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军
【关键词】 课外阅读;兴趣;方法;习惯;评价;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9—0099—01
课外阅读是课外語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表示得益于课外。”的确,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小课堂里,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1.“以讲诱导法”。学生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学生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学生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记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教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教师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让学生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教师还可以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授予方法,使学生会读
1.指导精读。就是在阅读时先理解每个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指导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其实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注重评价,让学生爱读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能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年级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
四、培养习惯,让学生自读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因此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语文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训练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长此以往,才能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既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又能让他们的课外生活充满阅读的阳光。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