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
(辽宁省朝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朝阳 122000)
传染性病原体侵入猪体,常见的方式是经口腔吞入或呼吸道吸入。通常要引起猪的感染,呼吸比摄入所需要的病原量更少,因酸性的胃液以及肠道内正常定植的菌群可抑制入侵病原体增殖。如果传染性病原体溅进眼睛,即使更少的病原量也能引起感染。某些病原体,特别是细螺旋体,能突破嘴和唇部的黏膜引发感染。有些病原体如丹毒杆菌可通过皮肤的伤口进入动物体,造成感染,而一些细菌可在皮肤内和皮肤上感染并增殖(如引起多脂猪病的葡萄球菌)。感染也可通过精子和精液在配种时发生,或被受到细菌严重感染的公猪皮包囊机械性感染。阴茎也可携带母猪阴户及其周边部位的阴道污染物进入阴道并造成感染。
传染性病原体可在猪体内不同器官上繁殖,嗜肠道病原体集中在肠道内,嗜呼吸道病原体集中在呼吸道内,细螺旋体和某些病毒在肾内增殖。而一些病原体在猪体内全身增殖。病原体传播的途径取决于其入侵以及进行增殖的场所,即器官。很多病原体生存在粪便中,而有一些可存活在尿液、阴道分泌物、精液、皮肤、唾液、鼻腔分泌物和呼出的空气中。
呼吸道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空气飞沫感染。病原通过飞沫在空气中的传播通常局限于10 m,但当条件适合时可以传播数千米远。处于相同饲养环境下的猪,尤其是在相同的猪栏或由栏杆分隔的猪栏,病原体的传染主要是通过猪身体间的直接接触或鼻对鼻接触引起。临床疾病是否发生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猪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病原体的毒力;病原体离开猪后的存活能力;猪摄入病原体的数量。
病原体的传播可在猪群内或猪群间以及跨国家之间进行。病原体在猪场内传播的方式类似于在猪场间的传播方法,但是每种病原体各自传播的主要途径相对不同。病原体在猪场内传播时,鼠、蝇、设备、空气中的灰尘和飞沫等都是最重要的途径。
不可能出现在猪场间的传播模式仍有可能出现在猪场内的传播。粪浆或固体肥料通常在具有共用排泄通道的猪栏间被运来运去,从而造成猪栏内且通常是猪栏间的猪直接接触传染。即使不存在猪栏间的直接接触传染,疾病也可通过空气中的灰尘进行传染。猪的呼吸道相当于真空吸尘器,可以将灰尘从吸入的空气中滤除,并附着在呼吸道黏膜上,然后通过纤毛摆动运送到喉咙,最终被吞咽下去。这一过程在猪出生时就发生了。因此,新生仔猪在其第一次呼吸时就吸入黏附有大肠杆菌的飞沫,使细菌进入仔猪的肠道。
普遍认为,因多种原因,仔猪仍能从其生身母猪那儿感染传染性疾病。很多潜在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梭状芽抱杆菌、梭形细菌、某些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可以通过母猪感染。但这种传播方式在很多危害更严重的地方性流行病病原体上并不会出现,这些病原体往往是仔猪在断奶后接触日龄较大的猪感染而来。
在青年母猪达到分娩日龄时,其对猪群中大多数危害严重的地方性病原体已经产生了强大的免疫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净化了这些病原体,并在临床上不表现这些疾病的感染症状。其主要通过初乳,以及部分常乳将全部的体液免疫保护力传给仔猪,从而使仔猪对相同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力。在断奶前,仔猪要么没有遇到地方性病原体,因为母猪没有排出这类病原体;要么即使遇到病原体,比如说飞沫或猪场的其他地方,如养猪人的工作服等,这些病原体的数量也比较少,而仔猪的母源免疫力能防止其感染。
仔猪在断奶后会暴露在大龄断奶猪和生长猪排出的种类不断增多和浓度不断升高的病原体中。此时仔猪处于极端的断奶应激状态下,同时体内的母源免疫力正逐渐消失,而自身的主动免疫力尚未来得及完全形成。当其逐渐长大时,猪群的总体重和饲养密度增大,同时对最大通风量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是,最大通风量通常是不够的,地方性感染开始引起临床症状,特别是呼吸道疾病。
控制疾病方法:如批次分娩、药物早期断奶,尤其是清群、隔离断奶和多点式生产,若能充分利用,可以打断其传染周期。
野猪是猪病的带菌/毒者。研究发现猪瘟/猪霍乱(CSF/HC)在野猪群中呈流态势,并会感染家猪。非洲本地的猪种是将非洲猪瘟(ASF)传到非洲家养猪猪场和其他国家猪的源头。野猪可能是疾病传播的一个危险因子。在美国,猪伪狂犬病通常由野猪传染给商品化生产的猪。
含猪肉制品的人用或猪用食品/食物禁止进入猪场。FMD、ASF、CSF/HC均可经猪肉制品传播到猪场。请注意,很多猪肉产品仅仅是经过腌制而没有煮熟,如火腿。PRRSV可在新鲜、生的猪肉中可发现。
已证实很多病毒可存在于公猪精液中,因此,重要的是要确保购进的精液不含病原体。这种风险可通过确保仅从已知病原体感染状况的有许可的公猪站购买精液来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