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林区紫斑牡丹无性繁殖技术

2018-03-18 01:55辛军强
乡村科技 2018年35期
关键词:紫斑母树芽眼

辛军强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高桥林场,甘肃 陇南 742304)

紫斑牡丹,原产中国,多分布于秦岭南麓的四川省北部、甘肃省南部、陕西省南部。因花瓣基部有紫色斑块,故名紫斑牡丹。甘肃省境内及西北地区的栽培品种多由此种演化而来,故又称甘肃牡丹、西北牡丹。紫斑牡丹是我国牡丹品种群的重要原种,是我国牡丹四大品种群中仅次于中原牡丹的第二大品种群。紫斑牡丹,株形高大、抗逆性强,花朵美丽、花香浓郁、花瓣雪白,花瓣基部有墨紫色大斑块,观赏价值极高,是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珍贵野生花卉。紫斑牡丹根皮供药用,称“丹皮”,为镇痉药,能凉血散瘀,治中风、腹痛等症。由于其根皮可入药,长期受人为过度采挖,野生资源不断被破坏。加之其天然繁殖力弱,分布区逐渐缩小,被列为国家濒危物种,是所有野生牡丹种中受威胁程度最高的品种,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因种群数量稀少,种子结实量不高,制约了紫斑牡丹种子繁殖因此开展无性繁殖,对扩大种群数量、开展野生种群保护、建牡丹观赏园,建立牡丹苗圃创收具有重要意义。

1 紫斑牡丹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紫斑牡丹为毛莨科芍药属落叶灌木,高50~150 cm,部分高达2~3 m。小枝圆柱形,微有条棱,基部具鳞片状鞘。叶通常为二回羽状复叶,长约32 cm;顶生小叶6.5~8.0 cm,通常具2~4浅裂,侧生小叶长卵形或卵形,长5~8cm,宽2.0~3.7 cm,不裂;基生小叶卵圆形长4.0~6.5 cm,宽2.0~3.4 cm,不裂。花大,白色,单生枝端,直径10~18 cm,花梗4.0~6.3 cm;苞片5,长椭圆形;萼片4,淡黄绿色,近圆形,长约3.2 cm,宽3.1~3.7 cm;花瓣10,宽倒卵形,长6.2~9.7 cm,宽4.3~9.1 cm,内面基部具有深紫色斑块;雄蕊多数,黄色,长1.8~2.5 cm;花盘杯状,革质,包围心皮;心皮5~7,密被黄色短硬毛。蓇葖果长3~5 cm,直径1.0~1.5 cm,密被黄色短柔毛,顶端具喙。种子倒圆锥形,长约8 mm,黑色,有光泽。花期4月下旬至5月,果期6—8月。

2 林区基本概况

小陇山林区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04°22′~106°43′、北纬33°30′~34°49′,海拔700~3 330 m,年均气温7~12℃,年均降水量460~800 mm,无霜期140~318 d,极端最低温度≥10℃,积温为1 584.2~3 824.8℃,太阳辐射总量在2 395~2 703 MJ/m2,年均日照时间1 908 h。林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种类繁多。土壤以中酸性山地褐土为主,海拔1 500 m以上有微酸性棕壤分布,土壤厚度30~55 cm。

据调查,紫斑牡丹在小陇山林区主要分布于党川、榆树、高桥、江洛和严坪等林场,海拔1 250~2 500 m的山地阳坡或半阳坡,地势平缓、土壤肥沃的林下灌丛中,呈零星分布。

3 紫斑牡丹无性繁殖技术

3.1 分株保护繁殖

3.1.1 分株。每年9—10月将丛生的紫斑牡丹肉质根刨出,从根颈部劈开,一般每株分2~4株,要带芽分株。分株后在伤口处涂抹愈合剂或撒上多菌灵粉剂消毒,以防腐烂。分株好的苗木尽量随挖随栽,根部用无纺布袋或塑料纸袋包裹,防止根部水分蒸发。随后对结果母株周围1 m范围内进行人工促进更新作业,割除杂灌杂草并进行中耕松土扩穴,促进结果母树天然下种更新。

3.1.2 移植。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移植圃地进行挖穴栽植,整地挖穴规格为50cm×50cm×60 cm,然后在坑底施腐熟的农家肥2 kg/穴,再回土10 cm,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造林技术要求栽植。栽植前修剪过长或有损伤的根,栽植要求三角形配置,株行距为1.0 m×1.2 m。分株移植繁殖成活率较高,有利于野生紫斑牡丹种质资源保存,是开展紫斑牡丹保护研究工作的重要途径,缺点是对母树损伤较大,繁殖速度较慢,不利于大面积建圃种植。

3.2 嫁接

嫁接宜在8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以白露前后为宜,这一时期气温在15~28℃,形成愈伤组织,可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要做到“平、齐、紧、严、快和净”,即切口要平,形成层要对齐,扎帮要紧,合口要严,嫁接速度要快,切口要干净。

