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阁
(黑龙江省林口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林口 157699)
中西医结合治疗鸡病,可达到优势互补,能使治疗达到最佳状态,可将养鸡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现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为例,用中西医药结合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在禽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以疫苗接种进行预防。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免疫失败而发病的情况,特别是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等都是发生在免疫鸡群。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除有特定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外,没有其他的特效药物治疗。对于这类禽病,可试用中西药结合进行治疗。中草药也有不少抗菌、抗病毒的药物,能起到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的作用。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除了有许多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外,还具有医疗作用的生物碱、甙类、挥发油等,特别是黄酮甙类等物质,具有抗病毒、抗菌、抗应激等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组方时相互协同、互相促进,扩大抗菌抗病毒的能力和范围,降低副反应,作用全面,又不产生耐药性。西药抗菌功能强、起效快,配合中药同时应用,可防止继发感染减少病症的复杂性。
临床某发病鸡群,饲养1 000只蛋鸡雏,于43日龄突然发病,病鸡近200只。精神沉郁,毛逆立,畏寒,许多鸡拥挤在一起,有些鸡伏地闭目呈昏睡状,驱赶时多数还能走动。鸡群中出现排白色水样稀便。饮水减少,食欲明显下降,脱水消瘦。过1~2 d病鸡增多,死亡3只。病理变化,胸肌腿肌明显出血,特别在大腿内侧及小腿出血严重。法氏囊严重水肿、出血呈紫红色,粘膜褶上有出血斑,内容物呈胶冻样。腺胃水肿,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肾脏肿胀,内里充满尿酸盐,呈花斑肾,输尿管内有白色尿酸盐等呈现典型的法氏囊病症状。
病例分组。从发病鸡中随机取出100只雏(剔出个别危重频死病鸡),分成2组各50只,A组为中西药结合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正常药物治疗。两组均不使用高免血清。其余病鸡也是正常治疗。
选择药物。A试验组用中药公英80 g,大青叶80 g,板兰根80 g,双花50 g,黄芩50 g,黄柏50 g,甘草50 g,霍香20 g,石膏20 g共末,分成6份,分6次服用。2次·d-1,连用3 d。每份用开水冲后晾凉,集中1次等分给每只病鸡灌饮,药渣可拌料喂饲。辅助西药,多种维生素二倍量,VA四倍量拌料,上午饮口服补液盐,下午饮肾肿解毒灵,每只鸡注射0.5 mL黄芪多糖针剂。B对照组除中药方剂不用外,其他辅助药物相同,并另加抗菌药物。
结果观察。2 d后A组鸡群精神状况好转,仅有少数鸡排稀便,食欲开始上升,死亡2只后再无增加。B组病情基本稳定,采食量稍有增加,死亡3只后也再无增加。4 d后两组鸡群都好转,B组鸡群活跃程度对比A组能慢1天,A组恢复的快。7 d后,A组大群精神状况良好,食欲正常,采食量为2 306 g(48只),平均48 g·只-1·d-1。B组也恢复正常,日采食量为2 119 g(47只),平均45 g只-1·d-1。B组没有A组恢复的快,正常50日龄鸡每d应采食50 g。
确保试验效果。一般治疗药物都是自由饮用或拌料采食。病鸡精神沉郁,饮水、吃料都减少,药量很难达到标准,死亡就会加重。为确保每只病鸡都能达到标准剂量,必须逐只灌服,才能起到治疗作用。因此A组鸡群比B组鸡群恢复的快一些,从采食量方面可以证明。
中药的治疗优势。中药组方中,蒲公英,大青叶,板兰根,双花,黄芩,黄柏都具有较广谱的抗菌、抗病毒和退热作用。板兰根、大青叶有清热解热、凉血利咽、消毒止痢,用于瘟毒症,抗炎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公英、双花、黄芩、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炎抗过敏,因本病热在内里,用黄芩、黄柏配伍可相互配合、互相促进其作用。霍香醒脾除湿,发汗解表扶正,增进食欲。石膏有强大的清热泻火作用,法氏囊病属内热性传染病,体温升高,其可起退热作用。甘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消炎止痒,有解毒能力,可调和百药,增加非特异性免疫。因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不需另外再加抗生素,还可预防新城疫等病毒病。
黄芪注射液可提高动物及禽类的免疫力,是干扰素诱导剂,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增强免疫系统的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起到广谱抗病毒抗菌作用,提高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对于禽病的治疗和预防起重要作用。
中药可提高免疫力。通过中药的治疗,主要调解机体的整体功能,提高免疫能力。病鸡并没使用高免血清,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恢复,由于病毒抗原的毒性很强,能耐过即获得了坚强的免疫力,鸡恢复后不需再进行法氏囊病的疫苗免疫。
目前中草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治疗和饲养保健。中药是对机体进行全面调理,扶正祛邪,恢复功能,平衡整体,还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西药抗菌能力强,起效快,但抗病毒较弱,因此中西医结合是最佳配伍,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