会保险”、“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实务”的实验课比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测评”和“培训与开发”采用体验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建立了案例库,并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够自主学习。
(四)优化教师架构,培育名课名师
教师的高度决定了教学的高度,提升教学质量先要提升教师水平。本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共7人,均为博士毕业的中青年教师,工作经验5年以上且长期活跃在教学第一线。团队成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学科知识互补。团队所有成员教学经验丰富,思维活跃,愿意接受新理念和新事物,也勇于大胆尝试。
团队成员在建设期间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论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彼此分享、促进和提升,使课堂教学也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被学生推荐参加2017年度校“好课堂”的评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2015年获得校级重点课程建设立项,2015和2016年校讲课比赛中连续两年获得奖项,这为未来精品课程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项目多名成员在教学比赛中获得奖项,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五)优化课程考评指标,更加注重实际能力的提升
教学方法的改变必然影响到考评指标,本课程群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提倡學生“做中学”,加大课程中实践环节考核的比重,总成绩包括学生平时课堂作业、活动成果、实验作业水平等全面考核,改变填鸭式授课的弊端,期末成绩不再由最后的试卷所决定。考核方式的改变是学生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的表现,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主动向教师澄清疑问,期末突击复习的情况有所改善,他们更加轻松,压力更小。
参考文献:
[1]任晓宇,郭树荣,刘爱.高校教研室向教学团队的过渡与
管理[J].教育探索,2010,(11).
[2]张雪卉.“课程群”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高教
学刊,2015,(18).
[3]黄玉飞.高校教学团队的考核与管理研究[J].中国大学
教学,2009,(2).
[4]齐海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6,(1).
[5]张丽萍,刘东升,林民.“课程群”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
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
[6]扈婧,白丽荣.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衡
水学院学报,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