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影响及启示

2018-03-19 11:20李鹏飞
关键词:信用卡商业银行银行

宋 华, 李鹏飞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合肥 230601)

一、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正蓬勃发展,消费金融是当下互联网金融的主攻方向,各大电商公司为了竞争,纷纷推出各自消费信用支付的新产品,如阿里巴巴公司推出“购物分期”“蚂蚁花呗”,苏宁推出“任性付”,京东推出“京东白条”。这些新的支付方式以及以阿里小额贷款为代表的融资方式,以其便捷、快捷、简单的特点正逐步改变传统的支付方式和融资方式,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占主导地位的支付和融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加剧,商业银行与商家的距离拉大,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中介作用下降,使得商业银行信用卡收入、支付等相关业务面临严重冲击[1]。

根据比达咨询的报告,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总体规模19.3万亿元,较2015年的11.9万亿元增加了62.2%,严重挤占了商业银行信用卡支付业务的空间。并且各大电商平台利用支付、信用、现金流等数据展开了信贷业务,如蚂蚁金服旗下的阿里小贷业务,截至2017年1月共发放贷款超过8 000亿元,即使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相较甚远,但考虑其发展不久及诸多有利因素,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要引起警惕。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影响

(一)对商业银行信用卡收单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由于平台优势占据线上支付的领导地位,且银行与之差距很大。对线下收单而言,银行更具优势。但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心逐渐倾向于线下,线下收单规模正大幅度增加,按照这种趋势,互联网企业有机会挑战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线下支付的地位[2]。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给商家更低的费率来博得商家的支持,前期给客户较大的优惠力度来吸引新客户的加入,可在一段时间内让客户养成消费习惯,形成消费粘性,而且二维码、POS机等支付方式较传统的信用卡支付更为便捷。尽管监管部门开始加大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却能创新出新的线下支付方式来应对新的监管政策,如一度被叫停的二维码支付又继续使用,各大互联网金融企业正以二维码支付抢占线下支付的市场。

(二)对商业银行信用卡分期业务的影响

尽管互联网金融推出的消费信贷账户只能在规定的用户中使用,然而其发展潜力很大。例如,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花呗”业务,天猫上使用消费信贷的客户无需支付利息的时期可达到确认收货后的下个月10号,蚂蚁花呗最长有41天的免息期。此外,互联网小微贷款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主要代表为“蚂蚁借呗”。蚂蚁借呗最高贷款额度达到100万元,后台根据订单金额系统匹配出额度。虽然目前其发展规模无法与商业银行相提并论,但业务办理灵活、快捷的优势会逐渐追近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消费信贷蓬勃发展的原因是国内消费信贷的空间很大,而银行更多关注的是大额、长期的消费信贷,小额信贷利润低、授信空间小,银行较少关注。

(三)对商业银行信用卡支付业务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在国民生活的应用,网购成为了国民经济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网购的蓬勃发展以安全、方便、快捷的特点促进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第三方支付的规模发展十分迅速,正在逐渐取代信用卡支付,成为国民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3]。第三方支付的资金来源多是商业银行,可见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商业银行有着无可替代的依赖,然而互联网支付的快速发展已使得信用卡支付业务受到严重冲击。

(四)对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的影响

首先,对于线上业务,大力推进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占绝对优势。一方面,在第三方支付中,互联网支付不断降低回佣收入来压缩银行信用卡利润,使银行的收入降低;另一方面,互联网线上融资发展了几年,互联网企业通过贷款获得利息。比如阿里巴巴公司的阿里小贷业务为小微企业提供了8 000亿元的贷款,而商业银行刚推出银行信用卡线下贷款业务,线上贷款业务还没开始,使得信用卡业务失去这部分盈利。

