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交通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8-03-19 15:08温小栋张振亚王赛赛
关键词:宁波市宁波交通

温小栋, 张振亚, 王赛赛, 冯 蕾

(宁波工程学院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交通强国”的战略思想,要求切实加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国内各级政府和科研院所也正在积极规划国内交通网络。交通网络的发展涉及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1-3],包括交通建筑业、交通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交通关联服务业,交通引导产业的发展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这些说明交通产业的发展欣欣向荣。

然而,当前国内外对交通产业战略研究相对滞后,更谈不上在把握产业集聚和交通之间协同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及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使得宁波交通产业发展缺乏明确的指导意见。另外,产业所涉及的相关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各自为政”,产业链集成度不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如何实现交通与产业的协同,如何实现相关企业的优势互补,构筑宁波的主导产业集群,培育打造龙头企业,成为了宁波交通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十三五”是宁波交通发展的黄金时期,千亿交通建设投资更蕴藏着巨大的产业发展机遇,急切需要大力推进交通产业发展,做好交通相关行业的跨界大融合,带动全域产业发展,这对宁波市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

一、宁波市发展交通产业的背景

宁波交通产业界定明确,且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国家交通枢纽地位,为吸引交通产业投资,打造成面向东南亚的装备制造基地,促进交通产业集聚发展,拥有优越的基础条件。

(一)交通产业界定明确

交通产业的发展要以交通运输为载体, 打破就交通论交通、就产业论产业的传统思维。本文以“立足交通、突出宁波特色、瞄准市场需求、补齐明显短板、激发经济动能”为导向,对接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将其界定为以满足综合运输需求为核心衍生形成的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装备、交通服务等各类交通关联经济活动的集合,涵盖了交通建筑业、交通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交通关联服务业四大细分领域[3]。

(二)交通产业基础扎实

交通建筑业发展迅速。“十二五”以来,宁波市强化创新驱动,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政策扶持为导向,以要素保障为基础,加快推进交通产业集聚提升,交通建筑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交通建筑业相关企业已在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及养护等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延伸和拓展。

高端装备制造加速起步,成为重要板块。一是形成以汽车制造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轨道交通、航空装备、新能源车等新兴领域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涌现出吉利、华翔及球冠电缆等一批龙头企业;布局了具有产业链带动作用的中车宁波产业基地,截至2016年,中车基地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0.18亿元,同比增幅13%;完成投资7.3亿元,同比增幅1.4%,整车产能达到300辆/年。二是零配件引领国内外市场。本地企业生产的列车内装和电缆等零配件产品与国内同类企业相比,技术上均处于领先水平,发动机零部件、内外饰、底盘件、橡胶件、金属件五类零部件产值居前,凸轮轴、进排气管、发动机油泵、减震器、塑料件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其他如方向盘控制器、门把手、接头、开关、装饰条等产品国内市场份额处于领先地位。

交通运输业创新转型发展。宁波交通运输业坚持以交通供给促改革,补短板、降成本、减税费,推动交通要素资源优化利用,促进运输业转型升级,深入建设国家级公交都市。2016年,宁波市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产值141亿元,同比增长10%;率先在全国迈出“数字交通”向“智慧交通”的转变,全市完成各类智慧交通建设项目投资近4亿元,基本建成智慧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体系,交通运输业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交通物流融合、“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潜力巨大。

交通关联服务业融合发展势头强劲。聚焦发展市场交易、交通装备维修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关联服务业,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交通信息业发展前景广阔,体现在:一是移动终端普及,“宁波通”手机APP等移动终端为广大民众提供出行前、出行中等便民服务,截至2016年累计下载量已达 260万次,注册用户100余万人,日均使用量突破 27万人次[4]。二是积极发展车联网,将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十大重点部署领域之一,宁波车联网技术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车联网传感器、芯片、车辆终端生产及相关软件开发等三大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如博一格智能科技、均胜电子、宁波邦谷等。

(三)发展环境与趋势

国家政策有力推动交通产业发展要素的新集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把宁波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五圈”之一进行规划,明确了宁波以港口为代表的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并明确了宁波在浙东沿海城市中的龙头地位。浙江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宁波南综合客运枢纽等6个与铁路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加快杭州、宁波及温州三大机场交通中心建设,强化以宁波—舟山港为主的沿海港口发展格局,重点推进宁波舟山等沿海港口疏港铁路建设,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5]。

绿色化、智能化、轻量化指引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交通是降低环境污染、缓解能源压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终极目标[6-7]。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技术突破、科技创新与交通产业联动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物流等新业态模式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交通产业发展开辟新的空间[8]。交通装备产品的高品质、高效能、高适应和高智能成为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9],未来智能交通将会以宽带网、传感器、RFID、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支撑,通过多技术的充分融合,实现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正推动交通运输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10]。

二、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一)产业发展合力小

目前宁波市与大多数城市一样面临着交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综合交通市场上的整体竞争优势未形成,产业集中集聚度低,市场份额偏小[11]。其原因是,交通作为新兴产业,其关联度大,分布行业广,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尚未覆盖产业各链条,未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致使交通产业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与标准引领,产业融合乏力。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宁波市交通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企业发展速度放缓、竞争加剧,难以与国际上知名企业相媲美[12]。

(二)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弱

宁波市交通建筑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发展模式相对粗放,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少,关键研发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依然不足。在交通高端建筑领域的竞争力不足,龙头企业数量偏低,尤其在高速公路领域、特大桥梁、铁路、隧道、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本土企业受规模、业绩、资质等制约,很难与中国中铁、上海隧道、中国交建等中字头或者行业巨头企业同台竞争。

