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守斌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年级;口语交际
课;“说”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4—0091—0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發表能力”。发表方面,指写作和说话,说和写同样重要。由此可见,小学教育强化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符合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的。而口语交际课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提高说的能力的主阵地。但在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课中,学生“说”的能力在不断弱化,如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这个问题值得教师深入思考。
一、学生“说”的能力弱化的原因
1. 课堂教学的缺失。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束缚,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程度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逐步减弱的趋势。尤其到了高年级,语文课程的基本形态就是“以阅读为核心”组织教学,过多地强调对课文的文本进行分析与理解,听、说、读、写等语文课程目标附着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内容,不仅课时常常被挤掉,教师在上口语交际课时也总是一带而过,浅尝辄止。这样一来,在超强的阅读教学方面,一不小心就让“说”遭到边缘化。2.目标定位的偏离。针对学段目标,高年级教师在执教时特别注重“应对”以及“情感目标”等方面的训练。教学时更多的是停留在应答式的对话中,教师指点过多,当学生在交流中出现语句错误等现象时,教师马上插话,美其名曰“纠正”“引导”。这种不尊重,打断了学生交流的思路,严重地抑制了学生交流的热情和兴趣。3.学生身心的变化。为什么学生在上幼儿园时,争着说、抢着讲,丝毫没有一点顾忌,而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初中时,发言逐渐少了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幼时是初生牛犊,天真无邪,而年龄渐大,年级渐高了,爱面子的思想渐渐产生,担心害怕说错的心理也接踵而来。再加上个别教师不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不能帮助他们消除顾虑,搞简单化否定,伤害学生积极性,导致学生不敢说、不会说了。课上总是由几个活跃分子唱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充当“看客”身份。
二、“说”的能力提高的策略
种种现象,令人堪忧,积极探索一些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教师应依据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因材施教,生成有效课堂。
1. 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地“说”。(1)实物展示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更易于学生观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交际的情景中去。如,在教学六年级《身边的艺术》时,教师不妨将一些剪纸、国画、书法作品、乐器等带入课堂,使学生比较直观地去感受,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表达中来。(2)表演互动法。在口语交际中,师生、生生的表演互动是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的动态过程。如,在教学《我是小小推销员》中,学生、教师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推销自己的“商品”时最好采用边说边演示的方法。学生不仅学会了购物的基本常识,学会了揣摩别人的内心想法,也学会了怎样与人文明地交往。(3)问答辩论法。问答是双方活动,既要听清对方的意图,又要准确回答问题。辩论则要针锋相对发表意见,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思维的僵化、呆滞,锻炼听、说、读的能力。在教学《讲诚信和善意的谎言》辩论会时,正反双方代表公开辩论,头头是道、滔滔不绝,其他学生评论,定出胜负。这种体验活动激发了学生表现的欲望和“能说”的潜质。
2. 结合文本,有话可“说”。由于教材中安排的许多口语交际内容都和本册或本单元课文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些口语交际内容时,就无需独立安排课时进行教学,可以将口语交际的内容巧妙地融入到相关联的文本教学中去,和文本的教学有机结合,从而让文本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3. 捕捉生活,有契机“说”。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提供说话机会,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在口语交际课上,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交流最新热点,互通观点等等,这些都是进行交际的契机。
总之,提高高年级口语交际课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抓住有利契机,积极地调动、激发学生“说”的能力,不断改善教学低效现象。
编辑:张慧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