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君,洪桂云
(安徽建筑大学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关键字:模糊综合评价法;宜居城市;多指标不确定综合评判方法;期望值准则比较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追求生活质量,建设宜居城市成为政府完善城市功能的焦点。国外研究中的评价指标侧重考虑城市居民在大社会环境下的满意度,如2017年,Emilija Sofeska[1]提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人造人工实体,宜居性由居民定义并改造城市达到可持续发展。国内的李丽萍、郭宝华在《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2]中提出宜居城市的七大判别标准——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居住舒适度、景观怡人度、公共安全度。
在宜居城市的评价体系中,指标易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突发自然灾害、房价的大幅度波动、宏观的政策调整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对我们所筛选出的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产生影响,而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其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本文建立多目标不确定综合评测方法,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不确定性因素评价宜居城市的数学模型。
根据《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3]中提到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整理见表1。
运用层次分析法[4],分别比较一层的因素C1,C2...Cn对上一层因素O的影响,建立了1~5标度的矩阵判断标度如表2所示。
本文采用《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的指标权重W,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定义一致性指标C.I=通过一致性比率判断正互反矩阵是否通过一致性检验。当一致性比率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不一致性在容许范围内,即通过一致性检验,将权重大的指标选取出来,作为宜居城市判断的主要指标如图1。
图1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及权重
表2 层次分析法矩阵判断标度
模糊综合评价的各级指标层如图2所示。
图2 宜居城市评价体系指标图
本文收集整理2011~2016年淮海经济区内8个城市(宿迁、连云港、宿州、商丘、济宁、枣庄、徐州、淮北)的数据[5-6]。具体的数据指标名称如表3的指标所示。将每项指标的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分别求出其极值。因为本文将宜居城市分为三个等级(宜居城市、较宜居城市、宜居预警城市),因此结合五年内的数据分布,将其极值合理的分配到三个区间内。宜居城市指标体系分等级结果如表3所示。
表1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
综合评价淮海经济区内8个城市(宿迁、连云港、宿州、商丘、济宁、枣庄、徐州、淮北),将图2中方案层作为评判的标准。将U表示为评判标准的集合,u1为人均GDP,依次类推。得到公式(1)因素集
设定评价等级集,将城市经过评判后的结果作为城市宜居的依据,等级集设定如(2):
式(2)中1、2、3分别表示宜居城市、较宜居城市和宜居预警城市。
参与评价的因素有12个,各个标准判定之后的等级分为3个等级。对U中每一个因素进行模糊综合分析。记rij表示第i中评判指标的第j个等级的可能性,即rij是i对j的隶属度,所以可以得到如下评判矩阵(3):
规定rij是i对j的隶属度,参考《基于改进隶属度函数的电能质量模糊综合评价》[7]隶属度函数公式,得到城市宜居指标隶属度函数公式(4)。
公式(4)中,ci是城市宜居性第i个评判标准,sj是第j个的分类标准边界值。8个城市的判断矩阵为Ri(i=1,2...8),8个城市的排列顺序为宿迁、连云港、宿州、商丘、济宁、枣庄、徐州、淮北,R1表示第1个城市(宿迁)的判断矩阵。
由于影响一个城市的宜居城市的评判指标有很多,各个指标对城市的宜居性的影响也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对各个指标因素进行权重设定。用指标权重表示指标对城市宜居性评判的影响。
经过计算后得到各个评判标准的权重矩阵如公式(6)所示。
表3 宜居城市指标体系分等级表
加权后的评价矩阵如式(7):
根据分解表3宜居城市指标体系分等级中的标准值,将各个城市的12项主要评价指标进行划分等级,求其在三个等级内的概率分配,得到表4徐州市宜居指标体系及宜居表所示(这里只列出徐州的整理数据为例)。将城市的12项评价指标按照表3等级标准值划分为三个等级,求得指标在等级内的概率分配。得到表4徐州市宜居指标体系及宜居表所示(这里只列出徐州的整理数据为例)。