其次,信用卡刷卡手续费率降低,占银行主要收入的餐饮业的刷卡费率从2%降到1.25%,且银监会对信用卡的使用范围进行了严格限制,本就制约了信用卡的使用范围和盈利。同时,第三方支付企业将重心转向线下业务,用低廉的费率去抢占线下市场。互联网金融企业以价格换市场的代价一步步抢占着原本属于银行的业务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对信用卡线下支付业务造成影响,导致信用卡的盈利空间遭到挤压。

三、互联网金融产品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优劣比较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1.客户信息来源广

客户进行网上交易和支付要经过电商平台,电商可以追踪客户的资金用途。而银行作为支付行为的结算被第三方支付公司所阻隔,无法获得与客户直接对话的机会,更得不到这些资金的用途,也无法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互联网金融企业最核心的优势是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各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自己的信息来源优势为客户定制个性化服务、授信额度和风险管理。

2.平台建设具有优势

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建设平台逐渐得到发展,各大电商企业从交易服务平台发展成为信息服务提供商。各大电商平台利用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设计出新产品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保持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尽管现在各大银行发展了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平台,但是相较于互联网企业,银行的电商平台才开始发展。各大电商可以通过平台优势整理数据、信息反馈、互动营销,从而形成集成化平台优势。

(二)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优势

1.风险管理能力强

银行发展多年,银监会对银行的管理经验丰富,对银行的各项规定使银行能够达到有效规避风险的作用,使得客户对银行的认知是几乎不伴随着风险。而互联网金融企业由于起步不久,虽然在不断完善中,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应对风险管理的机制。互联网金融企业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风险评估模型、分散化的融资对象等方面的优势值得商业银行借鉴。

2.具有政策经营优势

商业银行拥有金融特许的优势,能够应对银监会的监管,较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具优势。互联网金融企业才开始兴起,监管存在漏洞,随着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监管政策的完善,监管力度逐渐加强,如虚拟信用卡叫停,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也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的影响。

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启示

(一)借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各大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但商业银行不应仅仅将互联网金融视为竞争对手,更应该学习借鉴其发展模式,对于以后推广信用卡业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多家银行已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展开合作,如中信银行与阿里巴巴、腾讯合作。各大银行在设计信用卡时应充分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精神贯彻其中,如更新信用卡的支付方式,银行各部门应该协同合作,目标一致,设计的信用卡不仅可以线下刷卡,而且要积极推进线上业务[4]。此外,在设计信用卡时要考虑互联网的体验精神。如今,招商银行借助微信平台的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为客户提供信用卡服务,客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账号查询、转账、激活与注销等业务,还有交行的周周刷等,无不体现出信用卡业务已借鉴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精神。

商业银行在学习借鉴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劣互补。一要借鉴其他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的经验。二要关注互联网金融企业业务的潜在风险,把合作业务的风险控制在监控范围,不让第三方风险传导以影响商业银行。三是积极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研发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营销。

(二)产品创新注重客户体验和个性化需求

随着互联网金融走向每个人的生活,互联网金融“客户体验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互联网金融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提高其竞争力,吸引客户长期投资,进而获得收益。以阿里巴巴公司的余额宝业务为例,客户无需了解专业的投资知识,只需将资金放在余额宝内,每天可以看到收益,利率高于商业银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并且流动性远远高于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对客户而言,在没有较高风险的前提下,客户更愿意选择将资金转向收益高、流动性强的余额宝,而不是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或者定期、活期存款。该产品的设计集中凸显了方便、简单、普遍性,利用互联网的长尾效应积累大量的客户和资金。

客户与商业银行直接联系的中介是信用卡,商业银行为吸引和积累客户,在设计信用卡时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方便客户,把客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商业银行设计信用卡时可以引入客户体验机制,广泛征求客户的意见,在产品体验中心实施测试与评审,尊重客户的意见,改进与补充信用卡的功能,使产品在推向市场之前能得到充分验证,这样才能让信用卡更容易被客户接受[5]。目前最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信用卡是DIY信用卡,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设计信用卡,银行给予客户充分的自由度,使其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中充满竞争力。如今,建行的My love信用卡既能实现客户个性化定制,又能以情感的共鸣去刺激客户的购买欲望[6]。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定制服务,更有利于增加信用卡的吸引力,并且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定制情况,分析客户的偏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

