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显春
(黑龙江省汤原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汤原 154700)
本文介绍了鸭、鹅因食入因含有黄曲霉毒素或肉毒梭菌毒素的饲料而导致其发生中毒症的病因、症状、病理和防治措施。
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对人、畜和禽类都有很强的毒性。黄曲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玉米、花生、水稻、小麦等农作物都很容易滋生;豆饼、棉籽饼和麸皮等饲料原料也可以被黄曲霉菌污染,发生霉变。鸭鹅中毒就是由于采食了大量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和农副产品而导致的。
临床症状:中毒后的临床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鸭、鹅的年龄及摄入的毒素量。雏鸭对黄曲霉毒素最敏感,中毒多呈急性经过。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甚至废绝,排白色稀便,生长不良,衰弱,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腿麻痹或跛行。严重的腿部皮肤呈紫黑色,死前角弓反张,死亡率较高。成年禽发病呈慢性经过,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是食欲减少,消瘦,贫血,产蛋量下降,蛋小,孵化率降低。
病理变化:本病的特征性病变在肝脏。急性中毒者肝脏肿大,颜色变淡,弥漫性出血和坏死;胆囊扩张,肾脏苍白、出血;十二指肠出现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腿肌条纹状出血,胸部皮下和肌肉有时出血。腺胃出血,肌胃呈褐色糜烂。亚急性和慢性中毒者,肝脏缩小,颜色变黄,质地坚硬,常有白色点状或结节状增生病灶。病程>1年,其肝脏中可能出现肝癌结节。
诊断要点:首先调查病史,检查饲料品质与霉变情况,然后结合症状和病理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预防措施:防止饲料发霉是预防本病的最根本性措施。收获谷物时要充分晒干,放置通风干燥处,切勿放置阴暗潮湿处。为防止饲料在储存过程中发生霉变,可用化学熏蒸法,如选用环氧乙烷、二氯乙烷等熏蒸剂;或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如在饲料中加入0.3% 丙酸钠或丙酸钙;也可用制霉菌素等防霉制剂。若场地已被污染,可用福尔马林熏蒸-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或环氧乙烷喷洒消毒。
治疗方法:目前本病尚无特效解毒药物,鸭、鹅一经发现中毒要立即更换新鲜饲料,饮用5% 的葡萄糖水,可在饮水中加入00.1% 维生素C。也可给患禽服用轻泻剂,促进肠道毒素尽快排出。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是人和畜禽的一种食物中毒病,是由于摄入了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麻痹和迅速死亡。家禽常发生,尤其是鸭、鹅、鸡等。
病因分析:本病的病原是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对人和畜禽均具有高度的致病性,是已知的细菌毒素中毒力最强的一种。动物摄入后,胃液24 h内不能将其毒力破坏,该毒素可以被胃肠吸收发挥其毒性作用。肉毒梭菌毒素具有较强的耐热性,80℃ 30 min或100℃ 10 min才能将其毒性完全破坏。根据毒素抗原性的不同,该毒素可分为A、B、Cα、Cβ、D、E、F、G型,与家禽致病有关的主要是A型和C型,其中C型毒力最强、分布最厂,A型更多见于西北美洲和南美的山区。肉毒梭菌是一种厌氰的革兰阳性芽孢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细菌本身不引起家禽发病,但在厌氧条件下,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产生毒素后才能使其致病。
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摄入毒素的量。一般情况下,鸭摄入含毒饲料后几小时至1~2 d内发病,症状的出现一般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病禽精神萎靡、嗜睡;两腿无力,站立不稳、行动困难,并逐渐发展为不能站立。如果强迫下水,则只能漂浮。病鸭张口伸颈呼吸;随着病清的发展,颈、翅神经麻痹,头颈向前伸直,无力地贴在地面上,故该病又称为“软颈病”。第二阶段,病鸭全身瘫痪;羽毛松乱,呼吸馒而深;下痢,排出绿色稀粪,泄殖腔常常外翻。重症病例一般几小时内死亡。若吞食少量肉毒梭菌毒素,可耐过,如果给予良好护理,通常2~3 d内可恢复健康。鹅的临床症状与鸭相似。
病理变化:该病缺乏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主要引起肠道充血、出血,尤其是十二指肠较为严重,有些病例胃黏膜脱落。其他器官的病变无特征性。
诊断要点:可根据临床症状并结合采食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同时调查禽群是否接触腐败的植物、死亡动物、被污染的水源等,若有必要时可进行毒素检验。
预防措施:搞好环境卫生,避免饲喂腐败的食物及与腐败动物接触过的饲料。
治疗方法:可应用C型肉毒梭菌抗毒素,进行肌内或腹腔注射,每只成年禽注射2~4 mL;也可用轻泻剂,如10% 硫酸镁,进行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