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理想的猪栏

2019-07-01 06:30林延军
牡丹 2019年15期
关键词:猪栏散文诗水管

小时候,我家老屋有一个猪栏,养了一头家猪,等猪差不多可以卖的时候,父母请卖猪佬上门来收购。卖猪佬说,收购有估价和按斤结算两种方式,但不管用哪一种方式,价格都差不多。父母希望卖个好价钱,故推辞说多养一个月后再卖,其间我家买饲料花了80元,一个月后又请卖猪佬上门来估价时,估价也只比上次的价格多80元。父母认为再养也是徒劳,怎么劳作,也比不上卖猪佬的精打细算,便答应卖掉那头猪。可是,当猪被卖猪佬赶出猪栏后,经过小院子,快到大门口时,猪又掉头快步乱窜回猪栏,卖猪佬又赶几步,猪又折返。哎,猪不愿意走,意味着买卖尴尬了起来。这时,父亲用一个大竹篓套住猪的头部,相当于蒙住猪眼,采用猪屁股朝外、猪头朝里的方式,一步一步将猪推出大门口,再交由卖猪佬赶走……

20世纪90年代,在我生活的村庄,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建一个猪栏。平时,猪吃一些剩饭剩菜,等猪养大后卖给卖猪佬以补家用,而猪粪则经过腐熟处理后可用于种田,当作蔬菜的肥料。父母认为养猪无法满足生活所需,于是做起猪苗买卖的小生意。

举目望去,在距离村庄不远的镇中心,新建的湖光市场在湖昌路共有6间临街而设的猪栏,每间面积约25平方米。猪栏外观基本相同,外墙贴了马赛克瓷砖,一根根钢筋竖在60厘米高的混凝土墙体上,旁边有一个仅1.6米高的铁门。父母当时就租了最靠近排污水渠的两间猪栏,第一间猪栏又隔成3个小猪栏,用于存放猪苗,而剩下的那间猪栏,便是父母晚上看护猪苗的蜗居之所。因市场靠近学校,人来人往,与乡村相比,我忽然感觉有种“城里人”的优越感,慢慢地,我们兄弟姐妹为了上学方便,主动要求住进了猪栏。

每隔一段时间,父母赴广西博白购回若干头猪苗供附近的乡亲选购。每当猪苗占满猪栏,不必说猪苗为了抢占地盘、抢食互相侵咬,斗得鼻红耳赤,也不必说猪苗感冒了,要找兽医给它看病打针,单是这些猪苗拉屎撒尿,特别是炎热的夏天,飘来一阵阵臭味熏天的猪屎气味,就令人呼吸难受。每当此时,父亲拿起水管,打开水龙头冲洗猪屎,为猪苗“洗澡”,我曾经常站在旁边观看。只见父亲按住水管的一边,水管马上射出冲击波式的水花。猪苗先是一阵惊慌,嗷嗷直叫,随着猪屎被冲走,水花又射向猪的头部、猪颈、后背和大腿,众猪齐跳乱窜,遇水而上,寻水而挤。不用说,天气太热,猪喜欢上冲水了。

往后的日子,父母便将冲洗猪屎的“光荣任务”交给我。我一靠近猪栏,猪苗马上从坐卧改为站立,虎视眈眈地看着我。我也学着父亲,按住水管射出冲击波式的水花,猪苗看到水花射来,纷纷乱窜,仿佛是动作笨拙的舞者,在跳着乡村舞蹈,享受着夏日清水的冲刷。当然,猪与猪之间也会打架,互相乱咬。母亲说,猪如果乱咬,到处受伤,这样就不好卖出去,便叫我去驱赶、调和“纷争”,我有时用水管向打架的猪喷水,有时拿起长棍打去。果然,猪安静地靠墙边站立着,眼睛睁得大大的,仿佛是在行检讨注目礼……

而我们兄弟姐妹在猪栏读书、写作业,忽然有一种“城里人”的便捷,走几步就到学校,再也不用走那么远的乡间小路。于是,我对母亲说:“妈妈,我以后就住在这里,哪也不去!”母亲说:“傻孩子,这是猪栏,以后你还要努力,住高楼大厦呢!”

