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松 颜永生
(绵阳市农业局,四川 绵阳 621000)
绵阳是“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丝文化源远流长,是四川省优质蚕茧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化“三个结合”,着力“三个注重”,突出“三个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市蚕桑产业提质增效和蚕农增收。全市桑园面积1.39万hm2(20.85万亩),建成了万亩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区5个,2016年全市养蚕发种20.95万张,生产蚕茧761.3万kg,蚕农茧款收入达到2.83亿元。其主要做法是:
绵阳市是川中北蚕区的重点地区,具有相当规模蚕桑基地,蚕茧质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茅。根据我市自然禀赋和产业发展状况,适时制定全市蚕桑产业的发展规划,全力支持蚕桑重点乡镇,促进产业向涪城、游仙、三台等优势区域发展。
加大对蚕桑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企业建设基地,与蚕农建立利益共同体巩固基地,全市现有的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游仙区茧丝绸有限公司、三台银泰丝绸有限公司等12家蚕桑龙头企业涵盖了95%养蚕农户。
依托我市地理位置优势,把握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机遇,促进蚕桑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扩大蚕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蚕桑产业综合效益。今年3月7日(农历二月初十)“先蚕节”,盐亭县成功举办了华夏母亲嫘祖故里祭祖大典,涪城区在“千鹤桑田.天虹园”开展养蚕制丝亲子体验、教学实习、蜀绣技术培训等活动,游仙区举办了首届“丝意蚕乡”文化旅游节,丰富了市民生活,增加了蚕农收入。
注重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积极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全市蚕桑专业合作社、蚕业家庭农场达到20余个,培育年养蚕规模在20张以上的大户500余户。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带动示范作用,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支撑,稳步推进蚕桑适度规模经营。
重点推广雄蚕品种、川山蜀水等蚕桑新品种,加大标准化桑园建设、省力化养蚕新技术推广力度,通过推广适合工厂化、规模养蚕的“钢架养蚕大棚”、“蚕体消毒喷粉机”、“移动蚕盒车”、“空中滑轨式多层可变蚕台”等新设施设备,加快蚕桑产业设施装备更新换代,降低了养蚕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对接西南大学在涪城区、游仙区分别建立蚕桑院士工作站和蚕桑博士工作站,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依托。
以优质蚕茧生产为主导,深入推进蚕桑产品多元开发。涪城区“桑之玉”桑枝食用菌、桑果干、桑果酱,“七彩之虹”蚕丝被、丝绸围巾、丝绸饰品等深受消费者欢迎。游仙区桑园鸡(兔),桑粮、桑菜、桑草、桑药间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江油市“桑道”桑椹酒荣获12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产品金奖和“2022年冬奥会指定庆功用酒”。涪城区、游仙区成功开发“桑蚕鲜活蛹虫草”投放市场。盐亭县成功试制“嫘桑缘”牌桑叶茶,建成集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高效蚕桑产业园”3个。
三年来,我市涪城区、游仙区、三台县获得国家、省、市、县扶持蚕桑产业资金5500多万元,建成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基地1.33万hm2(5万亩),带动了龙头企业、蚕桑业主、养蚕农户投资发展,推动了全市蚕桑基地上档升级、提质增效。
由龙头企业统一成片流转土地经营权建成标准化桑园,再返包给有技术、善经营、懂管理的农户管护和养蚕,根据农户实际劳动力等状况培育适度规模经营户,积极培育养蚕业主大户,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路子,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农户是桑园经营的主人。全市以龙头企业为主体集中成片流转土地533.33hm2(8000余亩),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培肥,建成便于机械化耕作和间套种植的“6215”规格标准化桑园。
一是建立基层技术服务体系,以公司为龙头,以蚕桑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以小蚕共育户为基础,编织了一张覆盖乡镇、村社的蚕业技术服务网,将技物配套服务延伸到养蚕农户。二是推行小蚕专业化共育,由桑园、养蚕设施条件达标、养蚕技术好的大户按技术标准养“商品小蚕”统一供给蚕农饲养。三是统一技术规程,统一供种、统防统治,养蚕农户按照公司制定的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栽桑养蚕。四是利益合理分配,公司按照市场价格收购鲜茧,加工成干茧或生丝,从销售的利润中提取一定资金扶持基地建设,给蚕农返利。天虹公司集中成片流转土地466.67hm2(7000余亩)返租倒包,与农民形成新型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生产保障机制,实现了企业和农民双赢。
一是桑园管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开发间作、统一修枝整形、统一管园技术;二是经营管理采用“公司+共育户+农户”的模式,将三者的利益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三是效益管理以技术服务为核心,帮助蚕农规范标准,控制成本,每季养蚕结束召开一次返包大户座谈会,引导蚕农生产优质蚕茧;四是考核管理实行单产、质量、农民收入等绩效挂钩考核,最大限度地激发养蚕农户积极性。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结合实际,继续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现代产业发展道路,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夯实蚕桑产业基础,稳定蚕桑产业规模,突出推广新机制、新技术、新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和蚕业经济效益,把绵阳建设成为精品蚕茧生产基地。