3.2.1 砧木选择。砧木是紫斑牡丹嫁接的基础,砧木质量对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嫁接苗的生长等都有较大影响。因此,技术人员要选择生育健壮、根系发达、抗旱、抗旱、耐盐碱、抗病虫害能力强且与接穗亲和力强的植株作为砧木。不同砧木的嫁接苗差异很大,对寿命也有一定影响。选择地径0.6~1.3 cm的两年生或三年生实生苗作为砧木。嫁接前要抹除根部萌蘖。

3.2.2 接穗采集。接穗是影响嫁接成活的重要一环,接穗的成熟度、营养状态和采集后的处理、贮藏对嫁接成活率有很大影响。选择从生长旺盛、树体健壮、品种纯正的母树上采集接穗,选择母树上生长健壮、芽眼饱满、成熟度高、粗度为0.5~1.2 cm的一二年生枝条。剪下后用湿布包裹,如果短时间内不嫁接,可将接穗剪成20~40 cm的小段,并蜡封或沙藏处理,接穗尽量随采随用,避免因长时间贮存失水而影响成活。

3.2.3 腹切芽接。腹切芽接在生产上运用较多,一年四季均可进行,由于芽片带有木质部、不损伤芽片内的维管束,因此嫁接成活率较高。通常在接穗表面不光滑、饱满度不高、皮层不易剥离时多采用此法。

①削接穗。用嫁接刀在芽眼上方1.5~2.0 cm处向下斜划一刀,深达木质部1/5~1/3处,然后平削3~5 cm,再在芽的下方2~4 cm处约向下45°斜削取下芽眼。芽眼要长,尽量不能低于2 cm,以便增加与砧木形成层的接触距离。②切砧木。采用同样的方法在砧木光滑部位削一个同接穗相似的切口,切口下切面与地面距离为10 cm为宜。③嫁接及绑缚。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砧木上部要稍微留白,即“下蹬腿、上留白”,接穗与砧木至少一侧形成层要对齐。缠绑接口用嫁接塑料纸条或塑料薄膜条,沿嫁接口自下往上缠绕绑紧,自上往下会引起雨水倒渗。砧木接口以上的部分,待接穗上的芽眼萌发以后,留1.5 cm,及时剪去砧木上接口以上部分,促进嫁接苗生长发育,剪口用塑料薄膜包住或涂抹愈合剂。翌年春季拆解掉嫁接塑料枝条。

3.2.4 劈接。劈接多用于较粗的砧木,接穗多采用二三年生充分木质化的枝条。

①削接穗。紫斑牡丹顶端优势强,顶芽饱满,侧芽比较干瘪,劈接前要挑选芽眼饱满的接穗,将采集来的枝条剪成长10 cm、带有1个饱满芽眼的小段。芽眼上部留1 cm平剪,如果砧木和接穗粗度一致,将接穗下部两面削成长2~3 cm的正楔形斜面;如果砧木比接穗粗,则将接穗下部两面削成2~3 cm长的偏楔形斜面,带有芽眼的一面略厚,切面要平整光滑,不可将水或泥土粘到削面上,嫁接与削接穗同时进行。②切削砧木。嫁接前要剪除根部萌蘖。根据砧木的大小,从距地面5~10 cm处平剪,剪口要光滑平整,用嫁接刀从砧木中央垂直下划3 cm。③嫁接及绑缚。划开砧木后用嫁接刀轻轻撬开接口,将削好的接穗与砧木形成层对齐下插,芽眼要靠外,如果接穗比砧木细,则将一侧形成层对齐即可,插接穗时不可全部插进去,要有0.2 cm左右的留白,利于伤口愈合。然后用塑料纸嫁接条或塑料薄膜自下向上绑紧接口,用蜡或愈合剂涂抹嫁接口,防止水分蒸发影响成活。其中,腹切芽接与劈接的试验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腹切芽接与劈接试验结果统计

4 田间管理

“三分种,七分管”,分株繁殖要及时浇水施肥,促进苗木生长发育。嫁接繁殖要注意水肥管理,及时抹除砧木萌孽,减少养分竞争,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嫁接、分株完成后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并做好中耕除草,除草做到“拔早、拔小、拔了”,使土壤疏松透气。9月下旬要及时喷施2‰~5‰的硫酸二氢钾水溶液,促进苗株木质化。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根据实际及时喷施多菌灵700倍液,或王牌杀菌2 000倍液防治根腐病;喷施地虎净或用辛硫磷、毒死蜱灌根防治地下害虫蛴螬、蝼蛄。

5 结语

分株移植繁殖成活率较高,有利于保存野生紫斑牡丹种质资源,是开展保护研究的重要繁殖途径。但对母树损伤较大,繁殖速度较慢,不利于大面积建圃种植。在环境相同的条件下,采用不同嫁接方法成活率差异较大,腹切芽接成活率明显高于劈接,可大力推广腹切芽接方法。

猜你喜欢
紫斑母树芽眼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马铃薯芽眼检测识别研究*
不同树龄楸树种质资源的嫁接成活影响因素
基于LBP 与SVM 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文冠果光合作用规律研究
基于色饱和度三维几何特征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发芽土豆带着毒
紫斑鱼的愤怒
紫斑鱼的愤怒
厚朴种子园植株密度与母树生长关系初步研究
同归于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