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李莉平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度在我院行脑血管CTA检查的9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7例。常规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0.5±2.4)岁;干预组中男23例,女24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为(60.2±2.6)岁。不同组患者间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检查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如评估患者身体状态,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禁忌症或高危人群,检查过程中予以一般指导。干预组患者检查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指导:护理人员予以患者细致的体贴和关心,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详细向其讲解CTA影像学检查方法、过程以及目的,增强剂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从而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同时护理人员与患者保持良好关系,提高其治疗和护理依从性。②血管选取:静脉注射血管应选取弹性好、较直和较粗的血管,如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避开硬肿血管或瘢痕,最好选取右侧上肢或左侧上肢,避免从24h内穿刺过的静脉血管下穿刺,以便防止对比剂渗液,穿刺成功后使用留置针头固定,并静脉推注生理盐水约5ml,对穿刺处情况进行观察。③备好急救药物或设备:CTA检查室内应备好听诊器、血压表、吸痰器、氧气、心电监护仪,在抢救车内备好地塞米松、肾上腺素、氨茶碱、多巴胺、阿托品、安定、西地兰等,确保急救设备和药品完好。④注射注意事项:患者行CTA检查之前,饮食尽量做到少食多餐,食用少量半流质食物,减少或预防因药物反应呕吐导致窒息,且检查之前需将头颈区金属异物去除,避免出现伪影,对影像图像质量带来影响;碘对比剂注射时护理人员需注意注射速度,同时告知患者注射过程中针眼处的血管会有发凉、轻微胀痛、轻微恶心、一过性身体发热等现象,让患者不用担心;注射期间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穿刺部位情况,一旦发生烦躁、心慌、胸闷和气促等情况需积极予以停药,同时协助医生采取处理;注射结束后,护理人员告知患者需观察30min后再离开,勿拔出留置针,以便抢救需要,回病房后告知患者多饮水,加速药物排泄。
1.3 观察指标 ①评价并比较不同组患者脑血管CTA检查成像清晰情况。②记录并比较不同组患者脑血管CTA检查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通过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脑血管CTA检查成像清晰44例,成像模糊3例,成像清晰率93.6%,脑血管CTA检查时间(7.3±0.8)min;常规组患者脑血管CTA检查成像清晰37例,成像模糊10例,成像清晰率78.7%,脑血管CTA检查时间(11.2±0.6)min。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血管CTA检查具有微创、快速且准确等特点,但多数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意识障碍,不愿积极配合,使得检查存在困难,因此对脑血管CTA检查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1]。CTA检查之前,护理人员应积极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此外临床上为确保顺利注射造影剂需合理选取血管,碘造影剂注射时渗透压较高,且吸收慢,会对选取不当血管造成伤害,引起皮下组织或皮肤肿胀,甚至发生坏死,所以血管应选取富有弹性且粗长的血管,注射造影剂时先将无菌生理盐水快速注射,保持血管能受到一定高压[2]。此外,CTA检查室需备齐急救药物和设备,密切关注患者不良反应,对于轻微反应可采取对症处理,一旦发生气管痉挛、喉头水肿或者休克者需积极采取急救。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脑血管CTA检查成像清晰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CTA检查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综上所述,脑血管CTA检查技术是一种快捷、安全且可靠的检查技术,综合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提高脑出血CTA影像检查患者影像质量,同时还能缩短检查时间,值得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