(三)交通装备产业集聚效应不足

一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匮乏。宁波研究型高校少,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弱,致使从事交通产业的高层次人才缺少,满足不了产业的发展。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系统和核心零部件研发基础薄弱,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三是现代智能技术应用不足,大数据与制造、云计算、仿真优化、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等技术装备应用不足。

三、对策及建议

(一)统筹协调产业发展

规划产业发展举措。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构建产业、交通和城市空间协同与交互融洽的发展规划体系,并着手研究和编制《宁波交通产业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在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与重点领域等方面做出规划。在产业规划的指导下,打破行业管理和地方行政管理壁垒,引导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同类企业、同类产业的集聚发展。

制定产业发展引导目录和行动计划。为进一步引导并提升宁波市的交通产业发展层次,充分衔接长期规划和“十三五”规划,出台《宁波市交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引导目录》和《宁波市交通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力量抓好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力争在最具优势、最有基础的领域抢先发展和率先突破。

(二)实施重点项目,补齐交通产业短板

突破发展交通建筑业。抓住宁波市交通建设重大机遇,以突破大型桥梁、隧道、轨道交通、机场等工程领域为重点,提升高端交通工程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一是做强市场主体,重点培育交通高端建筑领军企业,优先扶持较好基础规模企业。二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交通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推广“代建+监理”模式,推进交通工程建管养一体化发展,促进建设型企业向综合服务型企业转变。三是发展交通建筑新材料产业,围绕交通工程建设新需求,研发高性能沥青、高阻尼隔震橡胶、防水材料、涂料等交通新材料。

高端发展交通装备业。依托宁波市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瞄准交通装备业的新需求,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新能源汽车装备等三大领域。一是轨道交通方面,抓机遇、补短板、做大做强轨道车辆制造业。强化轨道交通统筹发展,突破整车制造瓶颈,重点发展关键零部件制造,提高产业发展的集聚度。二是航空航天装备方面,推进航空整机制造和航空关联制造跨越发展。以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为引领,提升通用飞机、无人机产业基地,在整机制造、零部件、航空新材料、航空维修等领域形成新优势。三是新能源汽车装备方面,重视轻量化技术与绿色材料科技革新,重点突破关键部件技术。重点发展汽车轻量化技术,积极突破核心零部件及基础材料,协同发展智能化充换电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四是高端船舶制造方面,以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手段,聚焦主流船舶产品和关键核心零部件。加快推动优势配套产品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发展,加速船舶和海工配套自主品牌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快速实现传统船舶制造向高端船舶制造转变。

优化发展交通运输业。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结合区域交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3]。以综合运输协调发展为着力点,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现代信息化技术,优化发展交通运输业[14]。一是港航物流业,重点做强港口运营主业,助力建成全球一流枢纽强港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航物流服务中心,加快港航运输、道路运输等传统优势行业转型升级。二是道路运输业,推进“互联网+”交通融合发展,强化物流园区和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电商快递和城乡配送物流发展。三是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以“综合绿色、智慧港城”为特征,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生态品质,努力构筑宁波市交通产业体系的支柱产业。

创新发展交通关联服务业。一是建设市级交通智慧云平台,统筹整合交通和物流信息资源,以云平台信息资源为依托,构建交通大数据应用生态体系;积极助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城市管理、自动驾驶等智慧交通产业关键技术。二是大力拓展服务区产业链,推动打造高速公路服务区特色小镇;推动“服务站+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站点综合开发模式,创新大型交通枢纽和地铁站点等综合开发模式,注重地下静态交通产业发展。三是培育交通装备金融租赁高端产业,加快推进专业大型租赁平台建设,重点发展飞机、船舶等交通装备租赁;加快完善与金融租赁相关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融资政策,完善企业整体发展环境,健全交通保险服务体系。

(三)形成产业创新原动力

实施领军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引进与宁波交通产业有互补和促进作用的领军企业,推动跨国知名公司和大型企业在宁波建设高水平的交通研发中心、生产中心、采购中心,扶持本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领头羊作用。

推进多主体协同创新。争取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大学及宁波工程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整合宁波现有交通产业资源,组建宁波市交通产业协同中心。搭建交通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工业试验平台、质量控制和检测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服务支撑。在人才引进、科研项目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产业研究院。

推进高端人才汇聚。筑巢招智,育引结合,努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院所、高校在宁波设立研究院,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大力度吸引创新团队和高端人才,通过各类人才计划工程,加快引进交通产业急需的领军人才。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研究路桥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发展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城市智慧交通,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技术研发;以全面提升城市交通品质与工程安全建设为目标,开展轨道交通核心系统部件关键技术攻关,加强轨道交通线网、牵引供电、安全保护技术的研究。

四、结语

宁波已基本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较为合理并有一定规模的交通产业体系,实现了交通产业延伸,向交通建筑业、交通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交通关联服务业共同发展的转变,形成了集研发、设计、制造、试验和服务于一体的多个交通产业集聚区,但与大多数城市一样,交通产业发展合力小,高端市场竞争力弱及产业集聚效应不足。为了实现交通与产业的协同、企业的优势互补,构筑宁波的主导产业集群,培育打造龙头企业是交通产业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千亿级轨道交通工程、汽车产业及航空为载体,基于产业全景图,挖掘交通产业发展市场潜力,按照“完善产业链、突破技术链、提升价值链”的产业发展原则,形成交通产业的发展对策。

猜你喜欢
宁波市宁波交通
繁忙的交通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小小交通劝导员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喜相迎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