由于指标的矩阵经过了一致性验证,其权重具有可信度,故其一级指标的权重如公式(8)所示。
二级指标的权重如公式(9)所示。
各个子因子集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如公式(10)所示。
徐州市二级综合综合评价如公式(11)所示。
通过Matlab计算可以得到如下结果如公式(12)所示。
表4 徐州市宜居指标体系及宜居表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认为徐州市的宜居程度为宜居城市,同理对淮海经济区内的其他7个城市进行评价。T值越大城市宜居性越好,根据隶属度最优原则,将公式(12)中算出的T的最大值进行排序,即为该评价体系下宜居城市的排名。8个城市宜居评价排名结果如表5所示。
城市宜居性的评判是一个多属性、多指标的问题。在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后,即经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得出12个评价指标:人均GDP、GDP增长率、教学结构、教学经费、医疗设施、养老保险、失业保障人数、污水处理率、大气污染率、公共设施、人口密度、客运总量。需要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定量研究,这个过程往往存在一些非确定性因素,如:突发自然灾害、房价的大幅度波动、宏观的政策调整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对所筛选出的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也不同,对这些因素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不同的综合评判方法。
因此本文建立多目标不确定综合评测方法[8],分析不确定的因素,得出合理的不确定性因素评价宜居城市的数学模型,结合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的排名结果,将每两个排名相邻的城市进行不确定性综合评测,得出基于不确定因素的新宜居城市排名。
表5 8个城市宜居评价排名结果
首先利用期望值准则比较法,建立不确定评价矩阵[9]。
再用指标的权重W与公式(13)所示的矩阵R(13)相乘,得到新的向量B,如公式(14)所示。它的元素ξj( )
j=1,2,...,n代表标准化数据对评级对象的综合不确定评价。
用向量B标准化后的数据的设置权重相乘,得到该评价对象的不确定综合评价,如公式(15)所示。不确定变量ξ,如公式(16所示)。
4.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指标体系和权重,研究不确定因素如何对每项指标进行关联评价的问题。本文把不确定的因素当成不确定评价,建立不确定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不确定综合评价方法。注:指标之间都是互相独立。
4.2.2 建立不确定评价矩阵
我们用不确定变量ξ和η分别表示在第2问中的排名为1和2的徐州和商丘。
下面逐层进行不确定性评价,首先通过整理数据,对指标层(即方案层)的二级指标进行评价。
徐州:结合所统计得到的指标数据标准值[10],模拟出作为其准则层一级指标A,B,C,D,E所对应的二级指标的不确定评价矩阵R1,R2,R3,R4,R5分别为:
4.2.3 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个数据的单位,数量级不同,所以将收集到的各项指标数据运用Matlab进行标准化处理。
4.3.1 计算不确定综合评价指标期望值
根据评价数据计算准则层的5个一级指标的评价情况,即先把5个一级指标作为5个小目标。根据对应的二级指标的不确定评价情况,利用不确定综合评价方法解决5个小的评价问题,然后通过5个一级指标的评价情况计算出目标层宜居城市评价情况。首先把准则层的5个一级指标作为5个小目标,由评价数据计算其评价情况。其次利用不确定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对应的二级指标不确定评价情况,解决5个小的评价问题。再由5个一级指标的评价情况计算出目标层宜居城市评价情况。根据定理4.1计算准则层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
表6 不确定因素下宜居城市排名
同理可得
最后运用Matlab计算出徐州市的不确定综合评价结果为
同理,可以求得商丘市的评价矩阵,并计算5个一级指标对应的不确定性评价的期望值分别为
4.3.2 利用期望值比较得出结论
e由综合评价期望值比较准则可知,徐州市的宜居程度要优于商丘市的宜居程度。
结合上述方法,计算剩下的城市的不确定因素评价体系下的期望值准则,并进行比较,得到新的宜居城市评价排名如表6所示。
基于不确定性因素评价宜居城市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徐州、济宁为较宜居城市,为人民选择定居城市提供有效的参考。在实际的宜居城市评判活动中,往往有些因素是非确定性的,不能进行严格的量化,或者有些指标缺乏大量的数据,很难准确地给出评判得分。而本文用不确定变量表示评价指标中的不确定因素,并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单指标。再基于不确定理论提出多指标不确定综合评判方法,结合期望值法则,将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指标定量化,进一步完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