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静
( 吉林省长岭县长岭镇畜牧兽医站,吉林 长岭 131500)
本病又叫产后发烧,是产后感染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以体温升高,少尿或无尿,恶露不尽为特征。引发本病的原因是母羊在分娩时如果消毒不严,助产不合理产道损伤,产后子宫收缩不及时,没有把子宫内的异物排尽,主要是机体抵抗力弱,感染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化脓棒状杆菌等。
症状:产后2~3 d后出现体温升高>41℃,精神沉郁,多卧少起,泌乳减少或停止,从阴门流出红色恶露。便秘少尿,尿色深褐色,肢体痛疼,食欲反刍停止,呼吸快,心跳快而无力。
治疗:青霉素400万U,5%葡萄糖400 mL,1次静脉滴注;消炎疼60 mg,新诺明0.1 g·kg-1体重,1次内服;呋
喃坦啶100 mg,双氢克尿噻50 mg,乌洛托品1 g,小苏打10 g,1次内服;0.1%高锰酸钾1 000 mL冲洗子宫后,肌内注射垂体后叶素10 U;产后及时用“口服补液盐”让其自饮,可预防本病发生。
本病的发生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乳房奶汁蓄积,细菌繁殖,肿胀或实变成硬结,或液化成脓汁,甚至导致败血症,危及大羊生命,是奶羊的重要疾病。
病因:饲养管理不善,机械损伤,挤奶消毒不严,抵抗力降低,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和坏死杆菌。继发于某些传染疾病。
症状:乳房炎按炎症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① 黏液性:特征为乳汁红色水样内含云絮状物。乳房肿大触诊柔软,有体温升高现象,多由大肠杆菌引起乳房肿大触之柔软。② 浆液性:患侧乳房皮肤紧张,触诊坚硬,有痛感。体积增大,乳汁稀薄,有沉淀物,病原为链球菌。③ 纤维素性:体温升高,患侧乳房肿大,局部皮肤红、肿、热、痛。乳汁稀薄混有血液,病原多为绿脓杆菌。④ 坏疽性:全身症状严重,体温>41℃,患侧鼠蹊、膝前淋巴结肿大,患侧乳房肿胀,局部皮肤呈黑紫色,乳房由热变凉感,病原为坏死杆菌。⑤脓肿性:特征为患侧乳房体积增大,触摸患部内有数个圆形或不规则硬块,有的甚至凸出皮肤表面,有的变软有波动,乳汁内混有血液和脓汁,病原为葡萄球菌。
预防:应以预防为主。为了防止乳房炎发生,必须在每次挤奶前,做好消毒工作,每次力求挤净。断奶时应定期消毒乳房;在喂养方面,应采取饥饿疗法,停食、停饮2 d。断奶时,可经乳头的乳孔向乳房内灌注青霉素,也有防病作用。
治疗:预防性治疗(尤其隐性乳房炎)可用中药。蒲公英100 g、赤芍50 g、甘草30 g煎汁候凉时加入左旋咪唑片100 mg内服,隔日1次,连服3剂。若为显性乳房炎,初期可用利福平0.1~0.5 g,1次内服或氨苄青霉素1 g、催产素10 U、地塞米松4 mg、5%葡萄糖300 mL,1次静脉注射。每次挤奶后向乳孔内注入10%磺胺嘧啶钠10 mL。对肿胀局部可外敷鱼石脂膏或樟脑软膏,亦可用云南白药5 g、白酒50 mL,混合涂擦肿胀处。对坏疽性乳房炎,可待脓包软化时切开排脓,用0.1%的雷夫努尔冲洗后,撒布消炎粉。在炎症初期也可用仙人掌3块、白矾50 g捣烂外敷。可在贴敷后的2~3 h更换1次新的仙人掌白矾膏。
所谓血乳症是指奶山羊在泌乳期内,乳房无异常状况下,挤出的乳汁中含有血细胞,呈粉红色乳汁,静置后下层有血样凝固物。
病因:根据长期观察和治疗得知,主要是高产奶羊在产乳高峰期饲料搭配不当,缺乏钙引起的低血钙渗出性血乳症。
症状:在全身健康良好的情况下,唯有产奶呈血乳,病初轻微,逐渐含血多,颜色加重,多为一侧性,也有双侧性的,乳房外观正常,乳区皮肤粉红,无压痛和乳房炎症状。
治疗:5%氯化钙20 mL,1次静脉注射, 1次·d-1,连用3 d。配合肌内注射维丁胶性钙2 mL·d-1,隔日1次。中药可选用:黄芪20 g、白术20 g、栀子(炒黑)10 g、白芍20 g、地榆(炒黑)20 g、白茅根100 g,煎服。土方:可用小蓟,蒲公英(新鲜的让其自食)。
由于病理和生理原因,有些适龄母羊失去繁殖能力也不能产奶,可应用药物调整,使其能够正常产奶,叫人工诱导泌乳。
具体方法为用黄体酮按0.25 mg·kg-1体重、苯甲酸求偶二醇按每kg体重0.1 mg计算,混合1次肌内注射,1次·d-1,连续注射7 d。停药的第5天开始,每天肌内注射前列腺素1 mg,连注2 d。紧接着再注射利血平,1次·d-1,每次0.2 mg,肌内注射连续2 d。在开始注射利血平时,每天早晚试行挤奶(温水洗并按摩)。
效果观察,从开始用药后4~5 d可见乳房下垂皮肤松软,5~7 d时乳房肿大,10~13 d时乳房充实,可以挤出奶汁,15 d后进入产奶期。注意事项:开始注射药时,可能会出现减食,这是由于药物的刺激作用。人工乳含激素不可食用,隔15 d后可恢复正常。1个月后所产奶可安全地食用。加强饲养,适当增加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