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希万/山东省郯城县高峰头镇兽医站
中暑又称日射病或热射病,是炎热夏季最常见的热应激性疾病,它是由暑热天气,烈日暴晒头部过久,或舍内闷热,暑邪侵袭畜体而不能放散而蓄积体内,造成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失调,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呼吸系统机能紊乱而猝然发病。本病为南方地区牛夏季的常见病。
1.伤暑。当暑热季节、气候炎热、家畜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烈日暴晒之下长时间使役,或畜舍狭窄,通风不良,或夏天长途运输,车船过于窄小,加上烈日直晒,失于饮水,暑热薰蒸,汗出不畅,热不得外泄,轻者则为伤暑。
2.阳暑。伤暑重者,则热邪炽盛,由表入里,侵犯心经,则为“阳暑”。
3.阴暑。若牛在暑热烈日下劳疫,身热汗出,腠理开张,突受冷风侵袭,或被阴雨冷水浇淋,或休息时将牛赶入冷水池塘及河中,使牛受寒,毛孔闭合,汗不得外泄,热闭于内,致发阴暑之证。
1.气温在30℃以上,有太阳暴晒病史。
2.病牛有神经症状。具体表现为:(1)伤暑:伤暑为轻度中暑,证见身热出汗,精神沉郁,耳耷头低,四肢倦怠,步态不稳,呼吸气粗,口色发红,口干喜饮,四肢无力,脉象洪大;(2)阳暑:发病较急,身热,全身振颤,汗出如浆,气促喘粗,皮肤灼热,烦躁不安,前冲乱撞,继则神昏倒地,重者可见四肢抽搐,口色赤紫,呼吸浅促,脉微等虚脱症状;(3)阴暑:患畜精神不振,头低耳耷,寒战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腻,尿短赤。
3.剖检课件脑膜充血、出血、肺水肿,其它脏器无明显变化。
治疗前,先将病牛移到阴凉通风处,并用大量冷水泼头和身体,灌服大量冷盐水或冷水灌肠。然后应用下列处方 :
处方 1:颈静脉放血1 000~ 2 000 ml。VC 2 g,葡萄糖氯化钠注 射 液 1 500 ml,20% 安 钠 咖 注 射液20 ml(或25%尼可刹米注射液20 ml),一次静脉注射。出现酸中毒时,加5%碳酸氢钠注射液500 ml。
处方 2:安乃近注射液 50 ml,青霉素800万单位,庆大霉素10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l,肌内注射。
处方 3:5%碳酸氢钠注射液300 ~ 500 ml, 复 方 氯 化 钠 注 射 液400 ml(碳酸氢钠注射液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必须分开注射),10%安钠咖注射液30 ml。一次静脉注射,2次/d。
处方 4:2.5%氯丙嗪注射液15 ml,一次肌内注射。当病牛情况好转时可用人工盐300 g内服或10%氯化钠300~500 ml静脉注射,促进胃肠机能恢复。也可用25%硫酸镁注射液静脉注射。
1.伤暑。中兽医以清热解暑、化痰除湿、补充津液为治则。
处方 1:用清暑香茹散:霍香、陈皮、青蒿、佩兰、厚朴、生地各30 g,滑石 80 g,香薷 40 g,甘草、半夏各 25 g,苍术 35 g,竹叶 20 g,煎水服一日两次,连服2 d。
处方 2:香薷散:香薷、天花粉各45g,黄芩、黄连、柴胡、当归、连翘、栀子各30g,甘草25g。水煎去渣,蜂蜜为引,候温灌服。
2.阳暑。中医以清心安神,清热解暑为原则。
处方 1:用白虎汤加味:生石膏 100 g,知母、香薷各 60 g,甘草20 g,佩兰 45 g,朱砂 15 g(另研),郁金、石菖蒲各30 g。水煎去渣,候温灌服(朱砂先灌)。狂躁不安者,加钩藤、茯神;汗出过多,脉甚微者,加党参、麦冬、五味子。
处方 2:加味茯神散:茯神35 g,香薷、薄荷、菖蒲、枣仁、栀子、知母、黄芩、乳香、藿香各 30 g,连翘、元参各 25 g,二花、甘草各 20 g,煎水灌服。
3.阴暑。中药以除湿利尿,清心解暑为原则。
处方 1:加味三仁汤:香薷40 g,霍香、薏苡仁、苍术、厚朴、通草、金银花、厚朴各30 g,陈皮、滑石、半夏各 25 g,杏仁、竹叶、佩兰、甘草各20 g,煎水灌服。
处方 2:香薷饮加减:香薷60 g,连翘、藿香各 45 g,扁豆、滑石 30 g,甘草 20 g。水煎去渣,候温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