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陈 媛,张雪然
(国网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确保学生安全是高校的重大政治任务与长期战略任务。近年来,高校事故时有发生,例如,2017年1月凌晨,一名大学生试图从某荷塘北岸跨过冰面到南岸,走到荷塘接近中心区域时不幸溺亡;2017年5月,某大学院内发生起火事故,初步查明起火原因为电路故障所致,未造成人员伤亡。这些事故均对生命、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安全稳定。高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动辄上万人,一旦消防、饮食、交通等安全管控不到,都会造成安全事故。对高校而言,无论是增强安全防范措施还是加强风险管控都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部在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工作的重要思想,把安全工作摆在教育强国建设更突出位置,时刻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1]。为贯彻落实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高校应认真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风险梳理,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做好整改工作,全力确保学生安全稳定[2]。
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和“全覆盖、勤排查、快治理”的原则,深刻认识学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体系、安全投入、安全大检查等管理工作,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职责分工,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做好全过程闭环管控。坚决克服学生安全管理薄弱环节,有效解决安全工作开展不平衡、安全制度执行不严等问题。对安全工作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大力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紧密联系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把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全面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隐患指的是违反法律法规等规定或其他因素所造成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缺陷;隐患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隐患的防控在于发现它、找到它。
心理危机类安全隐患包括:刻意隐瞒心理健康状况,不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测试;辅导员处置学生心理危机事件能力不足;卫生所人员处置权限受限等。
预防心理危机类安全隐患的防控措施包括:开展测试前说明测试目的,营造严肃测试氛围,端正学生测试态度;加强辅导员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置能力培训,制定并学习《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联建定点医疗机构,畅通绿色救治通道。
火灾事故类安全隐患包括:学生不了解火灾防控、处置常识;学生在公寓、教室内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房间无人时忘记切断设备电源或对设备充电造成火灾事故;学生在公寓内吸烟、举办生日聚会、联欢会等;学生教室、公寓灭火设备、线路等存在缺陷。
预防火灾事故类安全隐患的防控措施有:定期开展火灾防控、处置常识讲座,定期开展火灾处置演练;召开安全主题班会,宣贯防火知识及火灾急救措施;任课教师加强上课期间纪律管理,公寓管理人员每日进行巡视,建立每日通报制度;学管人员或学管组织人员每日进行检查,加大考核力度;执行定时断电措施;洗漱间配备公用吹风机;公寓内安装烟雾报警器;定期开展灭火设备、线路检查,更换有缺陷、过期设备等。
人身伤亡类安全隐患包括:因湿滑路面、高空坠物等造成的意外伤害;楼梯间、重大活动拥挤踩踏;电梯事故;节假日外出发生事故;楼宇坠落、床铺掉落、运动伤害等。
预防人身伤亡类安全隐患可采取措施:召开安全主题班会,加强教育,宣贯事故安全应对措施;制定并落实《学生重大活动应急处置预案》;节假日做好离校登记,掌握学生人身动态;安装高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阳台、窗边护栏;楼宇周边地面铺植绿植,软化地面;定期检修床铺松动、异响等问题;张贴警示标识,提醒学生脚湿时勿攀爬床铺脚蹬等注意事项;合理安排体育运动,在体育比赛时做好防护工作等。
安全风险指的是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强调的是风险产生的不确定性,包括是否会发生、什么时间发生、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等。风险是对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严重性的主观判断,风险的防控在于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发生的可能,降低危害等级。
心理危机类安全风险包括:因感情纠纷、亲人伤亡、家庭危机、作弊被抓、成绩不理想等造成心理打击;因生活贫困、外貌、生理缺陷、就业岗位差异等造成心理自卑;因长期浏览非法网站、书籍,接受非法思想造成心理扭曲;学生出现其他心理问题。
预防心理危机类安全风险的防控措施有:及时开展异常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安排专人进行24 h照顾与观察;视情况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必要时邀请家长来校处理;多渠道、多形式在学生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
健康卫生类安全风险包括:校内、校外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因海拔、气温骤变等原因引起的身体不适等问题。
预防健康卫生类安全风险的防控措施:预防校内食物中毒应严把食堂食材采购关,并加强食堂从业人员教育管理,严格做好每日食品留样工作;召开安全主题班会,宣贯外出饮食安全知识;做好离校登记,掌握学生人身动态,出现安全事件及时采取措施;定期宣传普及季节性、流行性疾病预防知识;建立学生网格管理机制;发现传染病疫情第一时间送诊;定期对学生教室、公寓开展消毒,对校园老鼠、虫害等开展消杀;加大流浪猫狗管理力度;学生出现海拔、气温骤变等原因引起的身体不适时,辅导员或班委成员必须及时送医处理并贴身陪护,避免学生独自在公寓房间内休息;视身体恢复情况及时与家长、送培单位取得联系,必要时邀请家长、送培单位人员来校处理;联建定点医疗机构,畅通绿色救治通道。
民族关系类安全风险包括:因生活习惯不同、语言文字不通、宗教信仰引发冲突发生暴恐事件;因内地公安机关开展登记、监控等管理措施引发不满情绪等问题。
预防民族关系类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加强教育引导,促进民族融合;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联欢活动;推广使用普通话;加强政策宣传,学生在校期间不得参与或从事宗教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性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团结的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建立学生网络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反恐演练;与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公安机关开展相关登记时做好释疑、安抚工作等。
群体舆情类安全风险包括:学生发生集体罢餐、罢课、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因真实事件引发的重大舆情;因虚假事件引发的重大舆情;学生在贴吧、微信群、QQ群、知乎等网络公众平台发泄不满情绪引发的重大连锁舆情等问题。
预防群体舆情类安全风险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时间分析事件原因并作出正确处置,如出现舆情事件第一时间在舆情传播平台作出回应;召开学生座谈会,收集并深入研究学生意见和建议;加强教育引导,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公安、信访机关建立联动机制等。
高校应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加强对安全防控措施的学习,通过持续学习,敲响警钟,提高全体人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并根据梳理出的安全隐患及安全风险,制定整改计划,分清职责,划分责任,限期整改。此外,高校还要对安全隐患治理资金需求做好分类,预留安全风险防控资金,站在“确保学生安全就是确保学校安全”的角度,把安全工作关口前移,进一步梳理确认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