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瑛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孝感 432000)
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求职能力,对传统的创业进行创新,能够促进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大数据视域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提供了众多的信息,院校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是在调查中显示,高职院校中的创新创业课程普遍呈现出片面化、零散化、短视化的特征。其具体的特征是:高职院校中所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部分都是根据企业的管理学角度进行课程开设,根据已经成功的企业案例进行讲解,没有从创业心理学以及社会学进行详细的讲解,忽视了企业中的法学还有成功学的知识讲解,这就导致学生对创业只停留在片面的案例部分,没有从实际出发。其次,高职院校中所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仅仅在某个学期或者教学阶段进行课程的开设讲解,没有将其系统的贯彻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学校对这项课程的重视度低,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只在学生毕业的前一学期才会开设,没有重视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联系,使得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非常零散。最后,根据对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讲解时,普遍存在一种为了应对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焦急心态,注重对创新创业实际需要进行指导,没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培养充分认识,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出现短视化的特征,这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我国教育部门在2016年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的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且要对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以及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1]。这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带来了新机遇,同时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带来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在对创新创业课程教育进行设计时,要充分根据学校教学理念,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及原有教育经验,进行积极探索,从而找到符合自己学校特点并且具有时代性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2]。
大数据带来大量的发展信息,随着信息新技术的普及应用,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目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经将课程纳入了教学中,但是对课程的设置以及管理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管理,教学方式还有待完善。针对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办学特色进行结合,从而对课程进行优化改进,促进课程完善,根据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式。还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这门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教学模块的课程设置是不一样的,创新创业教学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课堂形式要比其他教学模块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的普及,根据调查,部分高职院校中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还没有与信息化技术进行充分的融合,使得教学内容比较落后。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部分还只是对创业的基础知识及政策进行讲解,没有对创新层面的内容进行讲解,使得创新层面的人才培养比较少,在高职院校当中,要注重对创新层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引导,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大数据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学应该与高质量的数据思维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形成系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创业务实训练等课程体系,不能够照本宣科的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讲解。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完善,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其基础模块就是通识类模块,同时这一模块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学生后续学习以及实践的保障,其还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常规模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通识类教学模块,其理论教学应区别于其他通识类教学模块的高深理论教学模式,它应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来进行内容的设置,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理解,从而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模块,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对创业基础知识进行有效掌握,能够对创业基本技能以及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学生通过对通识类课程模块的学习,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业冲动和创新精神,引导以及鼓励学生对创新创业进行思考和探讨。在大数据背景下,根据“重实践、轻基础”的理论,学校可以适当压缩通识模块的课程比例。这是因为在未来的创新创业教学中,可能会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视频教学模式,学生进行学习时,将不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能够利用大量的视频资源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注意将学生作为主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只在学生临近毕业前才开展教学,应始终贯穿在教学中,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类教育模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技能领域实现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就是专业类教育模块,它对学生专业技能提供了平台,同时让创新创业教育增加了实效性。在大数据视域下,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缺少对信息技术的教育引导,使学生对信息环境缺乏认识,因此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将其与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有效结合,对大数据时代下的专业创新创业特点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对信息化下的专业技能有所认识,促进学生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对专业课教师的分析能力、整合能力以及教学能力进行培训,使专业课教师能够在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适合学生发展的信息,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能够将信息技术融合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专业实训的时候,也可以在其中增加信息化的资源,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专业课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业精神,能够将自身的内涵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4]。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大多为学生工作室的方式,它是学生在校期间自主成立以及管理的,能够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在实践中,发现不足,能够通过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从而进行改进共同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微创业应运而生。学生的工作室项目多是微创业项目,通过微信、微博以及QQ等新媒体交流平台,来进行创业开发新项目。微创业有着风险小见效快的特点,能够让有创业意识的学生以最小的投资获得丰富的创业经验,为之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创业导师是学生创业中的核心成员之一,导师自身所具备的学术思想、创业精神以及技巧在与学生日常接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利用实践以及学习进行不断吸收和积攒经验,从而使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
这一模块是在学生通过对前3个模块进行学习以及实践之后,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其创业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后续支持教育模块可以有效的为学生的创业进行指导以及精准培训,根据之前学生的创业经验,对有意向的学生精准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创业难度降低。创业导师可以担当创业顾问,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与专业的解答,从而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性,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是构建在大数据环境下的一个服务化平台。除了在线教学以外还有在线经验交流环节,为学生提供有效数据支持。此外,平台可以打破学校的传统创新创业培养思路,建立多点多路径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创业交流平台多元化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高职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知识理念与市场机遇,从而促成共享型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4个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支撑,在各个学科专业教学中,都要加入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使其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要与学院本身的特色进行融合,根据年级段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创新创业课程,使课程能够始终贯彻在学校的教学活动,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式之一,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还要增加创新方面的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