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璇,刘春芳
(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肝胆病科,山东 威海264200)
《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临床上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胃病、口腔溃疡、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病、菌痢等均有良效[1]。《注解伤寒论》中第四卷载《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大黄黄连泻心汤条: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大黄二两、黄连一两”。我们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代茶饮治疗球结膜下出血取得良好疗效,举例如下:
例1:患者,女,33岁,2017年8月24日诊。外力致右眼局部球结膜下出血、范围较大,视力无变化,右眼略感疼痛、酸胀。小便黄,大便溏。舌淡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黄微腻,脉沉。用大黄6g、黄连3g开水浸泡代茶饮,每日1剂。服药1天感右眼不适减轻。继服2天右眼无不适,出血范围明显缩小、颜色变浅。再服2天右眼球结膜下出血完全消退。
例2:患者,男,81岁。有肝硬化病史9年,冠心病病史8年,高血压病史3年,2011年3月因前列腺肥大于当地医院行前列腺手术,术后间断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片治疗,后又因前列腺肥大分别于2014年3月、2014年9月住院治疗。2016年9月因慢性前列腺炎住院治疗。平素尿频、尿急、排尿不畅。2017年5月12日因肝硬化来诊。就诊后患者因家人生病住院而情绪波动,2017年5月19日复诊时发现左眼球结膜出血,口干、口苦,小便色黄,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大便调,时感饭后胃脘胀满、偶反酸,偶头晕、头痛。查BP 150/70mmHg,慢性肝病面容,左眼球结膜局部充血,前胸部可见散在蜘蛛痣,肝掌(+),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给予大黄5g、黄连5g开水浸泡代茶饮,每日1剂。服药3剂后,结膜下出血明显消退,口干、口苦、反酸、头晕及头痛减轻,尤感尿频、尿急、排尿不畅较前改善。嘱平素间断以此代茶饮,若出现大便稀且次数多、胃脘不适等情况则停服。
体会:球结膜下出血是由球结膜下微细血管破裂所致,因结膜压迫及自身凝血反应,故出血量少、呈鲜红的点状或片状。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少数患者因出血量多而有肿胀不适。通常结膜下出血7~14天可自行吸收。如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或血液病等则结膜下出血可反复出现。本病属中医“白睛溢血”,当属“血证”范畴。当辨证论治,若跌扑损伤者治宜活血祛瘀,热迫血行者治宜清热凉血,阴虚火旺者治宜滋阴降火,脾虚不摄者治宜健脾益气。《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本为治疗火热结于中焦、胃气不和所致痞证,现临床用治中上焦火热之证如吐血、咯血、衄血等均有良效。大黄苦寒沉降,可泻热、凉血、逐瘀,可用于血热吐衄、目赤肿痛、血瘀闭经、跌打损伤等。黄连苦寒,可清热、泻火。可用于湿热痞满、血热吐衄、目赤等。两药合用,治疗外伤、火热所致的白睛溢血效果较好。另大黄有逐瘀功效,可促进瘀血消散。不论何因所致“白睛溢血”均有血离经脉而产生瘀血,故用大黄以逐瘀。原方“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后去滓,分温再服”。麻沸汤是指将沸的热水。所以临床中用大黄、黄连热水浸泡代茶饮,是根据原文中用法演变而来,旨在“取其气,薄其味”,防止苦寒泻下败胃[2]。例2患者因情绪波动,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结于中上焦至热迫血行、血液不循常道故而出现血证,表现为球结膜下出血,故给予大黄黄连泻心汤以清热泻火止血。用药后不仅球结膜下出血症状改善,因前列腺肥大、慢性前列腺炎所致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等症状亦有所改善。前列腺肥大、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癃闭”、“淋证”范畴,可因情志失调、湿热蕴结所致。患者本有肝病,又因忧思、紧张太过,肝气郁结、疏泄失司,至三焦气化失常,加之素体脾虚湿盛、湿从热化、下注膀胱至膀胱气化不利,故而小便色黄,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口干、口苦、反酸因湿热蕴结中焦所致,而头晕、头痛也因气郁化火、湿热中阻而发,故治疗当以清热利湿、通利小便为主。大黄黄连泻心汤取得疗效,概因大黄泻热通经、黄连清热燥湿,两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而通利小便之故。
[1]王洪海,韩涛,段好磊.大黄黄连泻心汤的临床应用及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4):342-343.
[2]王国斌.大黄黄连泻心汤煎服法探析[J].国医论坛,2010,2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