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8-03-19 20:24:52周新华
长沙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大学

周新华

(长沙学院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数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计算思维是指利用计算机科学基础概念进行问题解答、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一系列活动.我国早在2008年的“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中就有提到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并主要针对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1].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需要将思维能力放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将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任务之中.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基础课程不重视

由于计算机课程是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为了确保本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无法将过多的时间放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同时还面临着课堂学时压缩的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具备常用电脑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2].但是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贯穿小初高中的课程,多数学生在中小学就已经掌握了基础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在课程安排的时候,可能会减少计算机基础课程.而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重视同样也体现在部分高校没有重视培养学生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求大学生能够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即可,而教师在课程中仅仅是不断地利用课程进行刷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

1.2 个体能力差异影响了教学效果

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计算机能力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城市生活的学生家庭条件往往较好,对于计算机操作非常熟悉,对于基础教学课程不感兴趣,希望在课堂中干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而农村由于办学条件不好,许多学校没有开展计算机课程,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之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两极分化,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无法兼顾所有人[3].基础好的学生往往想要学习更深入的技术,而基础差的学生仅仅希望能够听懂所有的内容.对于已经掌握了基础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生来说,老师讲述的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激起学生的积极性;而对于那些没有掌握良好基础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生来说,往往无法较好的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下降.如何进行基础课程教学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感到计算机教学的乐趣、实现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升,是现代计算机教师主要研究的课题.

1.3 教学方式简单,教学内容没有结合专业需求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利用机房进行课本内容实践,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操作,而教师则在一旁负责指导.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学生专业相关特点,也没有进行学生计算思维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机学习的内容与专业之间没有联系,学生知识学会了一些软件的操作知识,但是无法学以致用,更无法与本专业相结合,在未来遇到问题之后,无法利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4].例如虽然学生掌握了Word、PPT等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方法,但是让其独立制作学习课件时,就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2 如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计算机课程的提出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科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从而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计算思维.任何专业的学生只要拥有了良好的计算思维,就能够提高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应变能力,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

2.1 创新教学方法

计算思维的培养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良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计算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式教学主要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探索或是小组讨论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讲解,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数据库知识中,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是如何储存数据的,从而引出二进制编码以及储存设备等知识[5].再比如,在学习网络技术时,可以提问无线网与有线网的区别、网络是如何实现数据传输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更好的导出网络传输介质、连接设备以及4G技术等概念.微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并在课堂之中向教师提出自己在观看微课视频之后所遇到的问题或是总结心得,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外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达到相应的目标.例如在掌握了PPT基本操作之后,教师布置了制作个人简历或是论文排版的任务,从而与学生个人工作与学习产生关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大学生计算思维的提升.

2.2 结合学生专业特色进行学习任务的布置

由于不同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对于计算机能力的掌握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有选择的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从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思维.例如教育专业的学习应当熟练掌握PPT、Word、PS、FLASH等软件的操作,这能够为未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制作相应的课件,从而建立良好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在未来工作中需要制作报表,因此可以强化Excel软件的操作.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需要注重专业特色,与学生未来实际应用相联系,例如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税金缴纳的内容时,可以利用Excel进行应缴税金的计算;而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成绩管理内容时,可以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学生平均得分、班级排名、各科成绩以及总成绩的计算.学生对于专业相关的学习内容往往会更加感兴趣,有助于实现计算思维的提升.

2.3 改革传统的评价方法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面,过去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来决定的,这种方法比较粗糙.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在课堂教学时是否主动参与、教师布置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等方面.例如在上机课程中需要注重学生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为学生设计相应的任务,而学生则需要独立完成任务.考核内容都需要凸显计算思维,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3 结束语

文章主要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工作与学习建立良好的基础,也能够更好的分析和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肖卓宇,黎妍,叶嘉笑,等.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7,(1):79-81.

[2]吕腾,闫萍.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设计原则[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7,(3):97-100.

[3]柳泉,张晗.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21):167-169.

[4]吕红,吕海燕,周立军,等.基于MOOC的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6,(12):37-42.

[5]罗芳,刘卫国.文科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研究——以"大学计算机"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35):155-156.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