猪栏进了一批猪苗,又卖掉一批猪苗。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从猪栏这个家门口出发到学校,上学,放学。读完小学又读初一,渐渐地,我们也跟着长大,父母又租了一间猪栏。同学见状,便叫我到他那里住,我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记得小学二年级有一次中午放学,那天市场刚好赶集,妈妈忙于卖猪苗,我则在猪栏门口淘米、洗米准备煮饭,被班里两位女同学看到,我与同学远远点头,挥手示意打招呼。想不到第二天,其中一位女同学走到我面前,举起大拇指称赞“乐于助人,帮助别人煮饭”。我告诉她,那就是我家,可女同学不相信。

后来,父亲调到食品公司担任负责人,我们搬离了猪栏那个家,也结束了猪苗生意。但父亲的单位还是与猪有关,从事生猪等家畜的屠宰加工。我家也住进单位宿舍,宿舍四周放眼望去,清一色的猪栏起码超过三十间。

长大后工作了,我结识了朋友,闲聊问其是从事何种工作,朋友答曰:“我是卖猪肉的!”我回复:“我还在猪栏住过呢!”我暗喜我们是“猪友”。而身边的同学好友权也租了2000多平方米的地,准备建猪场养猪。我不禁感慨,从养猪到卖猪,从杀猪到遇上“猪友”,再到住进猪栏包围的宿舍。我暗暗自嘲,自己与猪竟有如此的缘分!

如今,我们兄弟姐妹都读完大学,在不同岗位工作,我也住进小区高层。每逢过年过节回到家乡,我偶尔路过市场,脚步不由自主地走到湖昌路看一眼猪栏,昔日与猪共舞的时光历历在目。只是如今猪栏变成卖鸡的档口,成为卖鸡一條巷。忽然发现,我以前竟在猪栏住过七年,与猪同吃同住,感受着猪的气息,猪似乎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其实,人类蓄养家猪的历史源远流长,不过,直至16世纪才家喻户晓。在我国,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在村庄,猪是行者,而在猪栏里,它是舞者。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猪的典故或习俗。相传,姜子牙未受重用前,曾在朝歌菜市场当屠夫杀猪卖肉。周文王到集市走访,姜子牙便故意耍玩弄刀,弄出声响,做出各种怪异的动作,以便引起周文王的注意。而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里则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猪厚实的脊背、肥壮的躯体,无不昭示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红土地上燃起人们养家糊口的信念。

在猪的身上,我们看到憨厚、善良,看到勤劳、朴实,看到六畜兴旺、丰衣足食。猪是族群维系生活、解决温饱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猪,村庄似乎就没有泥土的气息。如果没有猪肉,餐桌似乎又缺少一道美味佳肴。步入猪年,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有关猪的元素、猪的话题、猪的气息如影随形,遍布大街小巷,演绎成人们一种生活的仪式感和一个时代的剪影。

我渐渐发觉,一个朴素的猪栏理想正在生长。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党群部)

作者简介:林延军(1984-),男,广东湛江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散文诗学会理事,广州市从化区作家协会秘书长。作品散见于《阅江学刊》《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散文诗》《散文诗世界》《中华文学》《文学教育》《广州文艺》等,入选《2017中国散文诗年选》《2018年中国散文诗精选》《2018中国散文诗年选》《2018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等选本。获广东散文诗年度作品评选一等奖、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等奖项。

猜你喜欢
猪栏散文诗水管
2024 《散文诗》征订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猪栏旧事
散文诗八骏
首席水管工
小赛和水管
散文诗(选二)
旧时农家养猪禁忌
《散文诗》刊征订征稿
马虎的水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