(三)利用新兴媒介进行营销,活动设计添加互联网元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新兴媒介出现,受到80后、90后的追捧。许多广告商将目标对准新一代青年人,新兴媒介的产生就是为了迎合青年一代的兴趣,如网页广告、视频广告、搜索引擎广告等。微信和微博是如今最受青年人追捧的社交平台,由社交平台形成的粉丝效应成倍增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逐渐被广告商所青睐[7]。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商业银行应转变思路,将要营销的内容投放到新兴媒介,使营销内容在朋友圈中传播。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名人的宣传效应使得许多粉丝为此买单。由于投放的内容是通过青年人进行传播,商业银行必须对营销内容进行包装,多与大众热点相结合,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吸引大众转发和评论。如招商银行信用卡客服曾经开展“你狮吼,我买单”的营销案例,客户只要向信用卡中心发送“我要星巴克”的语音,就有机会赢取免单的优惠。这种活动增加了银行与客户的互动,是借助新兴媒介营销的成功案例。

(四)建设和推广移动客户端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特别是青年人很少去营业厅完成各种业务。支付宝为国民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客户可以在家完成电费、水费、燃气费的缴纳,手机话费的充值,转账,投资等活动。支付宝提供了如此的便利,人们的生活方式倾向于简单、快捷,商业银行若要吸引这部分客户,必须将发展的重心从实体营业厅转向虚拟网点。有研究表明,移动客户端的访问时间是电脑访问时间的十倍,移动客户端已是客户与银行的主要中介方式。商业银行应集中打造银行信用卡客户端,形成一个集成化的服务平台,让客户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各种业务,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进而受到客户的青睐,形成客户的粘性,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如平安银行推出“壹钱包”,致力于打造一个生活服务、理财服务、健康管理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其他银行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推出了信用卡移动客户端,提供了信用卡服务等业务。

(五)深入挖掘大数据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与信用卡业务结合可挖掘出数据的价值,可以吸引新客户,进行风险管理,增加老客户的粘性[8]。信用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掌握了大量的客户与商家的POS信息,但对于数据的挖掘更多停留在客户的消费信息,没有一套完整的挖掘信息的系统,特别是支付与授信结合方面。电商平台利用数据优势完成了银行无法完成的任务,如阿里巴巴的蚂蚁花呗。

利用大数据可以进行授信差别的区分[9],如建行利用数据进行授信的动态管理,客户在一段时间内消费金额不高时会降低日常透支额度,客户也可申请增加额度,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授信额度的资本占用。利用大数据通过后台进行匹配评级、差别营销,如中信银行根据数据将客户分为高、中、低级,对于不同等级的客户实施不同的营销方案,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完成营销,而且避免了资源浪费。

[1] 王东,马一莎.互联网金融浪潮下的信用卡业务发展之路[J].中国信用卡, 2013(11):34-38.

[2] 吴静瀛,周莉凡.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卡业务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信用卡,2015(2):28-32.

[3] 杨乐志.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金融经济月刊,2016(6):60-61.

[4] 梅艳玉.简析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卡业务的影响及启示[J].现代企业文化, 2015(32):120-120.

[5] 孙文胜,陈宗义.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盈利性问题的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8-42.

[6] 宋丹蒂,夏青.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卡业务的变革与启示[J].中国信用卡,2016(2):32-35.

[7] 付春红.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竞争融合[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8-70.

[8] 罗长青,李梦真,杨彩林,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1):54-58.

[9] 胡朝举.大数据领衔:商业银行的经营与营销策略转变[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95-101.

猜你喜欢
信用卡商业银行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信用卡资深用户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信用卡诈骗
办信用卡透支还债夫妻均获刑10年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