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体会

2018-03-17 21:58吕家毅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报告特色

吕家毅

党的十九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阐释了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彰显了理论力量、实践品格和中国特色,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体系全面、博大精深,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明确历史方位;确立思想方略;突出人民主体;强化党的领导;坚定使命目标,凸显文化自信。

明确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方位作出的准确判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在动力与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既深刻阐明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和历史大势,更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确立思想方略。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可以说,这是贯穿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灵魂和主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历史和时代的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条坚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方位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活体现。它不仅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征程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既有中国意义更有世界价值。

突出人民主体。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鲜明主题,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突出了“人民主体”的价值导向,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正是从“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人民立场出发而提出的科学判断;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报告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报告的一个独立篇章进行深刻阐释,庄严强调: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报告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做了深刻阐述,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这些,都突出了人民主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立场、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对人民群众厚重的历史责任感。

强化党的领导。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报告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做了系统全面的阐述,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風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等八个方面,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进行了深刻阐释。体现了新时代对强化党的领导,坚持和巩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客观要求。

坚定使命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中,本世纪的奋斗目标:就是分两步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报告明确,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而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进一步坚定和保障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本世纪的奋斗目标。

凸显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最深沉的力量,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利益结构深刻调整,价值观多元、文化多元,如何构建形成适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核心的先进文化,是一个宏大的时代课题。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集中的价值体现。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凸显了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一致性与坚定的自信。

党的十九大关于历史方位、思想方略、人民主体、党的领导、使命目标、文化自信方面的深刻阐述,对学院党的建设和教学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院要把学习领会和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内在逻辑联系,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价值要求,进一步坚定党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要结合学院的工作职能把十九大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到学院的教学培训工作中。要深化学院党的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准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培训,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涵和本质要求,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学科研和培训工作的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切实提高学员的政治素养、法律素养和检察业务能力。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报告特色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报告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报告
报告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